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蘭店舊影丨貔子窩紅水城(紅嘴堡城),曾是遼南規模最大的古城

貔子窩紅水城,又名紅嘴堡城,是遼寧沿海一帶歷史最悠久的城市。據《大連通史·古代卷》記載,早在距今約7000年前,史前先民們便在皮口建了一座“紅土城”,史稱紅水城。1923年,日本人八木奘三郎曾到貔子窩調查過貝丘遺址,他的調查結果也印證了皮口的歷史年代。  

這座紅水城“周長二里一百八十步”,一直使用到漢代,並被不斷擴建,曾是遼南地區規模最大的一座古城。近年來,國內考古隊在這座古城周邊的發掘中,又陸續發現了殷周時代遺址,出土的文物有石刀、石斧和多種陶器,以及戰國時代的貨幣、秦漢以後的貨幣,如五銖錢、開元通寶、崇寧通寶等古錢。  

到了唐代,這裡被建成一座軍事要塞,於唐代神龍元年啟用,當時被稱為獨木關,後更名為鎮海關。今天皮口鎮所轄的涼水灣遺址,當年就是唐朝水師駐紮的地方,這座古遺址也因此被考古專家譽為“中國北方最早的軍港”。  

唐以後,契丹族崛起,鎮海關被納入遼國版圖,其軍事與貿易港性質被取消,皮口也因此度過了一段歷史上的消沉期。其間各種古籍文獻,對這座遼南曾經最大的沿海城市,幾乎隻字未提。


普蘭店舊影丨貔子窩紅水城(紅嘴堡城),曾是遼南規模最大的古城


普蘭店舊影丨貔子窩紅水城(紅嘴堡城),曾是遼南規模最大的古城

1894年10月30日,中日甲午戰爭期間,佔領貔子窩的日軍隨軍記者龜井玆明拍攝的紅水城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明朝初年,據負責修撰《皮口鎮志》的皮口鎮原文化館館長孫德芝介紹,明朝初年,朱元璋曾派遣10萬大軍收復遼東,同時還派出數百艘船隻,給大軍運送糧草。這支海上船隊本應從沒溝營(營口)登陸,但沒想到,由於海上連續大霧,船隊迷失方向。漫無目的地航行數日後,明軍終於發現了一片陸地,明軍指揮官袁且柱立即下令,乘潮漲搶灘登陸,將上萬噸糧草平安地送上岸。事後明軍才得知,他們登陸的這座港口,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鎮海關。其後,朝廷重新啟用鎮海關並多次改擴建。到了明朝永樂年間,這裡已成繁華一時的重要商埠。《奉天通志·交通》記載,當時的鎮海關“其地為帆船第一碼頭,沿海一帶以及山東、朝鮮之商賈鹹來互市……”明朝修建起的那座海神娘娘廟,見證了這座海上商埠500多年的榮與衰,這座廟宇一直被使用至今。 


普蘭店舊影丨貔子窩紅水城(紅嘴堡城),曾是遼南規模最大的古城

1942年,日本人拍攝的貔子窩紅嘴堡城

至明朝中葉,鎮海關被更名為紅嘴堡,在老城原有基礎上,又進行了重新改建,工程於永樂二十年(公元1422年)竣工。到了明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日本的豐臣秀吉率兵屢犯朝鮮,且“大有虎視關東之勢”,明遼東總兵李成梁嚴令紅嘴堡再度重修,加固堡牆。城堡內建有烽火臺,城牆四角建有角臺,為守城官兵瞭望之所。 

紅嘴堡作為軍事重鎮,在使用了472年後毀於一場戰火。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期間,紅嘴堡被日軍擊毀,僅留下殘垣斷壁。沙俄侵佔旅大時,為擴建貔子窩市街,紅嘴堡的殘牆再度被毀,如今遺址已無處可尋。


注:本文介紹部分摘選自北國網-《皮口港曾是中國北方最早軍港》。


————

「更多老照片、老建築,盡在右上角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