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F,G簽有啥不同?外國人來華的簽證類型有哪些?一文看懂

今天被這個消息刷屏,

外交部、國家移民管理局:暫時停止持有效中國簽證、居留許可的外國人入境

詳細的新聞通告:

鑑於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快速蔓延,中方決定自2020年3月28日0時起,暫時停止外國人持目前有效來華簽證和居留許可入境。暫停外國人持APEC商務旅行卡入境。暫停口岸簽證、24/72/144小時過境免籤、海南入境免籤、上海郵輪免籤、港澳地區外國人組團入境廣東144小時免籤、東盟旅遊團入境廣西免籤等政策。持外交、公務、禮遇、C字簽證入境不受影響。外國人如來華從事必要的經貿、科技等活動,以及出於緊急人道主義需要,可向中國駐外使領館申辦簽證。外國人持公告後簽發的簽證入境不受影響。這是中方為應對當前疫情,參考多國做法,不得已採取的臨時性措施。中方願與各方保持密切溝通,做好當前形勢下中外人員往來工作。中方將根據疫情形勢調整上述措施並另行公告。

其中有提到“C字簽證不受影響”,那麼C字簽證是什麼呢?平常聽到的D字簽證等等又是什麼呢?


C,D,F,G簽有啥不同?外國人來華的簽證類型有哪些?一文看懂

外國人入境的簽證類型

(一)C字簽證,發給執行乘務、航空、航運任務的國際列車乘務員、國際航空器機組人員、國際航行船舶的船員及船員隨行家屬和從事國際道路運輸的汽車駕駛員。

(二)D字簽證,發給入境永久居留的人員。

(三)F字簽證,發給入境從事交流、訪問、考察等活動的人員。

(四)G字簽證,發給經中國過境的人員。

(五)J1字簽證,發給外國常駐中國新聞機構的外國常駐記者;J2字簽證,發給入境進行短期採訪報道的外國記者。

(六)L字簽證,發給入境旅遊的人員;以團體形式入境旅遊的,可以簽發團體L字簽證。

(七)M字簽證,發給入境進行商業貿易活動的人員。

(八)Q1字簽證,發給因家庭團聚申請入境居留的中國公民的家庭成員和具有中國永久居留資格的外國人的家庭成員,以及因寄養等原因申請入境居留的人員;Q2字簽證,發給申請入境短期探親的居住在中國境內的中國公民的親屬和具有中國永久居留資格的外國人的親屬。

(九)R字簽證,發給國家需要的外國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專門人才。

(十)S1字簽證,發給申請入境長期探親的因工作、學習等事由在中國境內居留的外國人的配偶、父母、未滿18週歲的子女、配偶的父母,以及因其他私人事務需要在中國境內居留的人員;

S2字簽證,發給申請入境短期探親的因工作、學習等事由在中國境內停留居留的外國人的家庭成員,以及因其他私人事務需要在中國境內停留的人員。

(十一)X1字簽證,發給申請在中國境內長期學習的人員;X2字簽證,發給申請在中國境內短期學習的人員。

(十二)Z字簽證,發給申請在中國境內工作的人員。


C,D,F,G簽有啥不同?外國人來華的簽證類型有哪些?一文看懂

中國簽證的有效期、入境次數和停留期

(一)簽證的有效期(“EnterBefore”):係指簽證本身的有效期限,即自簽證頒發之日起到持證人可入境中國的截止日期(以北京時間為準)。如仍有未使用的入境次數,在有效期滿前(含當日),持證人均可入境。

(二)簽證的入境次數(“Entries”):係指持證人在簽證有效期內可以進入中國國境的次數。

入境次數用完或入境次數未用完、但已過有效期的簽證,均為失效簽證。如需前往中國,須重新申請簽證。如持證人持失效簽證來華,將被拒絕入境。

(三)簽證的停留期(“DurationofEachStay”):係指持證人每次入境中國後被允許在華停留的最長天數,即從入境之日起計算,持證人可在華停留的最長天數。

在華工作(持“Z”字簽證)、學習(持“X”字簽證)、定居(持“D”字簽證)人員及常駐記者(持“J-1”字簽證)自入境之日起30日內,必須前往當地公安機關申辦居留手續。外交、領事機構常駐人員自入境之日起30日內,必須前往外交部、地方外事部門辦理居留手續。


C,D,F,G簽有啥不同?外國人來華的簽證類型有哪些?一文看懂

擴展資料

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遵循“鼓勵高端,控制一般,限制低端”的原則,將來華工作的外國人分為外國高端人才(A類)、外國專業人才(B類)、外國普通人員(C類)三類,按照外國人來華工作分類標準實行分類管理。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國際企業家、專門特殊人才等“高精尖缺”外國高端人才,來華工作享受“綠色通道”,不設年齡和工作經歷限制,且申請人在入境前無需提供紙質材料核驗,無犯罪記錄證明採用承諾制。

外國高端人才境外申請《外國人工作許可通知》的,享受加快辦理,僅審查階段就可縮短一半時間。

B類是指符合外國人來華工作指導目錄和崗位需求,為中國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急需的外國專業人才。外國普通人員(C類)實行配額管理,以滿足國內勞動力市場需求為目的,從事符合國家政策規定的臨時性、季節性、非技術性或服務性工作。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網絡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