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古玩拍卖市场是否回暖?藏品出手是不是一个好时机?

在2018香港第一轮秋拍中,已然能感觉到市场的降温,保利的香港秋拍总成交额从去年的18.08亿港元大幅下跌至今年的9亿港元。而在将近年末的第二轮,降温之势更加明显。佳士得“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拍成交率仅73%,朱德群重要作品流拍,被寄予厚望的苏轼《木石图》成交价仅与估价持平。

在“不凡-宋代美学一千年”夜拍结束后的媒体采访中,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也提到了“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甚至考虑到了“接下来半年的征货会比较艰难”。

2019古玩拍卖市场是否回暖?藏品出手是不是一个好时机?

市场真的没钱了吗?魏蔚显然不这样认为。她举例道,11月中旬的佳士得纽约拍卖上,大卫·霍克尼《艺术家肖像(泳池及两个人像)》以9031万美元刷新在世艺术家作品拍卖纪录,威廉·德·库宁、爱德华·霍普都创下个人拍卖纪录,同期的日内瓦佳士得,被命名为“粉色遗产”的18.95克拉粉钻也以5037.5万美元的成交价打破粉钻成交纪录。这些数据证明了,“整体来讲,市场还是有钱的”。

高价拍品的流拍无疑证实了亚洲藏家出手确实更加慎重了。事实上,本次秋拍呈现的作品质量都很高。比如苏轼的《木石图》,其意义非凡,堪比去年纽约秋拍上吸引全球关注的达·芬奇《救世主》,都是意外国内一线拍行藏品征集:壹三一;另一七*一三零&零肆而得,都是绝无仅有。《救世主》4.5亿美元成交,一举成为古往今来全球拍卖史高成交价作品,且在可见的未来,这都将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中国艺术品拍卖的高峰则由齐白石创造,去年12月,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在北京保利秋拍上以9.315亿人民币成交价成为全球贵中国艺术品,且颇具纪念意义地成为首件成交价超过1亿美元的中国艺术品。苏轼《木石图》本有希望冲击这一宝座,奈何市场大环境“不够给力”,成交价与估价相当。

不过,总体呈上升势头的板块,包括受到业内关注的新兴艺术家,以及颇具潜力的东南亚艺术,都为亚洲艺术市场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2019古玩拍卖市场是否回暖?藏品出手是不是一个好时机?

其实,佳士得和苏富比这样的国际拍卖行已经有数百年历史,保利、嘉德等中国拍卖行也分别有13年和25年历史,这个或许会到来的“冬天”并不是新鲜事物,也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面对。除在选件上坚持高标准、估价时更为精准之外,拍卖行们还需要及时响应市场变化,调整拍卖策略。

对于拍卖行而言,“减量增质”策略影响继续,成交额与成交量增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联系方式在下方)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这个趋势将会继续。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当下网络拍卖(在线交易)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国内外一些致命的公司也纷纷搭建了自家的在线平台,北京保利也依托于第三方的网络交易,但是在线交易未来究竟如何发展尚无明确,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这在2018年度亟待解决,我们也将会有相关的选题跟进。拍卖市场的购买力是否旺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藏家的信息,而提振藏家信心的重要途径在于精品、极品是否得到市场的认可,即是否能创下高价,2017年度中国书画的拍卖结果证明,亿元级别的高价拍品成交数量最多,这对于2018年能否有委托方继续释出重量级拍品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2018年古玩拍卖市场好不好?以后拍卖的走势怎么样?

2019古玩拍卖市场是否回暖?藏品出手是不是一个好时机?

“这充分证明了艺术品市场的活跃性,市场中依然有许多积极参与者,抓住市场调整机会,寻找精品挖掘投资机会,积极建仓齐白石这类大家的收藏板块,诸如匡时拍卖在2017年秋拍推出的齐白石专场这样的投资契机,对于未来中国艺术品市场来说无疑是重要趋势之一。”董国强说道。对此,收藏家、丰华臻传创办人李笠则表示,当前虽然认识到目前是进入到收藏的最佳时期,但是新进买家中还是持观望态度的人比较多,行家里手普遍心气不足。与此同时,一些企业资本则在此时抓住了时机,借由企业资本配置艺术品的时机,一方面为2017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注入了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在拍卖市场中以比较合适的价格竞买到重量级拍品。齐白石 《山水十二条屏》 9.315亿元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再提的是,齐白石巨制《山水十二条屏》在北京以9.315亿元成交,创下多个中国艺术品的最高纪录。正如赵旭所言,重要的作品在中国还是有买家的。

2019古玩拍卖市场是否回暖?藏品出手是不是一个好时机?

城投拍卖五月免费拍卖即将开拍,藏品征集活动火热进行中,经过专家组审核通过的藏品就可以与公司合作上拍,前期无任何宣传费用,后期成交只收取成交价10%的佣金,各自交国税3%(也可代扣),详情可以咨询小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