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宋詞」(第11期)秦觀:飛紅萬點愁如海

一、古之傷心人

縱觀北宋詞壇,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一段才子佳人的傳奇——蘇小妹三難秦少游。秦少游便是寫出“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秦觀(1049-1100)。

「品讀宋詞」(第11期)秦觀:飛紅萬點愁如海

秦觀像

一個是冰雪聰明的才女,一個是白衣飄飄的少年。言語交鋒之際,愛情的火花四濺,好一樁千古奇緣。

但傳奇畢竟是傳奇,故事有多美好,現實就有多殘酷。學界對秦觀的一致評價是:“古之傷心人”

《減字木蘭花》

天涯舊恨,獨自淒涼人不問。欲見迴腸,斷盡金爐小篆香。
黛蛾長斂,任是春風吹不展。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


《浣溪沙》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


《江城子》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品讀宋詞」(第11期)秦觀:飛紅萬點愁如海

秦觀的詞裡,總是瀰漫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比起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有過之而無不及,王國維先生曾評價道“詞境最為悽婉”。

這與秦觀坎坷的人生際遇是分不開的。

二、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家祖上乃是南唐名將秦承裕,豪俠的基因一脈相承,正如他的名字——秦少游。

十五歲的秦觀便開始仗劍走天涯,看看世界的繁華,他遍歷湖州、杭州、潤州,訪師交友。

但是初涉繁華,青春的荷爾蒙讓這個少年不免沉醉青樓,埋下了婉約派的風月種子。

《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是一個宋朝情人節的夜晚,銀漢迢迢,柔情似水,可惜春宵夢短,纏綿難忘。沒有濃墨重彩,卻感人至深。

「品讀宋詞」(第11期)秦觀:飛紅萬點愁如海

這首《鵲橋仙》看似愛情,更似絕情。只能把回憶留在過去,將相思刻在心底。

要知道,一千年前的大宋文娛圈,比任何朝代都重文輕武。只有進入體制內,才能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的巔峰。

走吧、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理智,最終還是要戰勝情感,這就是愛的代價吧!

時間總是稍縱即逝,轉眼已是三十而立的年紀了。

三、山抹微雲秦學士

這時的大宋朝廷也是波譎雲詭,暗潮湧動。王安石變法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不甘做吃瓜群眾的耿直boy蘇軾被貶出帝都。

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蘇軾調任徐州,這是接近文壇大V的最佳機會。

秦觀帶上自己的作品《黃樓賦》登門拜訪,蘇軾被他的灑脫不羈、才情縱橫所折服,一見如故,當即將秦觀收入門下。

「品讀宋詞」(第11期)秦觀:飛紅萬點愁如海

《宋史》記載,蘇軾盛讚秦觀有屈原宋玉之才,而秦觀也因得到了仰慕之人的賞識而感激涕零,在進京趕考前,特意寫了一首贈別詩《別子瞻學士》:

人生異趣各有求,繫風捕影只懷憂。

我獨不願萬戶侯,惟願一識蘇徐州。

遺憾的是,秦觀作為大齡考生,連續參加了兩屆高考,都名落孫山。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混雜著失敗的落寞,唯一可以傾訴的人,只有自己的老師。二人名義上是師徒關係,但更像是摯友。

此時的蘇軾深陷烏臺詩案,被貶黃州,許多親友因怕受牽連而與之絕交。與秦觀的書信來往,也是蘇軾唯一的慰藉。

「品讀宋詞」(第11期)秦觀:飛紅萬點愁如海

《滿庭芳》

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徵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這首《滿庭芳》,寫盡人間惆悵事,道盡人間無限情。

寫男女情事的同時,融入了仕途不遇、前塵似夢的身世,這正是秦觀最最高明之處,足可以讓他接過柳永手中的婉約派大旗,成為一代詞宗。

蘇軾讀過此詞後,大為讚賞,戲稱“露花倒影柳屯田,山抹微雲秦學士”。

「品讀宋詞」(第11期)秦觀:飛紅萬點愁如海

四、杜鵑聲裡斜陽暮

蘇軾真的是一個好老師,更是一個好朋友。

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寫信向王安石推薦秦觀,要知道這兩個大v可是死對頭。

而王安石同樣也是一個公私分明的耿直boy,在讀完秦觀的詩文後,大加讚賞,極力舉薦。

第二年,秦觀終於考上了進士,與蘇軾的情誼更加深厚。

「品讀宋詞」(第11期)秦觀:飛紅萬點愁如海

然而,美好的事物如煙花般絢爛,也如煙花般消逝。

公元1085年,神宗駕崩,哲宗即位。變法雖然失敗,但留下的後遺症更加可怕,新舊兩黨的黨爭日益嚴重。

堅決不站隊的蘇軾得罪了整個公務員體系,他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

而秦觀,自然被認作是蘇軾的同黨。

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秦觀被貶為杭州通判,赴任途中又被貶為監處州酒稅,隨後遠徙郴州、橫州、雷州。

「品讀宋詞」(第11期)秦觀:飛紅萬點愁如海

《踏莎行》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不同於蘇東坡的達觀與自如,被貶郴州的秦觀,整個人被迷霧般的憂傷籠罩。春寒料峭的時節,煙鎖重樓,月色淒寒,面對一盞寒燈,心如死灰。

「品讀宋詞」(第11期)秦觀:飛紅萬點愁如海

接二連三的打擊,使秦觀日漸消沉,身患重病,他的詞也愈加哀婉淒涼。常常以一種感傷的心情去追憶曾經的美好時光,以一種憂傷的目光來注視現實。

《千秋歲》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雲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鵷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裡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公元1100年,徽宗登基,政局也發生了變化。秦觀奉命北還,終於在雷州與蘇軾相見了,與老友的徹夜長談讓秦觀的心境變得少許輕鬆豁達。

《好事近》

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
飛雲當面化龍蛇,夭矯轉空碧。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

但秦觀的病卻愈發的重了。

走到廣西滕州的時候,秦觀去遊覽華光亭,叫家人到周圍打水。自己獨自吟誦著夢中所得的一首詞《好事近》:“

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看著碗中泛著銀光的清水,在溫暖的微風中與世長辭。

「品讀宋詞」(第11期)秦觀:飛紅萬點愁如海

對於敏感多情的人,快樂和痛苦都是成倍放大的。

相比起一同被貶謫的蘇軾,秦觀的敏感讓他承受了更大的痛苦,也讓他的詞纏綿哀婉、震撼人心、千古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