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座城市很怪!為什麼給小孩起乳名基本都帶個“侯”字

從容觀察

很奇怪,身邊幾乎十有八九的南通人男的乳名不是叫“軍侯”,就是叫“成侯”、“明侯”;女的乳名不是叫“香侯”、就是叫“芳侯”、“秀侯”之類,包括從容觀察本人的乳名,也沒逃避開這約定成俗的“侯”字。南通人,我這裡指的是啟蒙語言講或會講南通話的人,他們在為小孩起乳名時十有八九都帶有“侯”字,哪怕是起了一個看似很不雅的乳名,也最終離不開“侯”字來壓陣,比如什麼“狗侯”、“豬侯”之類。春節期間較為空閒,從容觀察出於好奇,也正好就這一話題初略翻閱了一些關於南通的史資文獻,卻並未發現從南通建史以來對這一現象的隻言片語記載。這更勾起了我對這一現象的好奇心,通過這幾天大量閱讀了一些南通文獻資料,初步對為什麼南通人熱衷於將自己的小孩起乳名時要帶個“侯”字有了一些概念,在這裡我也只能是帶著揣度的心裡進行類似“戲說”的色彩給大家就這一現象進行一個野史分析,僅作閒聊談資,供大家分享。

中國這座城市很怪!為什麼給小孩起乳名基本都帶個“侯”字

要搞懂這個現象的首要問題,我們必須要首先了解一下南通的歷史由來,特別是只講南通話這一區域的歷史由來,其次要搞懂“侯”這個字的含義,最後還要了解為什麼從古自今中國人要先給初生嬰兒起個乳名的問題。只有搞懂了這三個方面的問題,才能逐步去揣度並揭開我們南通人的祖先為什麼會傳承下乳名中要帶個特定字“侯”字的奧秘所在。

中國這座城市很怪!為什麼給小孩起乳名基本都帶個“侯”字

從古至今,作為一名家長,給小孩起乳名,其實在他們的心裡也不是那麼隨隨便便的一件事情。既要有一定的寓意,又要朗朗上口易記,還要儘量不與周邊鄰居的小孩重名。大家別看這麼一件看似很小很小的事情,其實,在當初初為人父人母的長輩們為小孩起乳名可謂也是花盡心思的。當然,到後來為小孩起正式名字時就更是絞盡腦汁了。

我們首先來大概瞭解一下南通的歷史由來。當然,我首先必須申明,我並沒有更深層次的對南通曆史進行過系統研究,也只是根據有限的文獻資料進行了粗放式瞭解,不一定準確,但作為野史來戲說的話,應該沒有毛病。為了尊重歷史,只能是儘量多的採用各種記載的正史資料進行引用並稍加整理,以作為揣度為什麼先祖會給小孩起乳名時用“侯”字作為特定字的依據,並能一直作為南通獨有的地方文化特色標籤傳承至今。顯然,南通在研究地方語言文化時,好像遺落了這一看似最不經意卻又最具廣泛代表南通地方語言特色、甚至是隻有南通獨有的地方文化標籤的這個“侯”字。

南通,歷史上曾有名叫扶海洲、胡逗洲、南布洲、東洲、布洲等大大小小的沙洲。這些沙洲從西北向東南漸次並接,與大陸相連,近2000年內,據史料記載有過三次大的並接,最終形成了南通這塊平原。這裡我不詳細贅述。而說南通話的區域其實是在唐末到五代初的歷史上第二次並接的這一區域,也就是胡逗洲與其西北的陸地連接,為今南通市市區和通州區西部這一區域。而今南通市市區原來就是屬於胡逗洲區域。

胡逗洲最早見於《梁書》關於“侯景之亂”的記載,南北朝時,東魏大將侯景投降了南方梁朝,後來東魏與梁通好,梁欲以交出侯景為條件換回被東魏俘虜的將領,侯景知道這一交換,其實就是死路一條,甚至是滅門之禍。於是,梁太清二年(548),侯景起兵叛梁。兵敗向東方逃竄,想出海而逃。而他的部下羊鵾(kun)卻乘其不備命水手把船轉向上游,駛向京口(今鎮江)。這就是上樑不正下樑歪的道理,你侯景背叛故主東魏投向南梁國,其手下也同樣背叛了他欲賣主求榮。船行到胡逗洲時,侯景發現情況不對後被羊鵾等人擊殺殞命。

