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古玩拍賣市場是否回暖?藏品出手是不是一個好時機?

在2018香港第一輪秋拍中,已然能感覺到市場的降溫,保利的香港秋拍總成交額從去年的18.08億港元大幅下跌至今年的9億港元。而在將近年末的第二輪,降溫之勢更加明顯。佳士得“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拍成交率僅73%,朱德群重要作品流拍,被寄予厚望的蘇軾《木石圖》成交價僅與估價持平。

在“不凡-宋代美學一千年”夜拍結束後的媒體採訪中,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魏蔚也提到了“要做好過冬的準備”,甚至考慮到了“接下來半年的徵貨會比較艱難”。

2019古玩拍賣市場是否回暖?藏品出手是不是一個好時機?

市場真的沒錢了嗎?魏蔚顯然不這樣認為。她舉例道,11月中旬的佳士得紐約拍賣上,大衛·霍克尼《藝術家肖像(泳池及兩個人像)》以9031萬美元刷新在世藝術家作品拍賣紀錄,威廉·德·庫寧、愛德華·霍普都創下個人拍賣紀錄,同期的日內瓦佳士得,被命名為“粉色遺產”的18.95克拉粉鑽也以5037.5萬美元的成交價打破粉鑽成交紀錄。這些數據證明了,“整體來講,市場還是有錢的”。

高價拍品的流拍無疑證實了亞洲藏家出手確實更加慎重了。事實上,本次秋拍呈現的作品質量都很高。比如蘇軾的《木石圖》,其意義非凡,堪比去年紐約秋拍上吸引全球關注的達·芬奇《救世主》,都是意外國內一線拍行藏品徵集:壹三一;另一七*一三零&零肆而得,都是絕無僅有。《救世主》4.5億美元成交,一舉成為古往今來全球拍賣史高成交價作品,且在可見的未來,這都將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中國藝術品拍賣的高峰則由齊白石創造,去年12月,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在北京保利秋拍上以9.315億人民幣成交價成為全球貴中國藝術品,且頗具紀念意義地成為首件成交價超過1億美元的中國藝術品。蘇軾《木石圖》本有希望衝擊這一寶座,奈何市場大環境“不夠給力”,成交價與估價相當。

不過,總體呈上升勢頭的板塊,包括受到業內關注的新興藝術家,以及頗具潛力的東南亞藝術,都為亞洲藝術市場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2019古玩拍賣市場是否回暖?藏品出手是不是一個好時機?

其實,佳士得和蘇富比這樣的國際拍賣行已經有數百年曆史,保利、嘉德等中國拍賣行也分別有13年和25年曆史,這個或許會到來的“冬天”並不是新鮮事物,也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面對。除在選件上堅持高標準、估價時更為精準之外,拍賣行們還需要及時響應市場變化,調整拍賣策略。

對於拍賣行而言,“減量增質”策略影響繼續,成交額與成交量增速的差距進一步拉大,(聯繫方式在下方)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這個趨勢將會繼續。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當下網絡拍賣(在線交易)進入到白熱化的階段,國內外一些致命的公司也紛紛搭建了自家的在線平臺,北京保利也依託於第三方的網絡交易,但是在線交易未來究竟如何發展尚無明確,依然面臨著很多問題,這在2018年度亟待解決,我們也將會有相關的選題跟進。拍賣市場的購買力是否旺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藏家的信息,而提振藏家信心的重要途徑在於精品、極品是否得到市場的認可,即是否能創下高價,2017年度中國書畫的拍賣結果證明,億元級別的高價拍品成交數量最多,這對於2018年能否有委託方繼續釋出重量級拍品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2018年古玩拍賣市場好不好?以後拍賣的走勢怎麼樣?

2019古玩拍賣市場是否回暖?藏品出手是不是一個好時機?

“這充分證明了藝術品市場的活躍性,市場中依然有許多積極參與者,抓住市場調整機會,尋找精品挖掘投資機會,積極建倉齊白石這類大家的收藏板塊,諸如匡時拍賣在2017年秋拍推出的齊白石專場這樣的投資契機,對於未來中國藝術品市場來說無疑是重要趨勢之一。”董國強說道。對此,收藏家、豐華臻傳創辦人李笠則表示,當前雖然認識到目前是進入到收藏的最佳時期,但是新進買家中還是持觀望態度的人比較多,行家裡手普遍心氣不足。與此同時,一些企業資本則在此時抓住了時機,藉由企業資本配置藝術品的時機,一方面為2017年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注入了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在拍賣市場中以比較合適的價格競買到重量級拍品。齊白石 《山水十二條屏》 9.315億元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再提的是,齊白石鉅製《山水十二條屏》在北京以9.315億元成交,創下多箇中國藝術品的最高紀錄。正如趙旭所言,重要的作品在中國還是有買家的。

2019古玩拍賣市場是否回暖?藏品出手是不是一個好時機?

城投拍賣五月免費拍賣即將開拍,藏品徵集活動火熱進行中,經過專家組審核通過的藏品就可以與公司合作上拍,前期無任何宣傳費用,後期成交只收取成交價10%的佣金,各自交國稅3%(也可代扣),詳情可以諮詢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