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創立於上海,也只能誕生在上海”

06063053hgz2.jpg

圖源:視覺中國

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品牌商與消費者的互動從店內轉到線上,路易威登和浪凡最近做在線直播,同時相中了一個平臺——小紅書。這一在上海土生土長的平臺主營業務不是直播,也不是電商,卻成功俘獲了品牌的“芳心”。

4月12日,浪凡在小紅書上做了首場直播秀,三個小時的直播與其說是新品推介,不如說是一場高品質的文藝旅行,話題從“對話Lanvin130年”藝術展聊到Lanvin“母與女”主題設計,粉絲互動獎品則包括復星藝術中心門票、限量版畫冊、文創用品等。浪凡品牌負責人評價認為,品牌氣質與小紅書的契合度很高,“這個平臺上生成的大量品質內容,是品牌最看重的因素”。

這些年,互聯網行業發展迅猛,但小紅書一直是個獨特的存在,在生活方式社區這個細分領域,它幾乎找不到同類型競爭對手。在創始人瞿芳看來,高品質的筆記分享與小紅書的用戶特徵有關,目前,小紅書超過70%的用戶是90後,且這些消費者大都來自一二線城市,真實、向上、多元,敢於表達自我,敢於消費,自帶時尚潮流的引導力。

“小紅書是一家創立於上海的公司,也是一家只能誕生在上海的公司。”瞿芳說,小紅書平臺上高品質的內容分享,就是上海多元化生活方式的鏡像寫照,上海是中國創新意識最強的城市,也是正在發生的新消費浪潮的策源地,而小紅書的作用,就是承載這些90後、00後數字化、在線化的全新消費需求和消費習慣,把消費從線上帶到線下,從線下再回歸線上,形成良性循環。

作為上海“新生代企業”的代表,小紅書創立時間不長,但它開創的“種草經濟”,是“在線新經濟”賽道中從無到有的嶄新模式,也是小紅書區別於其他平臺經濟的最大亮點。為了這份特色,企業花了近四年時間構築“護城河”,在移動互聯網資本最瘋狂的時候,小紅書的確沒有其他企業跑得快,因為企業沒有選擇電商、也沒有選擇短視頻等熱門領域,它選擇的象限註定需要長期的積累和鋪墊,但正因為生於上海,這片土壤給了企業足夠的包容力和堅守初心的可能,終等來從量變到質變的爆發。

小紅書合夥人曾秀蓮記得很清楚,從2017年開始,小紅書進入高速發展期,成為年輕人不可替代的生活方式平臺和消費決策入口,也具備了製造流行和熱點的能力。她表示,小紅書社區裡積累了大量用戶真實的分享筆記和搜索數據,從這些軌跡分析而來的流行趨勢和消費熱點,能夠更好幫助企業突破自身邊際,成為國潮、讀書、健身等線下生活的賦能者。

最近,小紅書又開始探索新的邊際突破。3月20日,平臺聯合TeamLab無界上海、木木美術館、上海K11、廣州K11、昊美術館5家美術館在線直播“雲看展”,湧入20多萬用戶。活動結束後,後臺拉了一份數據,發現平臺上“看展”類筆記已超過13萬,幾乎囊括了上海近年來所有當紅展覽,這給了企業新的靈感和發展源泉。

曾秀蓮認為,“在線新經濟”是互聯網技術的迭代發展帶來的大趨勢,而疫情讓這個趨勢變得更為顯性,小紅書希望能夠當好“在線新經濟”基礎入口的角色,搭建起有溫度的數字化生活方式平臺。

作者:文匯報記者 徐晶卉

編輯:周辰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