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官居一品》學知識之三粒羅漢豆吃得口舌生津

看穿越架空歷史軍事類的小說是我在網上花費的時間最大的一個愛好,我看小說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研究其中的一些細則,將一些感覺陌生的點進行細究。近日,在朋友的推薦下,我開始看三戒大師的《官居一品》,於是我決定將其中的一些自己看小說學到的一些小知識給大家分享一下。

今天看的是《官居一品》的第一節——一夢五百年(上),本節一開始便是一副江南水鄉的描寫,文筆非常細膩,讓人一讀就能感受到到水鄉的情景。裡面提到縣城東面的戶人家裡,父子兩人在談話,父親為病床上的兒子在熬藥,桌子上放著的一個粗瓷碗裡有“八九粒羅漢豆”便是父親的晚餐。

看《官居一品》學知識之三粒羅漢豆吃得口舌生津

我隱約覺得羅漢豆便是蠶豆、胡豆之類的別稱,但不是很確定,還是決定查一查到底是什麼。果然,羅漢豆就是蠶豆的別稱,在浙江紹興一代被稱為羅漢豆,在魯迅先生的作品《社戲》中就有這麼一段描述:“這回想出來的是桂生,說是羅漢豆正旺相,柴火又現成,我們可以偷一點來煮吃的。”

看《官居一品》學知識之三粒羅漢豆吃得口舌生津

羅漢豆原產地位於歐洲、亞洲和非洲交界的地方,在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傳入中國,因此被稱為胡豆。帶有“胡”字的物品一般都是外來的物種,比如胡蘿蔔就是宋元時期由伊朗引進。羅漢豆的豆莢形狀非常像一條條蠶,因此又被稱為蠶豆,

看《官居一品》學知識之三粒羅漢豆吃得口舌生津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有這樣的描述:“胡豆,豆莢狀如老蠶,故名。

”在羅漢豆被傳入中國之後的還被稱為豌豆,卻與我們現在所說的豌豆根本就是兩回事。

那又為什麼被稱為“羅漢豆”呢?傳說羅漢豆又像的廟裡供奉著的羅漢的肚皮,因此在南方地區就被稱為佛豆、羅漢豆。

看《官居一品》學知識之三粒羅漢豆吃得口舌生津

在浙江紹興地區,羅漢豆種植比較廣泛,產量也比較大,因此在夏天收穫的時候吃羅漢豆成為了當地比較普遍的生活狀態,羅漢豆也被製作成各種口味,茴香豆就是其中較為流行的做法,魯迅先生的《孔乙己》中就描述了孔乙己在咸亨酒館一邊喝著黃酒一邊吃茴香豆的情形。

看《官居一品》學知識之三粒羅漢豆吃得口舌生津

《官居一品》中寫到父子兩人陷入困境將幾粒粒羅漢豆作為晚餐,正是比較符合情景中的生活狀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