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老重慶的味道,江北熊鴨子 ——不是某種味道,而是一種性格

真正老重慶的味道,江北熊鴨子 ——不是某種味道,而是一種性格

重慶味道,不是麻辣不是味精重油,甚至也不是秘方。重慶味道,其實是一種堅守。

上週,車友小歐送我江北熊鴨子,這幾天同學聚會蒸了吃了,瞬間穿越。


真正老重慶的味道,江北熊鴨子 ——不是某種味道,而是一種性格

上次同學聚會吃江北熊鴨子,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記得八十年代高中畢業,六七個要好的同學聚餐,一人出兩塊錢,在一個同學家裡做菜吃菜喝酒。為了顯示濃重與高檔,其中一位懷揣公款,坐11路公交車,到觀音橋買了只熊鴨子回來。成為畢業酒的硬菜,餐桌上的君王。

八十年代的江北高中生,姑且算孤陋寡聞吧。只知道重慶好吃的有:吃過的茶園五餐廳燒白,菜園壩的水煮肉片,聽說過的味苑、頤之時,看見過的江北熊鴨子。

每次學校組織觀音橋看電影,回來路上都會經過熊鴨子店鋪,直到高中畢業,才第一次吃到。那個時代,連鴨子都很少吃到,更別說江北熊鴨子。原來鴨子是可以這樣蒸了幹吃的。至於味道嘛,只知道叫“好吃”,叫高檔。

老重慶,至少老江北,沒有不知道江北熊鴨子的。但是,現在卻很多不知道。我的陳家館同學邊吃鴨子,邊問我,在哪裡買的?

他們不知道熊鴨子出自陳家館,以為觀音橋的熊鴨子是最早的熊鴨子。

熊鴨子的味很長,我慢慢說:

真正老重慶的味道,江北熊鴨子 ——不是某種味道,而是一種性格

宣統皇帝的1908年,陳家館的熊漢江,挑擔沿街叫賣燒鴨。他炮製的燒鴨形狀獨特,顏色棕黃,肉質軟硬適度,味道好得不擺,周邊的吃了都叫好。叫好的多了,其他商家開始仿冒。熊漢江為了以示區別,用金紙剪成“熊漢江”三字貼上。於是有了傳說的“金字熊鴨”。這個有品牌意識的創始人,不會想到百年後,這種鴨子成了“非遺”,得到傳統飲食的最高認可。

真正老重慶的味道,江北熊鴨子 ——不是某種味道,而是一種性格

熊漢江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女兒。這門獨特的制鴨手藝,他單傳給了侄子熊大富。後來五十年代公私合營,熊鴨子成為公有企業——重慶市食品公司江北區分公司。直到知青返城“頂替”工作,熊大富將手藝傳給了進廠知青吳崇珍。九十年代,食品公司改制後,吳崇珍將製作工藝傳給了車友小歐:熊鴨子第四代傳人歐劍。食品公司改制改名“互好商貿公司”。

關於熊鴨子,我當然聽歐劍介紹:

真正老重慶的味道,江北熊鴨子 ——不是某種味道,而是一種性格

歐劍的熊鴨子是童子功。因為父親是江北熊鴨子的職工,熊鴨子暢銷(曾經年產三十萬只),外賣的紙袋職工忙不過來,就每個職工分一些紙張,帶回家裡大家做紙袋。歐劍很小就做熊鴨子紙袋。

熊鴨子吃之前,首先就好看:頸項彎曲,腿骨特殊方式定位,用竹撐呈五字定型,出炕後呈橢圓形;表面為深棕色或茶色;切開後,肌肉呈淡紅,脂肪為淡黃色,層次分明。其他板鴨用多少竹撐不一定,熊鴨子一定是五根,且必須是楠竹。另外,有個吃再多也不一定注意的細節:鴨子舌頭下壓了兩顆花椒。

其產品介紹稱:入口皮脆酥嫩,清香爽口,回味濃郁。咀嚼時香味徐徐釋放,唇齒留香,毫不油膩。

而傳人介紹:不像其他板鴨那麼鹹也不那麼幹。“放不得”,不要放太久,因為除了抽真空沒有任何防腐處理。保質期按食品衛生要求是半年沒問題,但講究點最好購買後半月內消滅。

產品介紹:該品分生品和熟品兩類,生品用溫熱水洗淨,上汽後文火急蒸20分鐘即可食用;熟品可開袋即食,也可將袋置入熱水中加溫後食用效果更佳。

傳入告訴我:小鴨子(傳統熊鴨子重量也是固定的,每個重兩斤半左右)蒸一刻鐘,新開發的大鴨子蒸四十分鐘。老麻鴨子蒸一個小時!

