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重"转"轻",万达商管全面实施轻资产模式

据悉,自2021年起,万达将全面迈入轻资产运营模式。万达商管不再发展"重资产",即不再投资持有万达广场物业,而是全力投入品牌输出,包括但不限于设计、运营等等,全面实施"轻资产"战略模式。

其实早在2015年,王健林就提出了"轻资产"转型战略,随后万达开始着手准备轻资产化。时至今日,在去杠杆、降负债的大环境之下,轻资产化更是成为万达商管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去

为何进入"轻资产"模式?

重资产高度集中,会导致企业持有庞大的体量,同时避免不了房地产行业的三大缺陷:一是周期性太强,资金回笼慢;二是现金流问题;三是风险太大。要知道,重资产行业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破产的案例比比皆是。而如今,万达已然不允许自己承受这样的风险。

同时,对于万达来说,转型为商业服务型企业,可谓是水到渠成。万达金字招牌的影响力不用多说,再加上万达商管多年来积累的经验,转型之路自然是一帆风顺。而随着轻资产化的全面推行,也会让万达摆脱高负债高杠杆风险,将来万达商管的财务状况会越来越好看,企业也将越来越安全。

因此,2017年万达开始启动轻资产战略转型,通过出售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和酒店项目,慢慢清扫重资产业务。而后,万达各个业务板块便开始转向拓展品牌、管理输出业务。

到目前为止,万达近三年已经逐步开始融入轻资产化模式。万达酒管公司持有国内融创、富力等多个知名酒店品牌上百家酒店的管理权。同时,在文化产业方面,万达体育成为其轻资产业务的开端;万达电影则全面放开院线加盟制度,以输出品牌和管理作为核心竞争力。而文化产业与酒店管理正是万达轻资产化战略的核心点,同时也是万达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业务方向和重点。

去

"轻资产化"后的万达将更加强大

截止目前,万达商管已经开放336家万达广场,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累计开业轻资产项目58个;在建万达广场166个,其中轻资产128个,在建项目基本满足万达商管未来3年发展的需要。

庞大的商业物管团队体量和优质丰富的渠道资源,已经成为万达的核心竞争力。而根据万达商管总裁肖广瑞透露,万达轻资产化发展进程已经远超预期,预计2021年,万达将会全面迈入轻资产化运营模式,万达整体体量也将会逐渐变小,实现"轻装快跑"。

时代在发展,企业也必须因势利导跟上变化作出战略调整,才能走得更远。轻资产化后的万达,只需要负责设计运营,做好品牌输出,不但能够逐渐摆脱高负债、高杠杆,还会让财务状况更为稳定。

此外,在房地产后白银时代的当下,房地产商业服务领域也更能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和看好。从万达长远发展来看,万达全面进入轻资产化的用意之一,或许也是为了加快IPO进程,进入资本市场获得资金,从而让万达进入"单向高速路",实现业务规模的高速持续增长。

而从商业模式上来看,万达轻资产化让其从房地产业务中脱身,逐步转变为以商业服务为主的商业模式。而万达营收模式也将发生变化:轻资产化的万达,其营业收入为租金和物业管理费以及众多服务费用,现金流将会更为稳定并且可持续,财务风险降低的同时,经营风险也大大降低。

去

万达轻资产化,对于其本身来说,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要举措。轻资产化之后的万达,可以说是蜕变新生,而这同时也意味着,未来当万达在进入资本市场后,或许会成长为一只庞大的"独角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