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關係會跌至冰點嗎?

近來中英關係問題不少、麻煩不斷。先是英國政府在香港國安立法問題上說三道四,繼而在華為市場準入問題上朝三暮四,進而舊話重提,要在明年派“伊麗莎白”號航母“巡航南海”……中英之間在政治、經貿和安全領域幾乎同時出現重大分歧並且都難以簡單化解,這不僅讓雙邊關係的前景蒙上濃重陰影,也為國際格局的變化平添許多變數。中英關係為何近期生變?會繼續跌至“冰點”嗎?

中英關係為何生變?

從2015年至今,中英關係經歷了較為明顯的起落變化。2015年,中英關係提升至“全球全面戰略伙伴”並規劃出涉及多個領域的長期合作規劃,雙邊關係達到高潮。但緊接著在2016年舉行的脫歐公投引發的英國國內形勢和同時期國際格局的巨大變化,對中英關係的主要議程、政策環境和外部條件產生了巨大影響。

從英國內部因素來看,脫歐成為近五年來英國內外政策的最優先項,短期策略應對也取代長遠戰略規劃成為英國外交的主要任務,對華政策在英國政府議事日程中的重要性下降。在經過多番內閣改組後,儘管在臺上執政的仍是保守黨,但看重經貿合作、支持中英接近的政治力量不斷受到削弱,與當年提出“英國將是中國在西方最佳夥伴”的卡梅倫政府已不可同日而語,英國政府內部在對華合作上達成共識愈發困難,最終形成的政策平衡也愈發脆弱,導致一些合作議程或被擱置或被延遲。同時,英國國內來自議會下院、民間機構和一些媒體有關香港、人權等的涉華批評卻從未停歇,輿論環境對政策走向形成壓力。

在外部因素上,美國特朗普政府上臺後對華採取強硬政策,並採用軟硬兼施的手段向其盟友推銷經貿事務政治化、安全化的邏輯,導致英國對華政策的搖擺性增強。如美國濫用安全概念,將所謂網絡安全問題與華為的市場準入掛鉤,並在“五眼聯盟”國家內部統一立場、協調政策。英國作為“五眼聯盟”中除美國外實力最強的國家,成為美國主要的施壓對象。同時,為盡力擺脫脫歐後在經貿、外交和安全上可能出現的“孤立”局面,英國對除歐盟外合作最為密切的美國期待上升,其儘快和美國達成自貿協定以減少脫歐損失的心理更被美國加以利用,轉換為在華為等一系列問題上對英國施壓的工具和交易的籌碼。

但從自身市場利益及5G技術發展需求出發,英國試圖在回應美方“安全關切”和保持對華合作之間尋求平衡,提出在“安全風險可控”條件下接納華為的解決方案。但在美國壓力和內部政治變化的共同作用下,英國要維持平衡愈發困難並逐漸向美方傾斜,其政策出現了從初期“無條件接受華為”到今年1月提出限制條件的變化。在美方宣佈將於今年9月對華為全球供應鏈進行打擊後,英國想要保持平衡的技術條件已很難具備,這也成為英國最終“禁用”華為的公開理由。與此同時,隨著英國政府抗疫乏力試圖轉移內部矛盾、美國利用疫情對英國進行政治拉攏以及英國保守派政客圍攻香港國安立法等政治變化,英國對華政策的輿論氛圍和決策環境進一步惡化,英國試圖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的政治條件也逐漸削弱。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英國保守黨內部要求政府對對華政策進行“根本性重置”,外交大臣拉布也公開鼓吹“中英關係回不到過去”,對華政策成了英國政府維護“政治正確”、保守黨維護“內部團結”和國內親美派換取美國青睞的犧牲品。

中英關係會繼續“跌落”嗎?

中方對英國政府在華為和香港等問題上的錯誤言行進行了批駁、警告,並正對可採取的反制措施進行全面評估,但從維護中英關係的大局出發,中方不希望中英關係繼續惡化,保持了必要的理性和剋制。但中英關係已經受損,不僅雙方政治互信下降、輿論環境消極,並已影響到中國投資者對英國市場的信心。中英關係是在經歷震盪後止跌回調還是繼續滑向冰點,球在英國一方。從英國內政外交的去向來看,中英關係短期內將陷於冷淡,但不會複製中美關係近期內出現的“自由落體”狀態。

儘管當前一段時期英國政府內部和輿論界難以恢復對中國的客觀理性認識,對華政策也難以恢復到先前的平衡,但對避免擴大事端、避免中英關係進一步失衡甚至出現“自由落體”狀態是有所認識的。即便保守派暫時佔了上風,但英國政商界依然看重中英經貿合作,約翰遜也承認中國對英國具有巨大的“經濟意義”,因此應當對涉華議題作出“精準反應”而避免將矛盾擴大化。為經濟發展尋求更多外部機遇是英國擺脫脫歐、防疫雙重困境的優先目標,中國在其中的重要性難以忽視。2019年中英貿易額達800億英鎊,中國成為英國第六大出口市場和第四大進口來源地。儘管中英經貿合作水平還難以與英美之間相比,但其增長速度和未來潛力遠遠大於後者。在過去十年中,英國對中國的出口增長了兩倍,英國還一度成為中國在歐投資的最大目的地。儘管在政治趨於保守的背景下,英國當前更傾向於保住和美國的“特殊關係”,但如果為此放棄代表著未來增量的中英經貿合作,不僅將是英國利益的巨大損失,也將是英國政府重大的戰略誤判。

同時,如果英國政府就此做出不惜犧牲中英關係而向美國“一邊倒”的選擇,也會招致國內的反對和英國利益的繼續流失。英國輿論質疑並批評約翰遜政府對華政策是“聽命”於美國,如果英國繼續盲目跟進美國,這對於那些因為要求“主權獨立”而堅決要脫歐的精英來說是一種莫大的諷刺,對於那些支持脫歐的保守黨支持者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傷害,因為脫歐沒能換來英國的“外交自主”,不過是為英國換來了一位必須“聽命”的新主子。對於要在脫歐後保持經濟發展、維護大國地位並實現“全球英國”目標的英國來說,對中美關係穩定的前提下兩邊下注兩頭得利才符合其利益最大化的訴求。因此如果基於自身利益並堅持獨立的外交政策,英國更應當主動去做有利於修復中英關係、緩和中美博弈進而拓展自身利益空間的事而不是相反。

(作者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崔洪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