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發佈首批智慧養老應用場景需求,引導企業研發有的放矢

智慧養老是提升晚年生活質量的重要載體,今天市民政局聯手經信委發佈“上海首批智慧養老應用場景需求”,引導社會各界為申城518萬老人提供新創意、積極開發解決方案。請聽上海電臺記者汪寧發來的報道。

系統語音警報:長者何國餘呼叫服務,請及時處理。

醫護人員:“今天就在這個範圍內玩,咱不亂跑好不好?”

老人:“好。”

閔行區北橋老年福利院是上海首家全認知症照護機構,剛剛是有位老人走出了規定活動區域,系統第一時間根據老人佩戴的定位設備在監控屏、護理員智能手環等終端發出語音文字報警。院長袁久紅說,這套防走失系統兼顧了老人的活動自由,但也有缺陷。

袁久紅:“首先別針對於老人來講不安全,戴在他哪裡都會摳下來藏起來。也出現過兩例丟失的情況。什麼樣的設備既可以保證使用,又符合認知症老人的需求?”

上海友康信息科技公司的緊急救助服務,依託一鍵通電話和後臺大數據及多方聯動,10年來成功救助過3000多位申城老人,副總經理陳燕介紹了疫情期救助一位耄耋老人的過程。

陳燕:“客服人員第一時間幫他聯繫了120,老人覺得120不太敢坐,幫他同步叫了出租車,又聯繫了女兒。比較近的養老顧問七點多鐘跑到他家。後來老人選擇了出租車,我們打電話給他女兒說送到醫院了,兩個小時之後我們回訪女兒。”

但類似電話、遙控器不在身邊,突發狀況如何及時施救等問題,企業還在探索解決方案。

陳燕:“我們希望市場上能夠出來一些更加好的產品,比如說電子圍欄定位能夠非常精準,我們服務會更加全面。”

市民政局在多次調研中發現,申城智慧養老發展呈現出重技術重產品重概念,但輕場景輕需求輕服務的問題,總結梳理了首批四大類12個智慧養老應用場景需求,上面提到的認知障礙老人防走失和老年人緊急救援兩個場景也在清單中。副局長蔣蕊說,希望企業研發的產品服務緊貼用戶需求、價廉物美,同時形成服務閉環、強化服務配套、注重人文關懷。

蔣蕊:“我們是希望多個應用的場景彼此是能夠組合的,比如說對一個養老機構來說,它可能既需要有夜間的智能查房,出入院的管理,無接觸的消殺。非常重要的我們要能夠體現人文關懷的,比如說老年人餵飯的這個場景,期待如果有機器人,它也能夠溫馨地鼓勵,也能夠幫助老年人抬手,就比單純餵飯的機器人完美得多。”

首批需求清單被細分為“背景情況、現狀描述、場景需求、場景適用”發佈在市民政局、市經信委網站、公眾號等官方平臺,將降低企業調研成本、提升研發精準度。市經信委電子信息產業處處長徐慧泉說,將協同市民政局打出組合拳,推動更多“用得起、評價高”的智慧養老產品和服務落地。

徐慧泉:“比如疫情防控的需要,無接觸式的消毒機器人、照護機器人,我們也積極聯繫企業抓緊研發,未來還可以解決送餐這些問題。同時引導整個企業和行業建立更高的產品標準。經信委也對符合相關應用場景需求的產品積極予以支持。”

作者:上海電臺記者汪寧

編輯:趙旻

上海發佈首批智慧養老應用場景需求,引導企業研發有的放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