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并不知道,鲁迅一直以他为榜样


藤野先生并不知道,鲁迅一直以他为榜样

鲁迅一直以来给人以战士的形象,敢于向一切“正人君子”宣战,写让“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其实他又是一个正直平和的人。

鲁迅到日本留学以及他选择学医的原因,大家都非常熟悉。但到日本又怎么样了呢?在《藤野先生》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说得非常清楚:“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他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路,没有解开自己心中的谜团,失望之情一望可知。他又不愿与那些“实在标致极了”的,天天忙着赏樱花、学跳舞的“清国留学生”速成班为伍。于是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在仙台,他碰到了藤野先生,这个长相不突出“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衣着不得体“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说话缓慢而很有顿挫声调的教授,有着极其美好而善良的人格品性。鲁迅记述了藤野先生帮助还未过语言关,不能很好听课的“我”添改讲义;实事求是、严格认真,依据科学而不是美观来帮我改解剖图;关心我的心理,担心实习课难以完成;对科学充满好奇,希望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等几件小事,把他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足以让鲁迅说他是“伟大”的。以至于鲁迅在文中写道“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藤野先生的言行很明显是影响到了鲁迅。我们看周晔1945年写的散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谈到他小时候鲁迅询问他读《水浒传》的事,面对自己的张冠李戴乱说一气,鲁迅只是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很有点藤野先生的味道。

在匿名信事件和观影事件的双重刺激下,鲁迅先生认为当时的中国,太多的人早已麻木了,医生让他们的身体再强壮,也只是“活着”,并不能真正让他们乃至国家强健起来。决定弃医从文,用文字和教育去唤醒无数麻木的、早已失去理想和斗志的人们,只有同袍们的思想觉醒了,有了民族自救的自信心,一个国家和民族才会有希望、有未来。

当他去向藤野先生说明自己不学医学,并将离开仙台时,藤野先生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并不是说鲁迅先生的学业有多么优秀,也不是他和鲁迅先生有多深的友情。在鲁迅先生去世后,藤野先生写的《谨忆周树人君》中说:“我虽然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但我所做的只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记。因此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我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送给鲁迅照片,也是出于一种本能,一种人性的光辉力量。

鲁迅1907年离开仙台回东京,没有给藤野先生寄照片,他也一直没有再见过藤野先生,但他一直感受着这种人性的光辉力量,并以之为动力,努力做一个坚强有力的人,从不懈怠的人,并用人性的光辉去做青年的“人生导师”和“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

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1926年写的,他与藤野先生不再见已近20年,他仍能清晰地回忆起与藤野先生交往几件小事,仍能感受到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影响。写到这里,我不禁回想我人生中的一些老师,除了研究生导师,其他能记起名字的也已很少,忆起一些趣事的更不多,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就与鲁迅先生有太大的差距,要向先生学习的东西还太多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