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友好社交的孩子,容易被疏遠排斥,不妨問他們兩個問題


無法友好社交的孩子,容易被疏遠排斥,不妨問他們兩個問題

吃過早飯後,女兒滿臉興奮地表示要和小夥伴暢玩一天。等我下班回到家,發現她坐在沙發上無精打采地看電視。"寶貝,怎麼回來這麼早?"我輕聲問道。女兒露出氣憤的表情,"下午他們決定玩捉迷藏,我不喜歡玩,便和他們吵了起來,他們就不和我玩了。"

原來是小孩子之間發生了意見分歧,成年人的社交也常有此事。我問她:"你可以和他們商量呀!"女兒的回答讓我看到了她的"自我",她說:"不行,我想讓她們都聽我的話!"

無法友好社交的孩子,容易被疏遠排斥,不妨問他們兩個問題

語言的誕生彰顯了"社交"的重要性,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各種社交。家庭、工作、網絡世界,交談無處不在。成年人參與社交,一方面是工作需要,可以從中獲益匪淺;另一方面是緩解身心疲勞,能夠使得心情愉悅

小孩子則不同,他們和小夥伴交談玩耍,只是為了心情愉悅。尤其是暑假來臨,更有充裕的時間讓他們"暢遊一天"。然而社交中有一種孩子,始終無法融入到團體,經常因為意見不合而發生爭執,逐漸被朋友疏遠排斥。

無法友好社交的孩子,容易被疏遠排斥,不妨問他們兩個問題

孩子無法友好社交的原因。

為何有些孩子無法和小夥伴和平相處呢?主要有兩個原因。客觀原因是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會習慣性地大發脾氣。小孩子在一起玩耍時,難免會出現意見不合,或是發生肢體碰撞。一些無法控制負面情緒的"暴躁小子",會大發脾氣,指責對方的不是。

突如其來的謾罵和爭吵,會演變為肢體衝突。小孩子交朋友很簡單,你喜歡發脾氣,我們就不和你玩。他們會認為脾氣暴躁的朋友是"壞孩子",便會逐漸將其排斥在外。

無法友好社交的孩子,容易被疏遠排斥,不妨問他們兩個問題

主觀原因是他們過於自我,希望自己是社交的主角。和小夥伴在一起玩耍時,總歸有一個"領導者",決定交談的話題和玩耍的事項。但在過程中,並沒有主角配角之分。然而過於自我的孩子,如果感覺到自己被"忽視",便會通過言語和行為提高自己的存在感。

他們希望能夠成為社交中的"領袖",所有人都必須聽他的指令。但孤軍奮戰,自然不會得到小夥伴的信服。他們無法融入到團體之中,自然會被朋友疏遠排斥,成為"獨行俠"。

無法友好社交的孩子,容易被疏遠排斥,不妨問他們兩個問題

如何引導孩子友好社交呢?家長不妨問他們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你為什麼喜歡和小夥伴玩耍呢?"

貝多芬曾說:友誼的基礎在於兩個人的心腸和靈魂有著最大的相似。

其實和小夥伴玩耍的本意便是製造快樂,打發枯燥無聊的閒暇時間。這個問題可以讓孩子思考"我為什麼要和朋友發生爭執呢?"經過一番回憶和思考,他們會覺得自己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和朋友爭吵,完全是小題大做。

這時家長再教會他們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小夥伴相處玩耍時,他們也能夠將負面情緒隱藏。帶著微笑和寬容,與朋友交談玩耍,自然也會更受歡迎。

無法友好社交的孩子,容易被疏遠排斥,不妨問他們兩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如果別人強制你做事,你願意嗎?"

我女兒和朋友玩耍時,都希望自己是"領袖",能夠指揮小夥伴做事。這樣的孩子喜歡彰顯個性和領導力,難以融入到集體活動之中。問這句話時,可以讓他們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感受被"控制"時的心情。

每個孩子都不願意被過度管教,何況是同齡的小夥伴呢?通過換位思考,他們體會到了無法按照自己意願玩耍的厭煩情緒。今後和朋友相處時,也不會擔任"領導者",而是用"民主投票"的方式集體表決。

無法友好社交的孩子,容易被疏遠排斥,不妨問他們兩個問題

寄語:如果說孩子是"人生輪船"的船長,社交便是風帆和水手。結交更多的朋友,學習各種技能和經驗。今後脫離父母的"港灣"時,也不會覺得人生孤單。有朋友在身邊,也能感覺生活的美好。你家寶貝喜歡交朋友嗎?他們會扮演怎樣的社交角色呢?#育兒指南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