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寶山公墓,第一個入葬是誰,有哪些外國人墓葬?

“在死亡的門前,我們要思量的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它的重要性。”的確如此,有人一生匆匆而過亦有人描一幅錦繡篇章留予後人評說。

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任何生命的終點皆是墳墓,因此生命之美在於其間之過程,若是一個人活的有意義,那麼其墳墓亦隨之而被賦予了某種意義。

同樣道理,若是一個人的生命毫無價值可言,那麼他的墓碑即便寫滿華麗的措辭亦是空虛的。更遑論作惡多端之人,往往是要為人所唾棄的。死亡只是一個生命的終止,與此同時亦是一生交由後人來總結的開始。

八寶山公墓,第一個入葬是誰,有哪些外國人墓葬?

一、八寶山公墓之首葬

作為我國聲名最著、規格最高的園林式公墓,八寶山公墓之中埋葬著許許多多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其中囊括諸多領域的頂尖人物甚至包括幾位外國人士,當然其中絕大部分則是為革命獻身的先輩們長眠於此。

八寶山公墓的前身乃是明代護國寺,後來在解放之後通過一番改造形成了當下之模樣,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設計出自於著名才女林微因之手,同樣她去世之後亦是埋葬於此。

八寶山公墓,第一個入葬是誰,有哪些外國人墓葬?

那麼這樣一座對於我國而言意義重大的公墓,八寶山公墓之中第一個入葬的是誰,又有著哪些外國人墓葬?

首先葬入八寶山公墓的乃是一位革命先驅任弼時。作為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以及我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任弼時前輩入葬八寶山公墓是受之無愧的。

他一生之中為我國革命事業立下不計其數的汗馬功勞,直接影響著革命事業的發展,可謂是勞苦功高,百年之後於此長眠再為合適不過。

八寶山公墓,第一個入葬是誰,有哪些外國人墓葬?

他16歲便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兩年後加入了我黨,參加了紅軍長征擁護以偉人為代表的中央,促成紅軍三大主力成功會師。抗戰時期,與諸位先輩共同率領八路軍前往山西前線抗戰,後又趕赴莫斯科取得共產國際大力支持。

國共戰爭時期,他協助偉人共同指揮,令無數農民受益其中的土地政策亦是經由他共同努力方才制定落實的。斯人已逝,遺風長存。

對於他的一生,曾有人這樣評價,“他是我黨的駱駝,屬於全中國人民的駱駝,肩膀上擔負著沉重擔子,行走在漫長且艱苦的道路之上,從未一日休息,亦不曾有一日享受,他的眼中沒有個人只有集體與群眾。他是傑出的共產主義者,是共產黨最好的黨員,是我們所有人的模範。

之所以有此評價,是因任弼時前輩一生之中始終堅持並加以貫徹踐行的理念,“能堅持走一百步,就不該走九十九步”。

八寶山公墓,第一個入葬是誰,有哪些外國人墓葬?

為此,他幾十年如一日始終未有一日懈怠,即便是身體抱恙依舊如此,風吹日曬雷打不動。恰是因為這位這一精神,導致他過度勞累最後病情加重,於1950年10月27日在北京逝世。

他的病情實際上早已發生,早在中央進入北平之時便做出決定,必須讓他休息,然而並且並未因此好轉反而一度惡化,以至於他錯過了開國大典因此抱憾。

後來斯大林獲悉任弼時的狀況之時,立即派出相關醫療專家團隊遠道而來為任弼時檢查身體狀況,後因此他輾轉莫斯科療養,病情一度好轉,但是並未解決解決病根。

八寶山公墓,第一個入葬是誰,有哪些外國人墓葬?

然而此時的任弼時已經按捺不住內心的“慚愧”,革命同志都在努力,偏偏自己偏安一隅,這是不行的!因此在他強烈的要求之下得以歸國工作。

不過中央對此將他工作的時間相繼限制為兩小時、四小時。但是有著“駱駝”之稱的任弼時又豈能“自控”?他終歸是將最後的生命盡數燃燒,將油盡燈枯之前的最後一抹光亮也留給了中國人民。

在他去世之後,偉人親扶靈柩、總理號啕大哭,足以見得其對於我黨以及整個中國、中國人民而言所作出的重大貢獻。這樣一位革命先輩,註定要名垂青史,為萬世所傳唱。

八寶山公墓,第一個入葬是誰,有哪些外國人墓葬?