中國這座城市很怪!為什麼給小孩起乳名基本都帶個“侯”字

唐時的胡逗洲,其實已是一塊位於長江口北側約有1600平方里左右的大沙洲,沙洲上有來自四面八方的“流人”,他們多數從事鹽業生產,因而洲上設有生產鹽的亭場。北宋初樂史所著的《太平寰宇記》中有比較明確的記錄。所謂流人,大抵指流放的人犯,但也有說法為難民類當時居無定所的流浪之人。在中國傳統社會中,流放是十分獨特的政治現象,被統治者自詡為一種仁慈的刑罰。所謂“不忍刑殺,流之遠方”(語出《大清律例·名例律上》),從而體現了儒家所提倡的仁政和慎刑。歷代統治者在中國廣袤的國土上,對於流放地點的選擇是費盡心機的。西北絕域、西南煙瘴和東北苦寒之地以及一些邊遠的沿海海島都先後成為過流放地,形成了歷代不同的流放標準,造就了諸多著名的流人聚居處。而當時的胡逗洲在宋朝時期就是作為海島流放地之一。在舊時,流放和發配其實不是同一種概念的刑罰,流放這種刑罰主要功能是通過將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遠離鄉土的地方進行安土重遷,犯人本身不刺字,刑罰本身也不重服勞役,也沒有永久禍及子孫後代這一說。同時,流放時還可以拖家帶口一起創業,只是政府不給創業扶持資金讓其在最為艱苦的地方白手起家而已;而被流放的人多為對當時的朝廷或某個領域有一定貢獻或在當時有一定地位的犯了重罪或從罪的人,這些人犯了事兒,皇帝老兒不忍心痛下殺手但又不得不降刑,故採用流放之刑,讓他們到荒無人煙的邊遠地區自生自滅,自謀生活。但在流放期間,仍是有機會再次獲得平反或赦免的;南通曆史上流放過的有記載的名人也不在少數,如北宋末年武將張昭允、綾錦副使李美,宋仁宗時期的宰相王隨,還有範致虛、陳瓘等一些文人均被流放至此。而發配也就是俗稱的充軍,是要刺字同時服勞役到死,是終身制的。如果被定為永久的話,甚至還要罪及子孫後代繼續繼承發配的一種刑罰,且不可平反或獲赦,多為一些覬覦當時政權謀反叛逆之犯人。胡逗洲到了公元8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於軍事上的需要,開始在狼山駐軍,狼山成為浙江西道管轄下的一個軍事據點,胡逗洲及附近島嶼也就成為浙江西道常州轄地了。唐乾符二年(公元 875年),於胡逗洲置狼山鎮遏使,開始設防務機構,屬浙西道節度使節制。由於這些島嶼改從原先的揚州管轄變更為常州管轄後,也就是從這時起,流人便多來自江南常州,即今常州、宜興、無錫、江陰一帶了,而這些所謂的流人顯然已不再是泛指的流放犯人,基本上為連年征戰導致的那些居無定所的難民了。他們帶來了古代常州一帶的吳語,並與原先島上通行的江淮方言接觸、融合,形成了新的具有一定江淮話特色的吳語,即最開始的南通話。這種方言流行的區域較小,大致在石港、劉橋一線向南,達南通市區,平潮向東至金沙一帶的範圍內。這種南通話和海門、啟東一帶的語言不同,也與如皋、如東一帶的方言迥異,形成了一個最為獨特的方言種類。這種方言外地人甚至緊鄰的如東、如皋、海門、啟東的人們都幾乎聽不懂,那是由於胡逗洲與大陸長期相隔,來自四面八方的居住者各自的方言在沙洲上交混融合,從而演變形成了這種獨特的方言。

