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曾住延壽庵

我家曾住延壽庵

延壽庵,中國的地圖查不到,眾人只知延安,何曾知道延壽庵?延壽庵是我的出生地,小時候,那裡是我的家園,類似於孫悟空的花果山水簾洞,也是我的一片樂土。延壽庵泛指我老家的那塊山上,並不知其詳指。庵,釋義為草舍或寺廟或古時文人特做書齋名,也特指尼姑居所,但我幾經求索,多番考證,這裡應是指這山上曾經有一小廟,雖不著名,但是這塊地就以此為名了,雖然從我父母輩起就沒見過那座傳說中的小廟了。

離開延壽庵許多年了,但是在夢裡,那山那水,草木花石,清晰如昔。景色秀麗,不輸輞川。王摩詰的輞川不過是小丘小溪,但是景因人生,文以景傳。他對輞川的讚美稱頌,他的描繪感悟,都是那麼詩情畫意。甚至的他的佛性與禪心,都在此超脫了,一花一世界,一葉一乾坤,一切言不盡,俱在詩畫中。自然而超然,終成詩佛。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我的少年時,在那山上似乎與世隔絕的世界裡,竟然與王摩詰的大體相似,除了沒有他的思想與才情。

都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陌生的地方才有詩與遠方。而我覺得,滿目河山空念遠,不如憐取眼前人,其實,眼前人更應憐取眼前景,熟悉的地方處處是風景。如果我有李白之才,我當如是寫詩: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延壽庵。或曰:奇峰出奇雲,秀木含秀氣。清宴延壽庵,巉絕稱人意。或如姜夔曰:我家曾住延壽庵,鄰里相過不寂寥。君若到時秋已半,西風門巷柳蕭蕭。的確,曾記得門前有一條奔流不息的小河,直入山腳下的大渠,背後是昂首而立的山峰,白雲在頭頂飄蕩。恰如陸放翁所言:三千里河東入海, 五千仞嶽上摩天。

延壽庵,從前的小廟何人所建,所住何人?已不可考,但是我家曾住延壽庵,延年益壽可也。由此可見,雖然我不見佛,可根源裡還是與佛有緣,心性之善良,本性之慈悲,行走江湖,純良如昔,自有淵源。如果能把歌曲南泥灣改成延壽庵,唱出心聲:花籃的花兒香 ,聽我來唱一唱 ,唱一呀唱 ,來到了延壽庵,延壽庵好地方 ,好地呀方,好地方來好風光 ,好地方來好風光 。竟也是一樣的動聽。

鄉書何處達?直抵延壽庵。踏遍青山人未老,延壽庵風景獨好!

2020年10月27日夜於武昌南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