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过这个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为了过这个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拼命回家:形容有些人,单是回家,就拼尽了全力。

■文|孔如也

至正十九年(1353年),五月,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处,蝗飞蔽天,人马不能行,所落沟堑尽平。

十万铁骑,一骑千里,这是中国“摩托返乡”大军很真实的写照。从天空看,尤其是在两广等地,他们密密麻麻,所经之处,风尘四起,像蝗虫在迁徙。实际上也是,为了生存,自然选择促使蝗虫不断迁徙,同样是为了生存的农民工,各地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使得他们更愿意外出打工,每逢春节,他们又收拾行李,骑上摩托车,一路披荆斩棘,只为了和家人过一个团圆年。这个比喻可能有些不恰当,但二者的无奈和卑微,大抵相同。

把迁徙情形再具象一点:一辆三五千的二手摩托车,一对夫妻,一两个小孩,在摩托车后座上绑着大包小包,也绑着锅碗瓢盆,在腊月中后旬启程,他们成群结队,戴上头盔、披上雨衣,在数百公里乃至数千公里的归途中,风尘仆仆。每一辆“突突”在路上的摩托,都是我国摩托返乡大军的缩影。

这样的场景每年都会在春运开始时如期上演,摩托返乡也构成了中国春运一道独特的“迁徙图”,这一刻,成千上万的游子,心中都只有一个挂念——家。家里有守望了他们一年的父母,可能还有见面叫一声爸妈都会显得生硬的孩子,那一辆辆返乡路上的摩托车,载着风尘,载着挂念,载着他们一年的收成,也载着中国人对春节团圆的执念,向着家的方向,义无反顾。

这条迁徙之路充满艰辛,路途遥远,天寒地冻,许多人可能要骑行不止一天。一路上风吹雨打,即使道路充满泥泞,他们前行的车轮也不会有丝毫停歇。

为了过这个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2013年2月4日,广西梧州市藤县路段,一对返乡夫妇骑行在回家的路上。

灰头土脸的摩托车,丈夫满身泥水,蓬头垢面,身上的衣服也已经辨别不出原本的颜色,眼镜上蒙了一层土,身后的妻子斜着头,望向前方,她身上的雨衣要干净一些,大部分的泥水都直接扑在了丈夫身上。

他们可能还会遇到更恶劣的天气,但这些都不重要了。

他们是许多返乡夫妇中的一员,也许他们很卑微,但在这一刻,在这条风雨兼程的路上,我们看到的还有平凡的婚姻中作为一个男人的担当——为你遮风挡雨。

为了过这个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2011年1月19日,一对返乡夫妻途径浙江金华,丈夫为妻子检查头盔。

为了过这个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2012年, 一对返乡夫妻在出发前相互检查头盔护具。

他们身上穿着厚厚的棉服,戴着头盔,全副武装,只为了安全系数能更高一些。

他们不像那些有自己的私家车或者早早就买好了火车票的人,别人都是皮包肉,他们却是肉包皮。

在严寒的返乡路上,他们彼此依靠,“我希望我们都能平安到家。”

这该是最朴实的爱情模样。

为了过这个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一个孤零零的头盔被甩在路上。

这是一个三岔路口,2013年,一对刚离开广东、进入广西的年轻夫妇,在G321国道上,与一辆泥头车相撞,这一对年仅25左右的夫妻,离开了人世。

他们在4点钟就摸黑起床,想在夜色降临前赶到老家,和半年没见、留在家里1岁多的孩子一起吃一顿晚饭。

倘若不是归心似箭,谁都希望他们回家的步伐慢一点、再慢一点,可半年都等了,最后一点时间,他们等不及了。

朦胧的夜色下,那一辆辆呼啸而过的摩托车,都盼着归家。

为了过这个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三岔路口,出事夫妻的哥哥和嫂子蹲在路边,天灾人祸,他们不时地失声痛哭,想给家里的老人打个报丧的电话,刚拿起电话就又放下。

本来是一起回家,他们就这样去了,该怎么跟家里的老人交代?他们张不开这个嘴,他们不忍心家里才刚一岁多的小孩,眼看着就能和父母团圆,却迎来这样一个噩耗。

但他们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他们就像蚂蚁一样向家涌去,去年的那名死者,一直到警察将尸体运走都没有亲人到场,谁也不认识他,生命如此卑微。”附近的路人这样叹息。

我们总在抱怨摩托车是马路杀手,自杀的杀手。很多人也会问,为什么他们愿意骑摩托车回家而不愿意买火车票或者汽车票回家?