在瞭解了南通曆史的由來後,下面我們再來了解下“侯”字到底有幾層意思?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釋,侯字為多音字,有兩個讀音:hóu或hòu。讀作hóu為姓氏,也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間的尊稱。讀作hòu時為地名,為舊時中國福建省的侯官縣。大致為現今的福建省福州市區和閩侯縣的一部分,公元260年至525年均隸屬揚州管轄。

中國這座城市很怪!為什麼給小孩起乳名基本都帶個“侯”字

“侯”字為象形字。從人從廠從矢,象張布;矢在其下。箭(矢)向山崖(廠)射去,本義:箭靶;後加上了“人”,有“射侯”之禮,寓意能力高強的男子,引申為有本事的人、又用作爵位名稱。它具有會意之意。從矢,從廠(hàn)。“矢”,箭也。“廠”,箭程也。“矢”與“廠”聯合起來表示“一箭之程”。在古代,諸侯受封建國,首先確定一處合適地點作為國中所在,然後在此處向東南西北各射一箭,以箭頭落地處作為新建侯國的四至,即四境。這種風俗直到解放前的蒙古草原上還存在,即蒙古族王爺若有意賞賜貴賓土地,便讓他射箭,這一箭之地,便算作被賞賜者的土地了;“侯”也可同本義解釋,如侯弓(古代較射時用以射侯之弓。侯,箭靶);侯道(箭靶與射者間的距離);也可作為爵位等級, 古時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也是古代對士大夫的尊稱。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出自《史記·陳涉世家》;又如:侯氏(指諸侯個人);侯王(泛指諸侯);侯門(諸侯之門)等;在作為動詞用的話,古時有等待之意,同候。如我們常在電視古裝劇中聽到的“侯旨”。明王在晉《三朝遼事實錄·袁可立題敘毛文龍奇捷疏》就有“行巡按御史覆勘,再為議序以侯御旨施行。”之記載。在作為代詞用的話,為疑問之意,相當於“何”字,如:侯不(何不)?《呂覽·觀表篇》就有“今侯渫過而弗辭”。《司馬相如·封禪頌》還有“君乎君乎,侯不邁哉。”之記錄;在作為形容詞用的話,古代比喻為“美”,如洵直且侯。——見《詩·鄭風·羔裘》;又如:侯鯖(指精美的葷菜)。

而“侯”字作為姓氏來用的起源,據史料記載應該出自姬姓。據《元和姓纂》及《唐書·宰相世系表》等資料所載,春秋時晉國國君晉哀侯和晉侯緡(mín)的子孫以先人受封爵位“侯”為氏。相傳周初,晉國是唐叔虞的封國。傳到晉哀侯時,哀侯發兵攻打諸侯國陘廷,第二年陘廷聯合另一個諸侯國曲沃討伐晉國,雙方交戰於汾水之濱,結果,晉哀侯成了俘虜,曲沃武公還派韓萬殺了晉哀侯。晉哀侯之弟晉侯緡成了晉國的國君,在位二十八年,最終也被武公所殺。其子孫後代紛紛逃離晉國,並以祖上受封爵位的“侯”字為氏,稱“侯”姓,並尊晉侯緡為“侯”姓始祖。

在探究了“侯”這個字後,我們最後再來談談中國人為什麼出生後不是直接起正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名,而是先要起個乳名(小名)呢?

乳名,也叫奶名、小名或小字,特指嬰兒初生時家長所取的非正式的名字。乳名的取用格式,最常見的大致有以下4種:①以排行為名;②在特定的字前加一個通行字而成乳名。③在特定的字後加一個通行字成乳名。④疊字成乳名,如小小、盼盼、奴奴、鶯鶯等。