二、艾格尼絲·史沫特萊——一位偉大的外國女作家

作為八寶山公墓入葬的外國人之一,史沫特萊深深熱愛著這片土地,自1928年12月進入中國之後,便註定了她再也不願離開這裡。她是八路軍中第一個隨軍外國記者且深愛著這支部隊,她曾說過“離開你們,就是要我死,或者等於尋死。”

對外她以英國《曼徹斯特衛報》記者的身份宣傳著中國人民的水深火熱、侵略者的罪惡以及八路軍戰士的諸多英雄事蹟。同時她代表中國呼籲國際上的支援,向外國人士傳達著中國的聲音,並且引起了諸多有益反響,

八寶山公墓,第一個入葬是誰,有哪些外國人墓葬?

對內,她亦是一名中國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救護了不計其數的傷員與難民。她曾從國民政府手中“虎口拔牙”數次取得經濟援助,繼而轉身支援給了我黨的革命事業,因此為國民政府所不容。

《中國紅軍在前進》《中國人民的命運》《中國在反擊》《中國的戰歌》等一首首至今依舊為人所傳唱的紅色經典,亦是出自於她手。

相較於不少中國人而言,她簡直更像是一名“中國人”且實至名歸。這是一位偉大的女性。1950年逝世之後她被葬入了八寶山公墓,永遠的留在了她為之奉獻的這片土地之上,於此處在中華人民的感念之下長眠。

八寶山公墓,第一個入葬是誰,有哪些外國人墓葬?

三、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另一位偉大的外國女性作家

“與其咒罵黑暗,不如燃起一支明燭。”如所言,她在中國燃起了一支又一支明燭,為中國人民所承受的黑暗奉獻一絲光明。郭沫若評價她是“美國進步作家和中國人民的朋友。”

她先後六次訪問中國,並在第六次定居中國。她的生命儼然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她將其中三分之一留在了誕生之地美國,又有三分之一交給了彼時蘇聯,最後的三分之一奉獻給了理想的歸宿,中國。

她曾跋山涉水前往中國解放軍總部,並且留在這裡十天左右,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包括八路軍以及敵後抗戰的狀況加以彙總,形成了《人類的五分之一》這一著作。

八寶山公墓,第一個入葬是誰,有哪些外國人墓葬?

其中歌頌著我黨領導之下的軍隊,乃是屬於人民的軍隊,擁有著鐵的紀律,從不侵擾百姓,並且幫助他們取得更美好的生活。這樣一支軍隊終將走向勝利。

除此之外,她曾在總理的授意之下,幾經輾轉將皖南事變的內情通過美國媒體發表,繼而引起了美國官方的關注,一定程度制止了中國內部抗戰統一戰線的破碎。

而在她第五次訪問中國之時,更是與偉人就中國未來走向有過一番,其中偉人的著名言論“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便是由此而來。

八寶山公墓,第一個入葬是誰,有哪些外國人墓葬?

在中國革命事業上,這位外國女性做出了舉足輕重的貢獻,在她定居中國去世之後,她被葬入了“中國第一公墓”八寶山公墓。

後世之人為了紀念與緬懷的她的貢獻曾發行一套《中國人民之友》的郵票。

八寶山公墓,第一個入葬是誰,有哪些外國人墓葬?

縱觀以上三位,他們生的壯烈死得值得,他們將生命與畢生精力奉獻給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解放與未來之中,而註定人民群眾不會忘記他們的付出,將永遠感念並且銘記他們之恩情。

他們的名字終將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永遠延續下去,流芳百世。

從中可見,無論任何人的一生終究難逃一死,但是如何走過這一程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選擇,亦得見不同之風景,人生短短几度春秋,不妨努力為了真理去堅持去奮鬥,無論是否能夠成就一番偉業,但是至少要求一個落幕無悔,一生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