最大的原因有两个,买不起票或者舍不得买票;买不到票或者不知道怎么买到票。

我前两年坐K字打头的火车回家时,在网上买到的都是站票,等到上车时,才发现买站票的可能要比买到坐票的,多很多。他们大都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背着大大小小的麻袋,往过道上、座位底下一躺,在漫漫的乡途中进入梦乡。

有老头在两节车厢的中间,席地一坐,吧嗒吧嗒地抽着烟,聊着春运买票的故事。他们大多数人都不懂得互联网买票,在火车站一排排几个小时的队也很难买到一张回家的票,前几年黄牛盛行的时候,很多人都选择加价委托黄牛。

对黄牛,他们又爱又恨。

摩托车对于他们而言,仿佛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不用抢票,不用费太多的钱,哪怕老家是在山沟沟里,也能从工厂一路开回去,而且,他们也不舍得把摩托车放在外地,这是他们一笔不小的“家产”。

出于安全角度考虑,骑摩托车回家,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但却是最可行的选择。

在这片土地上,最好的和最可行的选择,很多人都只能考虑后者。

有返乡者回答过他为什么骑摩托车返乡,答案非常简单:穷。

为了过这个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当那一辆辆摩托车停靠在他们家门口,看到父母喜悦的脸庞,他们会松一口气,卸下紧绷着的神经,他们不会说一路上是怎么过来的,风餐或者露宿。

2017年,在广东务工的贵州一对夫妻骑乘摩托车返乡,第一天骑行了20个小时,途径广西柳州时,车队停车休息,他们抓紧时间躺到了路中间的隔离桶上,补一会觉。

不放心行李,便把包裹放在自己胸口上。

你看,这天地这么宽广,心有归处,何处不能安眠呢?

如果旅途过长,晚上的休息就是一个大问题。我曾住过一些小旅馆,一间窄窄的房子里,一张小床、一台电视机,别无他物,我曾以为这就是很简陋的住宿条件,直到我知道他们是怎么过夜的。

为了过这个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几对夫妻搭伙,租一间房子,几张小床。这是2010年1月,在浙江瑞安打工的江西农民工,在中途休息的小旅馆的场景,每人只需要15块钱,就不必露宿街头。

回家的路,几多坎坷,每一个回家的旅人,脸上的疲倦是挡也挡不住的。

时间过得再快一点,过了今晚,他们离家就又近了一些。

为了过这个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2010年1月30日,返乡途中,一个小孩在母亲怀里熟睡,母亲也蹲在路边小酣。

漫长的公路望不见尽头。幸运的是,这个小孩有一个温暖的怀抱,这个怀抱会护她一路周全。

孩子,你放心睡,一切有我。

为了过这个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为了过这个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一批批摩托返乡大军中,一些小小的返乡人坐在摩托车的中间,大的把头埋在父亲背上,小的把头埋进母亲怀里。

尚在襁褓中的孩子还好,可以在母亲怀里睡觉,大一点的孩子就不行了,坐在两轮车上的他们,会时不时地被母亲叮嘱:不要睡觉。

既怕他们出意外摔下去,也怕他们冻着。

舟车劳顿之后,一旦进入休息区,小孩就忍不住打起了瞌睡。

为了过这个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2016年的梧州服务站,一个小孩坐在凳子上睡着了,他的母亲用冻得通红的手,端来一杯姜茶,想让小孩暖暖身子。

如果有得选择,哪个孩子的父母愿意让他们的孩子,受这一遭罪?

这一刻的心疼,是天下父母最大的心疼。

越来越多的人文关怀也注意到了这一群体,一些专门为摩托大军开设的服务站,摩托返乡大军可以在这里,歇一歇脚,养养精神,顺便,喝一碗热粥。

为了过这个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在服务区内,一位父亲为他的女儿端来一碗热姜粥,看着女儿把粥喝下去,这位父亲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那笑容底下,是对孩子的愧疚。

孩子,再坚持一下,就快到家了。家里有你的爷爷奶奶,还有你的外公外婆,他们也在牵挂着你。

为了过这个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在这条返乡路上,摩托返乡大军难得集体露一次笑脸,可能是在和家人通电话的时候。

估算一下到家的日子,也报一声平安。“我今年啊,给你们带了不少好东西!”

为了过这个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为了过这个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为了过这个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摩托返乡大军中,除了需要拖家带口,他们的摩托车上也载满了行李,可能是几件衣服,可能一瓶酒,可能是很早之前就给孩子许诺过的玩具或者一个小动物,也可能是他们为家里置办的年货。

这些东西可能并不值钱,但都被他们绑到了车上,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他们一年的辛苦所得,无论大小,他们都希望给家里带过去。

当然,这些都不是他们带给家人最好的礼物。就像下面这幅图的公益广告牌一样,他们给家人最好的礼物,就是平安到家。

为了过这个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我们在等你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