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了特立獨行的人,我也要成為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

我來出一道選擇題:在每週只上一節課的人大教授和只能賣文為生的“自由撰稿人”之間,你選哪個?

沒錯,選教授,而且大多數人也是。但王小波不。他覺得當教授打攪了他的寫作。當教授必須恭從領導,這打擊了他的尊嚴。他首先要做一個自由人,於是他辭職了。

一半海水 一半火焰


王小波到底是誰?誰可以這麼狂妄地在九十年代就放棄了人大教授的身份和地位,甘心去做一個自由撰稿人?


做不了特立獨行的人,我也要成為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


90年代初,互聯網遠沒有達到今天的發展,當中國人還在用WPS的界面寫字時,王小波在用C++程序編輯自己的寫作軟件,外甥問他:“為什麼要做電子版?” 他說:“擴大影響,好出書唄!”

沒想到一語成讖,出書竟成了王小波糾結一生的無奈。

1989年,經過做生意的二姐夫的幫忙,王小波出版了第一部小說集唐人秘傳故事》。原名《唐人故事》,“秘傳”二字,是編輯為了吸引眼球加上去的。

這本被包裝成民間故事模樣的小說集,定價2元,錯字連篇,屬於自費出版物。

因為是自費出書,又沒有稿費,於是《唐人秘轉故事》只印了1000冊,但是卻沒有料到,這本容納“舅舅情人”、“夜行記”、“紅拂夜奔”、“紅線盜盒”、“新街甲一號與崑崙奴”的小集子。後來被譽為王小波最富靈氣的作品。


但是現在市面上找不到了,因為印的太少了。

在他生前,他的小說基本就只在港臺出版過一些。他的代表作《黃金時代》,在香港出版時被改名《王二風流史》,以黃色小說的面目示人。

在內地,他的小說出版困難。退稿,對他來說,早就習以為常。


做不了特立獨行的人,我也要成為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


王小波仍寄希望於國內出版社、雜誌社能夠出版他的小說。他的朋友給他幫忙推薦,找了很多出版社和雜誌社,人家的回答永遠是:“小說很精彩,但現在不敢發。”

這已經是1994年了,華夏出版社的部門主任趙潔平成為了王小波的第一個伯樂。她讀到了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決心要把這部小說集出版。於是趁總編輯外出期間,終於讓《黃金時代》在國內正式出版。

誰料到,事後趙潔平受到嚴厲指責,心力交瘁,大病了一場。

更慘的是,這本書出版後,沒有正規發行渠道,根本賣不出去。

那段時間,王小波和趙潔平總是推著自行車,後座綁著兩捆書,到小書攤、圖書批發市場去推銷。

王小波的第一句話就是:“前幾本白送,後面再要再給錢。”

只可惜賣了3年,直到王小波去世前,這本定價12.80元的《黃金時代》,還沒賣完。

沉默的孤獨


王小波曾在自己留下的《沉默地大多數》扉頁上寫道: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還會有人在走著。死掉以後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著的時候,想到這件事,心裡就很高興。

那個時代,經濟浪潮終於壓斷了理想主義的最後一根稻草。有個文化名人說:詩人自殺,也是一種賣點。假如海子不死,他就是那個年代一片葉子飄下都能砸到的詩人之一。


那時的王小波和李銀河,為了寫作和社會學研究,費盡周折回了國。王小波辭去了工作,開始自由撰稿人的生活,這是他寫作生命最重要的五年,也是他四處兜售自己的書,磨得一張好嘴皮子的五年。


五年下來後,王小波不僅感傷的說:我發現賣書比寫書難得多。


做不了特立獨行的人,我也要成為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


中國文壇的荒誕與惡俗,正是如此:作品本身說不了話,作品再好,沒有事件加持,仍然出不來。

而所謂的事件加持,在女作家一定是一脫了之,在男作家一定是一死了之。

這種現象,王小波生前曾經批判過,弔詭的是,如今應驗在他身上。

1997年4月11日,凌晨。王小波獨自在郊外的寫作間去世,死於心臟病猝發。年僅45歲。


做不了特立獨行的人,我也要成為特立獨行的豬


40歲那年,王小波懷念起一隻豬。

這隻豬出現在他的生命裡,是20多年前,他在雲南插隊時的事。他說,豬的命運是被人設置好的,比如公豬負責長肉,母豬負責下仔。但這隻豬與眾不同。


做不了特立獨行的人,我也要成為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


它是肉豬,但長得又黑又瘦,像山羊一樣敏捷,不喜歡豬圈,喜歡到處遊逛。吃飽後,就跳上房頂曬太陽,還模仿汽車響、拖拉機響。

最後,它模仿工人收工的汽笛聲,被定成了破壞生產秩序的壞分子。領導決定對它進行專政,出動20多人,持槍兜捕它。

但就是這樣,它也沒被打死,而是找到一個空子,跑了。

“我已經四十歲了,除了這隻豬,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原故,我一直懷念這隻特立獨行的豬。”


做不了特立獨行的人,我也要成為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


是啊,我們每個人不都是在生活的條條框框之下被束縛著,被安排著,然後在這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中,一天天老去,奢望也一天天地消逝,最後變得像捱了錘的牛一樣。


讀到這裡時,我甚至被這精準的比喻嚇得瑟瑟發抖,我甚至開始討厭我的生肖-牛。


從最初的默默無聞、自費出書、像農民工一樣揹著自己的書到處兜售,到出版社熱搶,書商將他的書作為搖錢樹,甚至連他們的情書都不放過。

王小波的寫作經歷了從大冷到大熱,從海水到火焰,從默默無聞到眾人造神的過程。

殊不知,王小波的一生最大的願望只是:活過、愛過、寫過,如果再添上一句,估計是:書都賣掉了。

也許,一百年後假如還能有人讀王小波,才是對他最好的安慰。

現在買一本《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就可以附贈一本《沉默的大多數》,一頓漢堡的錢就可以幫你近距離接觸這個有趣的靈魂,走入自由的精神世界。何樂而不為呢?#618好物趨勢#


做不了特立獨行的人,我也要成為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