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校招季到來 人工智能等科技型人才成香餑餑

銀行校招季到來 人工智能等科技型人才成香餑餑

又到銀行招聘季。

近期,工行、農行、中行、郵儲等銀行都廣發英雄帖,招攬優秀畢業生。在今年的招聘中,銀行對科技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年報顯示

銀行薪酬仍然吸睛

高薪、體面,曾是不少高校畢業生對銀行業的印象。每到年報發佈季,銀行薪酬就是業內關注的焦點。截至4月14日,36家A股上市銀行已有21家披露年報,其中銀行薪酬問題備受關注。從數據看,銀行這隻“金飯碗”成色不減。

記者梳理發現,人均年收入50萬元以上的銀行有4家,其中最高的是平安銀行,為58.60萬元,其次是浙商銀行和招商銀行。六大國有銀行中,員工平均年薪在25萬元以上,其中最高的是中國交通銀行,平均年薪是37.51萬元;最低的是中國農業銀行,平均年薪是26.78萬元。

與其他行業相比,雖然不少銀行員工笑稱“自己的收入被平均拉高了”,但總體來說,銀行業人均薪酬仍處於高位。從銀行崗位來看,銀行網點一線基層崗位相對收入較低,而少部分高薪崗位或者業績較好的客戶經理,工資較高。

結構調整

科技類人才成熱門

近幾年,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銀行對科技人才一直是求賢若渴的態度,而金融科技建設也成為了多數銀行的戰略目標。

工行一位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轉型中的銀行業對人才的素質要求日益提高,各家銀行均加大了對於科技的投入,高薪聘用金融科技人才,從而實現人員的結構性調整。

對科技人才的重視也體現在銀行的招聘中。在近期啟動的銀行春招中,多家銀行都在廣招科技型人才。如建行2020年春招,除江蘇省分行外,其他分行都要求招聘科技類專項人才。

工行在浙江工行的春招中,則單列了一個“科技菁英計劃”。據工行杭州市分行相關人士陳經理介紹:“金融科技時代下,我們對科技人才越來越重視,這個計劃招聘的人才需要專業對口,要有一定的開發基礎。”他透露,今年雖然沒有線下的校園宣講會,但是前來應聘的人比較多。

除了數量,銀行對科技型人才質量的要求也很高。中行總行一則個人數字金融部的社會招聘要求“計算機、電子、信息管理、人工智能、大數據、金融工程、數量經濟、數理金融等相關專業優先”,這讓不少文科生人才望而卻步。

一邊是銀行薪酬吸睛,另一邊是員工人數的整體下降。據統計,2019年六大國有行中有4家銀行員工總數出現下降,分別為工行、農行、中行和交行,共減員超1.6萬人。但與此同時,這4家銀行的科技型人才卻逆勢增長。

數據顯示,工行、農行、中行、交行的科技型人才在2019年均出現了上漲。工行科技型人才佔總員工數從2018年的3.4%上升到了2019年的3.7%,農行從1.31%上升到了1.6%,中行從2.54%上升到了2.58%,交行則從2.8%上升到了3.05%。

手機銀行的普及,也是銀行精簡員工的緣由之一。數據顯示,2019年工行融e行個人手機銀行客戶數達3.61億戶,創近三年增量新高;農行2019年掌上銀行月活客戶突破7200萬,同比增長36.2%;建行個人手機銀行用戶數3.51億戶,增幅13.31%。

(原標題《銀行校招季到來,科技型人才成香餑餑》,記者 梅丹。編輯:王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