難怪,同學邊吃邊說:味道還是那個好味,但咀嚼勁道好像比以前耙了。全不知道,好味道還不怕味道一小時蒸跑掉。這次吃的才真正叫“鬆軟適度”。

真正老重慶的味道,江北熊鴨子 ——不是某種味道,而是一種性格

熊鴨子板鴨,最大特點我認為它不像“板鴨”,它沒其他板鴨那麼鹹那麼幹硬,它的銷售渠道也是走的冷鮮而不是乾貨。它也不是燒鴨滷鴨,又比燒鴨滷鴨多一些嚼勁和更豐贍的滋味。也許,它追求的不是鴨子成為板鴨還是燒鴨,而是鴨子本該怎麼做才好吃。

在沒有廣告的年代,江北食品公司做到了年銷售三十萬只。和很多老企業老重慶沱茶一樣,它擁有無數的獎牌。也許獎牌最頂端就叫“非遺”,而用戶的一些來信,可能美譽度更超過“非遺”:它是重慶頂級餐館的供應商之一!

食品到底質量好不好。我一向認為美食家比不了廚師,廚師採購什麼,才是真的好。重慶飯店、人民賓館、會仙樓等等,十餘家重慶頂級餐飲,不僅曾經長期採購熊鴨子,而且紛紛發函表示感謝。重慶一些大型企業食堂,也是熊鴨子的穩定客戶。頂級餐館直接用熊鴨子待客,行家選用行家的食材,那食材才是最好的美味。

真正老重慶的味道,江北熊鴨子 ——不是某種味道,而是一種性格

真正老重慶的味道,江北熊鴨子 ——不是某種味道,而是一種性格

真正老重慶的味道,江北熊鴨子 ——不是某種味道,而是一種性格

真正老重慶的味道,江北熊鴨子 ——不是某種味道,而是一種性格

真正老重慶的味道,江北熊鴨子 ——不是某種味道,而是一種性格


熊鴨子,曾經的重慶一絕,現在重慶人知道的已經不多了。它的今天,很能體現重慶人的一個不知道是優點還是缺點的秉性:估撐!

在眼球經濟的今天,熊鴨子幾乎沒做廣告投入。還堅信味道好必然有回頭客,回頭客必然帶更多客人。而一個事實確實,最好的味道,沒有成為最大的銷量。這一現象其實在各行各業皆如此:最好的電影未必賣座,最好的小說未必暢銷,最好的食材未必在超市,最好的帖子未必能十萬加……曲高未必必然和寡,但曲高者往往堅守一種不屑一種估撐。

熊鴨子設備有所更新,但多數細節還全靠手上功夫。其三代傳入吳學珍退休後還在繼續為熊鴨子工作。歐劍講了一個細節:她還是用以前那把刀,絕不更新。

“數十味中外名貴香調料研成末翻炒加熱後,均勻塗抹鴨體,再下缸醃製、上撐、烘烤、清洗、急蒸等十多道工藝精製加工而成。”這些,絕不任何改變。以至於,該下班不下班:因為心裡惦記工序上的鴨子,上下班時間,根據工序而定。

在新派川菜、特色渝菜紛紛創新,在辣子雞過了是燒雞公,燒雞公過了是泉水雞,泉水雞過了是花椒雞……的不斷餐飲流行與時髦中,還是有一些重慶人,堅持著被詬病的老油,堅持著洋蔥大蔥制辣椒(哪有放把味精簡單快效),堅守著鷗劍所說:其實熊鴨子的秘方不是最重要,重要的就是該五分鐘絕對不四分半,該研製三天絕對不超過四天懶得取,好食品,就是細節上必須堅守!

也許,真正老重慶的味道,不是某種味道,而是一種性格。你吃牛肉不點啤酒要遭訣,你吃火鍋懸酒老闆掃地,老子就是要省了廣告、就是不和外賣講折扣,把這個錢省下來保證食材質量。甚至,鴨子不放心,我自己養!花椒不穩定我自己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