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講話全集第128集:19年央視專訪任正非兩萬字實錄6

37,《36氪》:剛才大家問了很多問題,都說華為有備胎計劃,還有對現在的情勢很樂觀。現階段您最擔心的事情是什麼?這次事件牽涉到您的家人,在日常與家人溝通相處的過程中,對您的決策有沒有什麼影響?

任正非:抓我的家人,就是想影響我的意志,我家人給我的鼓舞就是鼓舞我的意志。女兒寫給我的信說,她會長期做好思想準備,她也很樂觀,我就放心了,減輕了很大壓力。我要超越個人、超越家庭、超越華為來思考這個世界上的問題,否則我就不客觀了。

我與外國記者溝通,他們是很直率的。公共關係部把全文印成了書,今天都送給你們。為什麼要這麼多溝通?如果站在狹窄的觀點來看,我們與西方媒體是對抗的,也許與你們也是對抗的。我應該超越自身的觀點來溝通,平等討論問題。

華為公司高層領導絕大多數都沒有站在自身利益、企業利益來考慮問題,我們是世界性的,世界上接受我們、聲援我們的朋友是很多的。

38,中央電視臺:我特別關注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創新問題,很多人認為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創新才是我們未來一條活路。您剛才講海思作為備胎持久生存,就是有自主創新作為基礎,但是您又講“飛機”上非重要地方該放棄就放棄,不要浪費時間、浪費精力,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異?

任正非:自主創新作為一種精神是值得鼓勵的,站在人類文明的基礎上創新才是正確的。所有科學家都是自主創新,為什麼?他們做一些莫名其妙的題目,誰也搞不懂。但是我們要看到,科技創新是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進的,比如我們的海思並非從源頭開始自主創新,也給別人繳納了大量知識產權費用,有些是簽訂了交叉許可協議,有些協議是永久授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別人的基礎上形成了我們自己的創新。

我們同意鼓勵自主創新,但是要把定義講清楚。相同的東西,你自己做出來了也不能用,也要給人家原創交錢,這是法律,誰先申請歸誰。無線電最早是波波夫發明,但是俄羅斯為了保密,壓制了這個東西的公佈;意大利的馬可尼先申請,所以無線電的發明權歸“馬可尼”。飛機的發明者不是萊特兄弟,他們只是完成了飛行。其實真正的發明者是茹柯夫斯基,他的流體力學公式推演了讓翅膀如何升起來,奠定了升力流體力學。我們的飛機噴氣發動機到今天不過關,但是噴氣發動機是誰發明的?中國人。鄧小平到英國引進斯貝發動機時,斯貝同意把發動機賣給我們。鄧小平問軍用的發動機賣不賣?英國人回答說賣。其實中國想買民用發動機,主要做民航機的備件,後來英國人軍用發動機也賣,也就是現在轟炸機6用的發動機。鄧小平站起來向英國科學家致敬,英國科學家嚇壞了,趕緊站起來回禮,說“感謝中國科學家的偉大發明”。鄧小平回來查是誰發明的,是吳仲華,這人在什麼地方?一查這個人在湖北養豬,趕緊調回北京去做熱物理研究所的所長。我們為什麼不借著吳仲華的研究,一步步深入,為什麼在噴氣發動機上不能進行理論突破呢?現在飛機發動機設計叫實驗科學,不叫理論科學,而飛機一定是理論科學。你們看紹伊古關於飛機的講話,美國飛機很精密,飛機時間是4000-5000小時;俄羅斯飛機沒有那麼發達,只能飛1000小時,紹伊古就問,戰爭時期飛機能飛滿1000小時嗎?大多數沒到1000小時就打掉了,那何必要搞4000-5000小時,還那麼貴,於是從實戰的需求就確定了他們設計飛機的原則。他說,飛機飛得不快、金屬表面不平,俄羅斯就在翅膀形成一層層流膜,解決了高速空氣的潤滑作用,這樣俄羅斯飛機也能飛得很快。F22隱形飛機的隱形原理也是五十年代俄羅斯數學家發明的,俄羅斯數學家說鑽石切面是有隱身功能,俄羅斯研究半天覺得這個東西沒用,為什麼?因為做不到,沒有意義,所以批准論文公開發表。美國人讀了以後,如獲至寶,花二十年時間把F22隱形飛機做出來了,當然現在我們的米波雷達又把F22看見了。

