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靜觀世音

“能靜觀音”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十九尊。“應身相”為能靜觀音的“化身相”是“長者婦女身”的示現。

《普門品》所記:「應以長者婦女身得度者,即現長者婦女身而為說法。」能靜一詞,是指能使海浪平靜,使蒙難者遠離災難,及使眾生心性得以清明淨靜之意。能靜觀音能救濟及守護遇難眾生,使遭難者得安穩平靜。「靜」也可解釋「淨」。清靜、潔淨,故名「能靜」觀音。此尊法相,身著天衣,首上高髻,髻上有化佛,瓔珞釧鐶,嚴飾其身。有佇立或坐在海邊的岩石上,雙手置於岩石桉上。作靜寂望海沉思相。能靜觀音,具有力挽狂瀾、拯救海難的大神力。

「能靜觀音」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渠、瑪瑙、珊瑚、琥珀、珍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漂墜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

 金銀……珍珠等七寶謂指七聖財。

一、信財:信受正法。

二、戒財:持戒律。

三、慚財:自慚不造諸惡。

四、愧財:於不善法心生羞愧。

五、聞財:能聞正教。

六、施財:舍離一切無染著。

七、定慧財:攝心不散,照了諸法。

能靜觀世音

  • 眾生欲求真理,修持七法財,可幫助成佛。人類追逐理想成就,在現實的環境中,人事物變化快速,凡事不能隨心所欲,即喜怒無常,不管三七二十一對象是誰,馬上宣洩心中的不悅,發脾氣如狂風橫掃而過。
  • 人的情緒起伏於剎那間,頓起無明(黑風)如毒蛇勐獸難以抑制。經中所指黑風,是無明之氣,當煩惱生起心情不好,遇事不遂。週遭朋友嬗誘,博變迷聲著色,喝酒歡歌曲舞,驕奢淫逸、醉生夢死,恍如行屍走肉,使這個身體置於茫茫人群海中,何處是岸?“黑風”是每個人都有的,人生際遇過程不順心不順利,鬱悶煩惱就發脾氣,面貌兇惡欲啃蝕對方,令人害怕。可是等氣消後,很快又恢復原來的樣子。所以,人性善變造成障礙,惱害身心。
  • 若能一心持念「觀世音菩薩」名者,得菩薩護佑,離開惡魔鬼黨,所集聚的地方,就能脫離苦海。“苦海”是由心造成,脫離苦海也是要用心去掌握,去執行!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目的是使心淨,安定不動,貪瞋痴不起,漸漸消除往昔,在迷失境界,所造的罪業,袪除災害苦惱。(黑風又如颱風,剎那間毀壞辛苦所耕耘的一切人、事、物,無法可擋。)


能靜觀世音

  • 人生如果活得沒有方向,是孤寂、落寞的。「信仰是寄託」,如「岸」讓眾生安全、有所依靠。能靜觀音─“能靜”對想修行的人是多麼困難的事。佛陀在經典說:四眾弟子,無論自身擔任什麼角色,都要歡喜心以佈施心來奉獻,為團體、為家人所做的,都是佈施結善緣。


能靜觀世音

清刀木雕

  • 本圖中“能靜觀音”像 ,名師採用清刀雕刻。清刀不是刀,而是木雕雕刻的一種手法。清刀木雕是浙江東部地區古老的民間手工技藝,也是浙江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色澤紋理都比較清晰細膩,形象也比較生動。清刀木雕融合了地方特色文化與木雕藝術,有比較高的學術價值,堪稱漢民族的藝術瑰寶。
  • 清刀木雕以天然的木材為原料,多以香樟樹、楊樹、柏樹等為主。雕刻匠融繪畫、設計、雕刻於一身,獨立完成每一步的複雜工序。雕刻成的菩薩像肌體柔軟圓潤,面容清穎端莊,眼神慈祥親切,服飾飄逸,質感強烈,力求將美和愛的特有神韻在宗教與藝術中完美地結合。


能靜觀世音


  • 清刀保存了古早雕刻中的平雕法,民間也叫麻底子,相較與其他雕像的不同,清刀讓刀口雕琢的刻痕保留在作品的表面,這種手工自然展現的刀法從時間、空間、面相、動作質感和透視感等方面都融合出它自己的美感,一個動作在時間上呈現了作品,在歷史背景下賦予了信仰,在空間上展現了低空飄逸的祥和。


能靜觀世音


  • 清刀雕刻也有“清刀微劈雕”之稱,就是用木頭雕刻好木雕的毛坯之後,精修光是用刀工,全部用手工使用刀來進行的拋光,並不是用傳統的拋光方式使用砂紙或者其他的打磨工具將作品打磨光滑。工藝比較複雜,採用的刀具有上百種之多。

能靜觀世音

  • 清刀木雕的主要產區是浙江寧波寧海東部,在山多地少的寧海,林木資源豐富,地處天台山脈與四明山的交會處,盛產松木、柏樹、白茶樹、桐子樹、香樟等清刀木雕的原材料。人們在農忙之餘,發展手工,清刀木雕就是勤勞的人們創造的民間手工藝之一。


能靜觀世音


  • 清刀木雕曾在歷史上打到過巔峰,但在某期間被迫停歇。直到改革開放以後,寧海雕刻工匠黃雍等人聯合老藝人共同整理、研究清刀木雕工藝,在繼承優良傳統和獨特風格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凝結了眾人的手法加智慧,讓瀕臨失傳的清刀技藝又一次出現在了大家的視線之內,從而再一次走向輝煌。


能靜觀世音

綜合以上所述,弟子從學當中,能深刻覺悟到「靜」的舒適、怡悅!凡事不計較,處處能夠歡喜心奉獻,自然─“能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