中國這座城市很怪!為什麼給小孩起乳名基本都帶個“侯”字

而南通人大部分都是後面加一個特定字“侯”字,顯然屬於上述4種格式中的第二種,即:在特定的字前加一個通行字而成。而這個通行字可以是排行,如“二侯”、“三侯”之類;也可以是借用身邊周圍的金石、花鳥、魚蟲,甚至是禽獸之名,隨口叫成。如“狗侯”、“魚侯”之類。當然,現在已經第四種格式也就是疊字的較多,與時俱進嘛。別看這小小的乳名,其實,這卻是中國具有幾千年的地道傳統文化的傳承。為小孩取乳名早在秦漢時期開始就明確見於史料記載了。如漢高後呂雉的乳名曰“娥(女句)”,漢武帝的外祖母乳名曰“臧兒”。在此之前,《左傳》上也出現有“黑背”、“衛孺”、“乞”這類醜名,從後人取乳名的一些特徵來揣度,這些都有可能是人世後沿用不改的乳名,但缺乏明文記載,也不便遽下定論。《宋史·選舉志三·宗學》載稱九年,凡無官宗子應舉,初生則用乳名給據,既長則用訓名。益知“乳名”相對“訓名”即正式之名而言,而在依禮法於新生兒滿三月後方行命名禮的人家,這個乳名很可能是才出生或出生不久就給取的,所以有'初生則用乳名給據'的說法。

而乳名的擬製緣由,不像本名那樣複雜,但也有若干規律可尋。有些赤裸裸地標示著長輩的鐘愛,如漢武帝陳皇后的乳名喚“阿嬌”,桓玄的乳名喚“靈寶”。還有些乳名,記載著小兒襁褓中的經歷,如謝靈運出生旬日,便被送到杜冶家哺養,至15歲方歸本籍,故乳名“客兒”。而不管是上起天潢貴胄、王孫公子,下至引車賣漿、販夫走卒,中國絕大部分地區的人們在給新生小孩起乳名時絕大多數的乳名都具有越鄙俗越好的特點,莫不如此,由此構成中國姓名文化中乳名類的一個共同特色。究其原因,主要在於長輩對小兒鍾愛憐惜之至,惟恐不得順利健康地成長,遂有意標示卑賤,用逆反方式掩飾親暱愛憐的感情所致。

在對南通曆史的由來以及“侯”字眾多意思和中國人為什麼要為新生兒起乳名的傳統進行了瞭解後,那為什麼南通人要在乳名中最後一個字要帶個“侯”字呢?要知道,“侯”字在古代可是體現身份地位的象徵。乳名中帶個“侯”字豈不是與別的地方起乳名要越鄙俗越好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嗎?乳名都帶“侯”字豈不顯得特別高調?而且這個“侯”字為什麼偏偏作為特定字用在乳名的最後使用,而不是作為通行字用在乳名的前面使用呢?

中國這座城市很怪!為什麼給小孩起乳名基本都帶個“侯”字

從容觀察通過對上述史料的理解後認為,南通人用“侯”字為小孩起乳名,主要可能存在以下諸多原因:

其一,起乳名是一種愛小孩約定成俗的感情體現。已然成為了一種中國人從古至今的傳統文化元素。

其二,通過對南通曆史的由來進行推測。大家請記住,前面講的侯景當時作為有名的東魏大將,因叛變故主而又被同樣是叛變故主的手下羊鵾擊殺並命喪胡逗洲。這在當時巴掌大個胡逗洲小地盤上可謂是一起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從容觀察按照現在南通人仍具有的嫉惡如仇、坊間卻又多善於“嚼舌根”的特性大膽揣度,侯景之死事件在當時一定是搞得整個胡逗洲婦孺皆知,對侯景以及其手下羊鵾這種不忠不仁之人,肯定也是鄙夷加痛恨到切齒的。甚至有可能還有一些人在心裡會產生這種人死在胡逗洲,簡直就是對胡逗洲的褻瀆之念。故為了讓後輩也一起記住,做人不能不忠不仁,不能像侯景那樣被人唾棄,故在給小孩起乳名時,將侯景的“侯”字只作為後特定字進行墊後使用,意喻“踩小人”之意,而不作為通行字用在乳名的前面使用。希望小孩從小到大永不做像侯景這樣的不忠不仁之小人,因為小人最終是要被人當成墊後進行踩踏並受人唾棄的。注意,這時乳名中的“侯”字實際是指侯姓的“侯”。

