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冠”藝人不忘本——春秋精美故事100篇之(65)

原無/文

(公元前582年)

鄭楚兩國交戰,鄭國俘虜了楚國的戰士鍾儀,然後把他當作禮物獻給了晉國。

在做奴隸期間,鍾儀很有個性的衣著吸引住了晉景公,他好奇地問:“兵器庫裡那個頭戴南方樣式帽子的人是誰?”

部門領導回答說:“那人是鄭國轉送來的楚囚。”

晉景公對這個做了兩年奴隸還仍然帶著自己國家帽子的人很在意,就下令帶來問詢。鍾儀立刻叩拜感謝。景公問鍾儀的職業,他回答說:“出生樂師世家,不敢做其他選擇。”晉景公讓他彈琴,他演奏的是楚國鄉音;晉景公又問起楚共王的情況,鍾儀只講楚王兒時的小事和大臣的名氏,拒不評論他們的為人。

晉景公把這些話告訴了大夫範文子。範文子感慨地說:“這個楚囚既有學問,又有修養。彈的是家鄉調,戴的是南方帽,愛的是楚君王,沒有私心,不忘故舊,不忘根本。以仁愛之心對待事物,以誠信之行作為守則,把忠誠貫穿始終,憑明智辦理事情,這樣的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能夠做好。應該放他回去,讓他為晉楚兩國修好起一些作用。”

鍾儀被放回楚國後,如實向共王轉達了晉國願意與楚國交好的意願。楚王採納了鍾儀的意見,與晉國重歸於好。

“南冠”藝人不忘本——春秋精美故事100篇之(65)

孟雲飛書法


典故來源:

晉侯觀于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使稅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問其族,對曰:“泠(líng)人也。”公曰:“能樂乎?”對曰:“先父之職官也,敢有二事?”使與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對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固問之,對曰:“其為大子也,師保奉之,以朝於嬰齊而夕於側也。不知其他。”公語範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稱先職,不背本也。樂操土風,不忘舊也。稱大子,抑無私也。名其二卿,尊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舊,信也。無私,忠也。尊君。敏也。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雖大,必濟。君盍歸之,使合晉、楚之成。”公從之,重為之禮,使歸求成。(選自《左傳 成公九年》)

附:作者簡介

原無,本名吳志民。遠祖籍貫春秋虞國,可憐的國君因為貪點小財,把江山就拱手交給了晉國。此後便成了晉地山西的子民。據說在明代,祖先從大槐樹下遷移到河南上蔡,從此成了蔡民。1995年碩士畢業,落蹄中原某市,倒進媒體,成為躬耕的”臥槽馬‘’,一晃二十餘年,即將駢死於槽櫪之間。曾以吳工平之名連綴一本《非禮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