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的那些事之“誰動了我的草”

每年到4月底就有人反應塘口的伊樂藻葉片沒有了,輪葉黑藻成光桿了,水韭菜發芽了,過了一個星期再去看又沒有了,答案有很多種,有人說青苔藥用的,有人說倒春寒水韭菜凍死了,有人說螃蟹爬掉了, 但是草真正去哪兒了?這個塘口的蠓蟲超級多,被他吃了啊

河蟹的那些事之“誰動了我的草”

我們很清楚的發現水草最主要的一個破壞者是蠓蟲幼蟲,蠓蟲是個什麼東西呢?

蠓屬雙翅目,蠓科(Ceratopogouidae)。口器為刺吸式,種類繁多,全世界已知4000種左右。可能傳播乙型腦炎及某些絲蟲病。蠓科個體小,飛翔無聲,常群聚叮咬人畜。

蠓為全變態昆蟲。成蟲體長約2~5毫米,黑褐色。頭部近球形,複眼發達,觸角絲狀,吸血種類口器發達,但比蚊蟲的口器短,雌性吸血,雄性吸食植物汁液為主,所以在蟹塘油菜花上可以成群的看見。蠓的發育過程分卵、幼蟲、蛹和成蟲。

卵:產在水生植物上或潮溼泥土中,有些種類產在樹蔭下,草從邊的腐爛土壤、青苔中。卵橢圓形,長約0.4~0.7mm。初為灰白色,很快變為暗色。卵期在16~19攝氏度時約需14天左右,在夏天2~3天即可孵出幼蟲。

幼蟲:體細長呈蠕蟲、毛蟲或蛆狀,我們在河蟹池塘常稱呼其為線蟲。老熟時長約5~6mm,頭褐色,其餘部分呈淺色橘紅色。幼蟲無呼吸管,進行體壁呼吸。生活在水中、泥土表層或腐爛的植物肥堆內。

可在水面上做蛇形運動,受驚時沉入水底或鑽入泥中。幼蟲經3~5周變蛹,但有的種類可長達數月。

在河蟹養殖池塘,幼蟲主要附著在水草上,以水草葉片為其主要食物來源。通常我們可以去水草一團,在手掌上輕輕拍打,就會看到頭髮絲一樣粗細的幼蟲。

見圖1:在顯微鏡下放大後的樣子見圖2:與家蠶很像。

河蟹的那些事之“誰動了我的草”

圖1:蠓蟲幼體


河蟹的那些事之“誰動了我的草”

圖2:顯微鏡下的蠓蟲幼體


蛹:橢圓形,長2~5mm,褐色。胸部有一對呼吸管,腹節上有橫列的刺,末節上有兩個尖突。蛹停留在潮溼的泥土上或浮在水面上經3~7天變成蠓。

成蠓:雌蠓吸血後1~2周產卵,一次產卵50~150個。一生可產卵數次,從卵到成蟲一般需要4~7周,每年可完成一至數代,雄蠓在交配結束後1-2天便會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