其三,胡逗洲原為流放犯人之地,從容觀察可以理解為當時被流放到胡逗洲的流犯,這部分人為什麼沒有招到被判死刑或滿門抄斬滅九族之罪,甚至還未被判個充軍之刑呢?而只是採用了流放。顯然,他們並沒有對當時的朝廷不忠,要麼功過尚可抵消死刑、要麼地位顯赫不宜動用死刑、要麼重罪存疑或只是從犯,而從犯被流犯基本也就是屬於我們現在通俗一點理解在當時的政治立場上站錯了隊的“政治犯”。他們並不是覬覦顛覆政權的重犯,也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殺人犯。而應該是對當時的朝廷或某個領域有一定貢獻或在當時有一定社會地位卻犯了所謂的“重罪”或“從罪”的人。皇帝對這些人定有愛憐之心不捨也不忍心殺之,只能是採用流放之刑,不給帶一個銅板讓其到最為艱苦的地方自主創業,自謀生路。待日後尚有機會的時候再進行平反赦免恢復其身份地位的一種懲罰。而作為被流放的人來講,期望有朝一日能獲得平反赦免、再東山再起重新迴歸原有地位也就成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奮鬥目標。如果他們這代不能實現,也會寄希望於後代子孫能夠實現這一奮鬥目標,完成先祖使命,重新光宗耀祖。故他們從骨子裡一直存有拼著命也要把已失去的地位重新奪回來這一美好夢想。正好“侯”字體現了這一美好祝福,故在給孩子起乳名時,不是用“兒”呀,“娃”呀或“蛋”呀什麼的帶有樸質沒有夢想的或鄙俗之類的字作為後特定字,而是反其道採用了體現他們意喻奮鬥目標的“侯”字作為了後特定字,以示他們永不氣妥奪回原有地位或爭取更高地位的決心。更要讓其子孫記住他們是具有“侯爵”血脈及地位的後代,要從骨子裡奮鬥去完成先輩們未能完成的心願和使命。這從南通人從小就重文輕武,不斷出學霸想考取功名就能看出其爭侯之決心從來就未泯滅過,乳名帶“侯”確有先祖骨子裡遺傳下來的使命感存在。注意,此時乳名中的“侯”字,以不再只侷限於侯姓的侯,而是已經成為了王侯將相的寓意。

其四,在古吳語與古淮揚語系融合形成了南通話這一變異的新地方語言後,“侯”字作為乳名的後特定字,用南通話叫起來朗朗上口也是其成為南通人乳名中後特定字的原因之一。同時,流放古胡逗洲的犯人們大多是文化人,對“侯”字的字義較為理解,在乳名後用“侯”字,也有希望小孩長大後相正貌美之意。

中國這座城市很怪!為什麼給小孩起乳名基本都帶個“侯”字

所以,一直傳承至今,可以說這個“侯”字是南通人叫得最多,叫得最響,也最親切、最負有感情的字眼。大部分南通人在給自己的小孩起乳名時,基本不會思考乳名的後特定字,因為“侯”字是所有南通人先輩們傳承給後代並根植于思想和骨髓裡的使命及美好祝福。所以,他們只要想乳名的前通行字即可,只要將前面的通行字想好,哪怕是低調且卑賤得不行的“狗”呀、“豬”呀,後面卻一定還是“侯”字作為特定字壓軸。實則就是希望後代子孫,永遠不能做像侯景那樣的不忠不仁之人,同時,一定要努力奮鬥,完成先輩心願,成為王侯將相式的人上之人。哪怕現在生活得如豬狗,只能叫“狗侯”、“豬侯”,但成“侯”的夢想不能滅,而且還必須要代代相傳。同時還希望小孩能成長得品相端莊美麗。故南通人一直以來不走尋常路隨波逐流的取一些鄙俗的乳名,而是高調直率地直接取“侯”字作為乳名的後特定字。這其實是夢想的代代傳承。

當然,戲說,僅此。

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從容觀察乳名叫“建侯”,也許老爸老媽為我起這個乳名的時候希望我日後能建功成侯,如果不能建功成侯,最起碼也是個建築包工頭吧。哈哈,都沒成,看來他們的夢想也只能靠代代相傳了。但有一點確信做到了,就是絕不做像侯景那樣的不忠不仁之人!因為這是祖上傳下來根植於從容觀察骨髓裡的東西。

最後從容觀察還是很好奇,你叫什麼侯呢?

(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感謝貢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