勸你別做志願者——一個公益人的內心獨白

1.如果你不想發現自己的齷齪,勸你別作志願者



勸你別做志願者——一個公益人的內心獨白


這是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兩個例子,很有代表性。


EXAMPLE 1

“不好意思,今天的活動我來不了了。”一個大型活動前,一個志願者在群裡請假。這句話成了推倒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陸陸續續,群裡假條飛舞,理由五花八門,有臨時才想起來要考試的,有突然感覺到頭疼腦熱的,更多的是沒理由就不來的……每個人都忙“更重要的事情”去了,至於活動該怎麼辦,主辦方臨時上哪裡去找那麼多志願者頂替,好像不關大家的事,而且挑子撂得心安理得……在很多人的觀念裡,做志工是一種“施捨”。——“我不要錢,免費幹活,你還好意思對我提要求?當然是我想做幾分,就做幾分咯。”


EXAMPLE 2

“你們的群,你們的平臺,你們的活動,應該發佈這些內容……”經常看到有志願者理直氣壯地向他們為之服務的公益機構提意見,一但不按他的心意來,就在群裡指責那機構,不公不益。

日常生活中,當我們看到公司的規定時,多半會遵守,不然沒飯吃了嘛!但,如果身份變成了志願者,我們就要指手劃腳,好像非要對方按自己的意思來,才算走在純正無私的公益大道上。

勸你別做志願者——一個公益人的內心獨白

作為一個有長期志工經歷的人,我可以大言不慚地說,以上兩種心態,我都有過。曾經,作志工於我,更像是生活的一種調劑,是有錢有閒之餘才會玩的體驗自我存在感、偉大感的享受。這和旅行的人享受美景,嘴饞的人享受美食,沒什麼本質區別,也正因此,我在工作細節上經常掉鏈子,而且自己還振振有詞:

“昨晚熬到凌晨五點了,還要怎麼樣?而且你們怎麼這樣安排,應該……” 我向負責人抱怨。

“對不起,你可以不做,要做就不能打折扣,要做就必須遵守流程。” 他回答得斬釘截鐵。

我覺得他比包青天還鐵面無私,無私到不近人情。

直到有一天,我無意中看到一張他抱著災區老婆婆的照片……

“那次,很多機構去賑災,但大多是卸下一車貨,拉個條幅,照兩張照片就走了。我們卻是深入到最底層災民中,真正去排憂解難。照片上那個老婆婆八十歲了,為了感謝我們,從家扛了口大鍋來,說要給我們作菜……那一刻,我哭了。”

我心頭一震,這是頭一次,聽說他會哭。然後,我開始慚愧,對我們來說,志工工作,不過是閒暇生活的點綴;然而,對見過無數在天災人禍中掙扎;在情緒起落中失控的人們的他來說,這份工作是必須生死以赴的使命……

回到家,我偷偷搜索起他的公益之路,發現在去腦癱兒童中心救助時,他說過這樣一句話:“感恩孩子們,用他們殘缺的身體,為我們提供了積累福德的機會……”

那一瞬,我照見了內心的齷齪……我從未對我救助的對象有過真實的感恩,這是為什麼,我對志工工作的用心遠不及對本職工作的關注,遠不及對家人的關心……我,總以為自己在做偉大的佈施,而沒有意識到,別人在用他們的苦難,他們的平臺,成就你煉就一顆慈悲平等的心……

2.如果你不想承擔自己的人生,勸你別作志願者

勸你別做志願者——一個公益人的內心獨白

一次,一個大型活動開始前,我連熬了數夜,身體已疲憊不堪,卻因為犯了幾個在我看來無關緊要的小錯而被負責人狠批。我終於爆發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你急什麼?羅馬也不是一個人建成的,團隊裡別人都幹嘛去了?” 正在我理直氣壯之時,他做了一個讓我和所有人驚訝的決定----讓我放假,休養好身體再說。當時,愣住的不只我一個人……活動開始在即,千頭萬緒,從宣傳到組織都是我在挑頭,此時,我怎麼可能安心休息……表面上,我尊重了他的意見;暗地裡,我把手機關了又開,默默地配合同事把工作作好。活動結束後,我恢復了工作,第一次開會,沒因帶“病”工作而遭到表揚,卻因休假不休工,被狠訓一頓。


“事,成與敗,都是過眼雲煙,比做事更重要的是做人,你明白嗎?”

這句話,在我聽來,如醍醐灌頂。是,我有能力把每件事做好,唯獨沒有能力讓自己的心平和,包容,舉重若輕。幾天的勞累,便能讓我失去了覺知;疲憊下的受責,便讓我的情緒失控;同事們的幾個失誤,就能讓我失去包容心,放不下事相上的成敗得失。一個對任何事情都精益求精的人,能不惜對工作不求完美一次,只為讓我學會放下,給我一個反思,休養的時間……

勸你別做志願者——一個公益人的內心獨白


我突然想起了三年間,我三次向這家機構的負責人抱怨過自己的辛苦:

第一次,他說,對不起,是我做得太少,才讓你這麼勞累。

第二次, 他說,你要麼不做……要做,就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必須精益求精。

第三次,他讓我放下,休息。

從剛入門時的鼓勵接引,到逐漸的嚴格要求,再到教會我挑戰自心限量,完成自我突破,三年的陪伴,逐步的拉抬,讓我突然明白了真正的公益,不僅在於你曾救過多少人的一時急難,更在於你是否讓他人和自己擁有更廣闊的生命格局。

那天晚上,我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公益, 只有在你的心既公且義的時候,才稱得上是崇高的。 當你認為自己所行的代表了真理、代表了智慧、代表了善良,一切因各種因緣條件,無法支持你的人便代表了自私、代表了齷齪、代表了小格局,對不起,那一刻在狹隘的分別心裡, 你,已遠離了那顆“天下為公”的浩瀚平等心、包容心、慈悲心, 而狹窄的心田裡如何開出真正利益他人的花?或許,你能解別人的一時急難,或許,你能給他人一時情緒上的撫慰,但當你把自己投入了“高尚” “智慧” "利他“的幻象中,你已不能給活在塵埃裡的人,任何實質上的心之滋潤了。

作志願者,做公益,只是人生的一種選擇,當你用它來滿足對自我價值的期許時, 甚至對他人進行道德綁架時,這其中,已無高尚可言。

而任何苦兮兮的承擔,充其量,只是自塑偉大感和自虐的一種。真正的承擔,是先承擔起自身的自在與寧靜,於任何境遇能不被情緒綁架……寂靜是一種承擔,超越是一種慈悲。

而做公益,說白了,只是我們自己的需要,我們需要在行善中,拓展心胸與視野,去迎接更美好的未來;我們需要在利他中,創造一個天更藍,水更清,人心更溫暖的世界——一個,我們願意徜徉其中的世界,不是嗎?


勸你別做志願者——一個公益人的內心獨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