其實中國五十年代也有很多原創科學家,但是現在都是毛毛糙糙、泡沫化的學風,這種學風怎麼能奠定我們國家的基礎科研競爭力呢?所以,還是要改造學風。

39,《財經雜誌》:您剛才提到一個事情特別重要,自主創新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您反對的是封閉式、重複性的自主創新?

任正非:自主創新如果是一種精神,我支持;如果是一種行動,我就反對。

40, 《財經雜誌》:如果您這麼來定義,大家一定會把海思拿出來反駁您?

任正非:海思也是站在別人的肩膀上的創新。

朱廣平:自主創新不等於全是自己創新。創新最重要的是在一個系統中掌握最核心的一部分,而不是重複去造很多別人已經造好的“輪子”,那是沒有意義的。任總一直強調數學,數學的核心是解決“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問題。比如說,你可以很容易做出一把鋤頭來,但是鋤頭背後的這些原理,你是否瞭解?什麼樣的形狀是最好的?所有的這些東西,你可以做實驗,但是實驗背後的原理到底是什麼?怎麼證明你的實驗和理論之間有多大差別,極限在哪裡?這都要靠理論來證明。

41,中央電視臺:我要反駁您。在汽車製造業方面,有人說李書福是中國汽車行業非常棒的人,他可以用資金去撬動沃爾沃,又有人說他是短腿巨人,因為不掌握髮動機,發動機被世界上絕大多數汽車公司掌握,而我們不掌握,這種情況下自主創新難道不是關鍵而且重要的嗎?

任正非:我並不反對李書福,但減震彈片鋼圈、輪胎……是自主創新嗎?就講講德國怎麼造車。有一次我到德國斯圖加特,工程院院長帶我去參觀一年級學生入學的幾周學習。每個人發一塊鐵板,給一個齒輪的圖紙,所有人都要用銼刀做出這個齒輪來,做出齒輪來還不能打分,要拿到減速箱去跑,跑完才能打分。這就德國汽車的基礎。歐洲車和中國車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賣那麼貴?就是可靠性高。大家都可以造出車來,但是不是最好的車另當別論。造車要用到大量的人類科技文明,也不是自主創新的概念。

朱廣平:自主創新不是全部自己重複做,而是找到自己的長處在哪裡。所謂的卡脖子都是在補短板,問題是你的長板在哪?

任正非:短板買別人就行了,何必要自己做短板呢?

42,中央電視臺:如果你自己沒有,想買別人的但不能買,就不行了?

任正非:不是每個人都會碰到我們這樣的極端情況,多數人不必要走這種道路,應該藉助人類文明前進。如果說自主創新,鋼板的材料從哪來的?也是別人創新,不是你自主的。

43, 中央電視臺:您現在的狀況是偶發的個案,還是說在未來中國企業是一個經常發生的常態?

任正非:我從來沒有研究過我們國家的具體社會問題,現在也是讓公共關係逼著對外,拿我來當“盾牌”到處“擋槍子”,我就上戰場,我老了,打死了就算了,不在乎了。因此,我的主要精力是研究公司內部存在的問題和關注世界相關領域技術,確定我們戰略上哪些有錯誤的。我跟自己的家人關係都處理不好,我跟兒女交往太少了,跟太太交往也少。她說“你就關心你的公司,不關心家人”,如果我再關心社會,可能我的家就沒有了。所以,我對社會無法評價,我也沒有精力去研究國內其他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