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關係發展遇波折 美國非唯一影響因素

距離英國前首相卡梅倫首次提出要打造中英關係的“黃金時代”過去已有5年。5年來,兩國關係雖時有波折,但始終保持著前進發展的大方向。英國駐華大使吳百納曾多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英國將日益需要同中國的合作。

因為屈從於美國壓力,英國日前宣佈在5G建設中禁用中國華為,這是中英關係發展中的最新事態。儘管此事不可避免地對中英關係帶來嚴重影響,但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的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副所長王朔理智地分析說,英國確實是扛不住美國壓力才作出這個決定的;面對此類事件,中國應保持大國外交的格局和胸懷。

據英國下議院7月14日發佈的《英中貿易統計》報告,英國對中國進出口業務在2019年創下新高,其中向中國出口總額達307億英鎊,中國已成為英國在歐洲以外的世界第二大進口和出口市場。然而近日,在新冠肺炎疫情重創英國金融商貿的背景下,約翰遜首相卻無視對華經貿關係的重要性,一改此前“不受美國影響”的表態,在上述《英中貿易統計》報告發布的同一天,作出了在英國5G建設中禁用中國華為的決定,並要求本地運營商在2027年前從5G網絡中徹底移除華為設備。

英國政府的這一舉動,被很多外媒解讀為,英國似乎有意提前終結英中兩國“黃金時代”雙邊外交定位,在中美關係處於關鍵階段之際,轉而尋求與美國建立更緊密的關係。英國《金融時報》甚至開始用“深度凍結”來形容英中關係的現狀。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則指出,英中關係正面臨重要時刻。

美國的施壓無疑是英國作出上述決定,並在最近動作頻頻的關鍵因素之一。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公開表示,他曾親口說服很多國家禁用華為,英國就在這份國家名單之中。宣佈禁用華為,計劃於2021年年初向亞太地區派遣“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宣佈將給予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的香港居民更多居留權利,在這一系列舉動之後,英國外長拉布7月20日又接連宣佈,將無限期暫停與香港之間的引渡協議,並將針對中國的武器禁運範圍擴大至香港。

“湊巧”的是,7月20日正是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抵英訪問的日子。《華盛頓郵報》7月22日報道稱,“蓬佩奧對英國政府‘有原則地’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表示祝賀和讚賞”。另有分析認為,專門挑選蓬佩奧訪英當天宣佈上述涉港舉措,是英方對美方的公開示好。

“在英國的眼中,美國始終是世界秩序的主導者。尤其是在脫離歐盟以後,英國愈發渴望得到美國在政治經濟等多方面的承諾。”王朔21日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分析說,“英國很難扛得住美國多番拉打所帶來的壓力。”

事實上,英國首相府發言人7月15日也公開承認,正是美國的壓力才導致英國政府在華為5G問題上改變立場。

迫使“對華務實派”約翰遜接連作出遏華決定的,當然也包括英國國內對華保守派的叫囂聲音,外交大臣拉布、內政大臣普麗蒂·帕特爾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疫情發生以來,拉布曾反覆就新冠病毒源頭問題要求中國“給國際社會一個交代”。這些強硬派政客能夠預料到,英國在結束“脫歐”過渡期後的外交環境將大變,他們可能希望在對華關係上“儘早掌握主動”。英國議會下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保守黨議員湯姆·圖根達特,曾在今年4月底牽頭成立“中國研究小組”,雖然圖根達特當時稱成立“中國研究小組”的目的並非為了“反華”,而是想“探索與中國接觸的機會並研究其經濟目標”,促進對“中國崛起引發問題的全新思考”,但英國《每日郵報》一篇報道挑明瞭解讀說,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圖根達特本人亦曾多次指責中國“偽造疫情統計數據”,並要求針對疫情在中國的暴發情況進行調查。

王朔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指出,保守派政客接連在對華問題上向約翰遜施壓,使得英國在後脫歐時代的黨爭矛盾進一步凸顯,約翰遜的首相地位和執政生涯都面臨挑戰,“來自內外的雙重壓力,使英國政府對華採取行動存在必然性”。

“不過,客觀地說,英國也並非全然是主動地對華採取行動,約翰遜應該也不希望把事情做絕。”王朔分析指出,不論是終止與香港之間的引渡條約,還是鼓吹為BNO護照持有者提供入籍途徑,落實起來的作用和意義都有待觀察和商榷;清除國內所有與華為相關設備的期限更是定在了7年以後。在並不短暫的7年之中,從美國大選到英歐貿易談判,再到英國下一屆政府會如何變動,都可能導致英國重新調整對華政策。

就在英國宣佈棄用華為後不久,《衛報》7月18日便披露消息稱,英國政府官員與華為高管曾在爭議性的禁令公佈前後有過密集討論和秘密溝通。該報道還稱,作為高層“幕後聯絡”的一部分,華為被告知地緣政治因素在其中發揮了一定作用;同時,從英方傳遞出來的消息是,如果特朗普未能贏得連任,且華盛頓的反華立場有所緩和,那麼,英國的決定在未來有可能被重新考慮。拉布本人甚至也在20日宣佈涉港舉措後緊接著表示,“希望與中國建立積極的關係”。

不難看出,秉持其特有的“三環外交”思想的英國,在處理對華和對美問題上保持著搖擺立場。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此前曾向記者表示,英國會避免在中美兩國之間作出選擇;不過他7月22日再次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卻判斷稱,目前形勢下,英國的選擇空間正在縮小。“如果中美博弈持續加劇,英國毫無疑問會有所改變。”崔洪建認為,“到了那種情況下,對於現在的英國而言,選擇中國要比選擇美國面臨的風險更大。”

對於這一問題,劉曉明大使7月15日曾在一次英國智庫的視頻座談會上表明瞭中方立場:“我們並不要求英國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而是希望英國站在正確的一邊。”劉曉明同時提醒英國:“只有擁有獨立的外交政策,才不會被中國和世界看作是美國的‘跟班’。”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反覆正告過英國,兩國關係應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互利互惠的基礎之上。

中英關係的波動,引發了各界的不小擔憂。多名在英華人及留學生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他們擔心中英關係會因為英方接連出臺的錯誤決定而變得日益緊張,從而對他們的在英正常學習和就業產生損害。

王朔對近期中英關係中的一些變化動向有非常清晰的認識。他認為,對於中英關係近期出現的變化,要有大國眼光,應該足夠重視卻不應過分解讀。“這並非單純兩國之間的矛盾,要正確認識到外圍因素在其中發揮的干擾作用”。他同時也提醒說,越是“重要時刻”,我們越是應該按規則辦事,比如說,若對方違反商業合同,那就按市場規則解決;如果對方違反政治互信原則,則按政治方式處理。王朔說:“我們自己不應有狹隘心理。應該具有大國外交應有的格局和胸懷。”

本報北京7月22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馬子倩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