捱了父親兩耳光,麥家17年不叫爹,父親去世後說:想要幸福的童年

1964年,麥家出生在浙江富陽大源鎮蔣家門口村。

艱難十年,給麥家留下了童年陰霾,爺爺是基督徒,外公是地主,父親立場有問題,他從小就被同學、老師被歧視。

這一切帶給麥家數不盡的白眼和欺辱,他在外面忍受欺辱和不公,而回到家還要面對父親的粗暴和拳頭。當他與同學因父親的立場問題而發生爭執時,卻被父親狠狠打了兩個耳光,從那一刻,麥家心裡恨死了父親,他發誓從此不會再叫他一聲爹。

捱了父親兩耳光,麥家17年不叫爹,父親去世後說:想要幸福的童年

從那時起,麥家將自己封閉了起來,他開始不與人玩,不與人交流,天天寫日記,孤獨成了他唯一的朋友,寫日記是他的交流方式。

沒想到小時候的孤獨,成就了他,1986年,他以自己多年的日記為素材,寫了第一篇小說《私人筆記本》。

2002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解密》,獲得第六屆茅盾文學獎提名,等多項大獎。

2003年,憑藉《暗算》,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繼《暗算》、《風聲》大火之後,麥家跨進了千萬稿酬作家行業,被稱為諜戰小說之父。

捱了父親兩耳光,麥家17年不叫爹,父親去世後說:想要幸福的童年

但他和父親的結始終沒有解開,這樣的敵對持續了17年,直到父親患上老年痴呆,麥家沒能等到父親清醒,與父親和解,父親就去世了。

有一個記者採訪時,麥家卻說:“這一生寧願不成功,也想要一個幸福的童年。”

人到中年後,麥家面對自己叛逆的兒子時,才慢慢理解了父親心中的痛,於是在父親去世後的3年,麥家動筆寫下了一本關於故鄉與父愛的小說。

他花了5年時間寫下了這本《人生海海》。

在新書發佈會上,董卿與麥家聊起父子情時,董卿說感動於書中的父愛,如果麥家再次做客《朗讀者》,她希望主題是告別、是和解。

捱了父親兩耳光,麥家17年不叫爹,父親去世後說:想要幸福的童年

我們總是要與某一個過去告別,和某一段時間的自己告別,與內心和解,這樣的告別是人生的豁達。可恰恰相反的是,《人生海海》中的每一個人都沒能做到這一點,無論是主人公還是其中的小配角。

書裡說人要學會放下,放下是一種饒人的善良,也是饒過自己的智慧。可惜,騙過別人是容易的,難的是將自己騙過去。

書中的爺爺是個明白大事理的人,講起道理來一串一串的,村子裡的人都敬重他,因為他“天上的仙,地下的鬼,人間的理,世間的道,什麼都知道”。

然而這樣一個看似豁達通透的老爺子,有著自己的心病。他的兒子與上校關係很好,用爺爺自己的話說,他倆天打不散、地拆不開。這樣的關係對於愛面子的爺爺來說無疑是家族的恥辱。

捱了父親兩耳光,麥家17年不叫爹,父親去世後說:想要幸福的童年

當村子裡流傳出上校肚皮上刻著一行字,字的內容大意是上校是個雞姦犯時,爺爺的心魔無疑被放了出來,他無力反駁,無論他怎麼擺事實講道理,村子裡的人都相信“小瞎子”的眼見為實。

爺爺因此病倒了,多年來他一直在村子裡說上校的故事,說上校年輕時處過的女孩有一卡車那麼多,說他偷情老保長的情人,說他因犯錯成了太監,目的就是不讓人想到上校與他的兒子關係密切,讓人聯想到上校是個雞姦犯,從而汙衊他兒子的清白。

可惜,這麼多年,爺爺的故事和道理騙過了村子裡大部分人,可唯獨騙不了自己,因為他從骨子裡認為自己的兒子和上校之間有點什麼。“小瞎子”的謠言成為了壓垮爺爺心魔的最後一根稻草。爺爺安慰了家裡所有人,唯獨過不了自己的心魔,一病不起。

捱了父親兩耳光,麥家17年不叫爹,父親去世後說:想要幸福的童年

其實很多時候都是這樣,說服別人容易,說服自己難。爺爺因為心病日漸消瘦,最後一病不起,看樣子就要死在床上。

心病還得心藥醫,直到老保長帶著上校隱藏多年的秘密前來,才讓爺爺相信,上校肚皮上的字是“小瞎子”胡編的,從鬼門關前拉回了爺爺的命。

《人生海海》中的爺爺雖沒有因這次輿論而死,但最終還是死於執念,那個困擾他一生的兒子的名聲,讓他做了令全村人唾棄的事,最後自己也無法原諒自己選擇自盡。

董卿說如果可以,希望邀請麥家帶著《人生海海》參加一期主題為告別的朗讀者,與大家分享這本書,因為學會和解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捱了父親兩耳光,麥家17年不叫爹,父親去世後說:想要幸福的童年

其實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執念。

前幾年,一對博士夫婦發文稱自己終於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個學渣。夫妻兩人都是博士畢業,從備孕到生下小孩,孩子的每個階段都有一定的計劃,什麼年齡學什麼,進行哪些鍛鍊,補充什麼營養,上什麼早教班都是按照安排來,將優生優育做到了極致。

按照他們的猜想,孩子無論繼承誰的基因都會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至少不會淪為學渣。可現實總是與意願相違背,孩子上了小學後,成績很難達到他們的要求,甚至總是吊車尾。為此博士夫婦想盡各種辦法,輔導班、補習班、自己親自上場,可孩子成績不僅沒上去,反而導致壓力太大,身體免疫力下降。

捱了父親兩耳光,麥家17年不叫爹,父親去世後說:想要幸福的童年

最終,這對博士夫婦選擇放下讓孩子繼承學霸名聲的執念,接受孩子資質平凡的現實。放下執念是一種勇氣,學會和解是一種大智慧。

直到父親去世,麥家也沒有等到機會與父親和解。

這樣藏有深深的執念的父子情,也被麥家寫進了他的新書裡,書中的每一個人都因執念所困,上校對肚皮上的字的執念,爺爺對家裡名聲的執念,我對上校背後秘密的執念還有小瞎子對報復上校及我爹的執念等等。

最終只有故事裡的“我”做到了與執念和解,經過大半生的沉浮,見慣了生死離別,才選擇放下,做到了真正的豁達。

人生海海出自閩南方言,意思是人生像大海一樣變幻不定,但又絕不止於此。每個人都可以在這本書裡找到自己的縮影。

高曉松調侃說,麥家寫了一本不暢銷的書,沒想到這書一上架就拿下了豆瓣年度中國文學小說類TOP1、新書發行兩個月就賣空660000冊。

捱了父親兩耳光,麥家17年不叫爹,父親去世後說:想要幸福的童年

莫言感嘆:“這本書,麥家寫得很用心,花力氣,十八般武藝都施展出來,看得我興奮,既熱鬧好看,眼花繚亂的,也暗藏機關門道。”

董卿讀此書落淚,她說麥家的語言是那麼精準,細節是那麼動人,思想是那麼深刻。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人生海海》,對我最有衝擊的一句話是:“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真相後依舊熱愛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