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記:“讀畫析人”——析湯可橋其人其畫

札記:“讀畫析人”——析湯可橋其人其畫

我是十年前經朋友引見結識湯可橋先生。他,一米八幾的個頭,瓜子臉型,白皙的皮膚,雖然已近暮年,但不失當年的英俊模樣,一身休閒裝的打扮,文化的氣息韻味撲面而來,可以用玉樹臨風來形容;他是個不善於自我包裝和宣傳的人,其作品也很少參加展覽,用他自己的話說:一個真正做學問的人,哪有時間和心思去推銷自己啊,我只管寫字、畫畫、雕玉,不搞歪門邪道,不去欺世盜名。

可橋先生是個特別平易近人的一位藝術家,平日裡少言寡語,謹言慎行,待人和藹可親,身上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親和力和文人的氣節。

湯可橋先生1955年出生於蘇北邳州的一個世代農耕之家,由於家境貧寒,初中只讀一年,便輟學務農。

從他的出生家庭、學歷以及生活的環境來看,和中國千千萬萬個農家子弟別無兩樣;他也從未進過高等學府的大門,也不是美學院校的莘莘學子、研究生…更不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然而,他的玉雕、水墨丹青就是深受國內外許多藏家和愛好者的鐘情、熱愛、追捧。

他雖然出生貧寒,但自幼就凸顯出了繪畫、泥塑、雕刻的天份。白天下地幹活時,拿個泥塊就能捏人,隨便撿塊石頭,幾刀就能把人物雕刻的栩栩如生。每當夜晚來臨,寒暑過往,他都要堅持苦讀;因為,他懂得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不論是在田間勞作,還是撿柴牧牛,只要有一點空閒,他就會在地上、牆上、鄉間的小路上,寫字.畫畫,石頭就是他的筆;由於家裡貧窮,買不起書看,他就會找親戚朋友去借。

天道酬勤!功夫不負有心人。由於他玉雕設計奇妙,雕件栩栩如生…1980年被連雲港市政府作為技術人才,引進到連雲港市美術系統工作,從此,開啟了他傳統玉雕和水墨丹青的未來征程。

札記:“讀畫析人”——析湯可橋其人其畫


他,雖然離開了養育他的父母、家鄉;但是,鄉愁以及家鄉的父老鄉親那份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田園生活畫卷,早已深深的鐫刻在他的靈魂深處,為他的水墨丹青創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和動力。

故而,他的水墨丹青人物、花鳥呼之欲出,“能跑”、“會跳”、“能言”、“會語”生動有趣,這些都是源自於他少年的生活;而他對畫面造型的把握、對刪繁就簡的理解、對線條的肯定、對筆墨的力透紙背以及筆路的詭異把控、畫面的落款、題跋…都具有濃濃的“書卷氣”。

札記:“讀畫析人”——析湯可橋其人其畫


札記:“讀畫析人”——析湯可橋其人其畫


我們再看他的書法作品,都是源於傳統,先與古人合,再與古人分;獨成一體,一張一弛,一陰一陽,歪歪扭扭,錯落有致,謂之道也。

札記:“讀畫析人”——析湯可橋其人其畫


此時,我想起了明代畫家董其昌有曰:“氣韻不可學,此為生而知之,自然天授”。我想:湯先生能把我們民族的傳統玉雕、水墨丹青發揚並光大,這與他的“悟性”是分不開的。

札記:“讀畫析人”——析湯可橋其人其畫

案頭備語五六載,評畫只言七八句

文稿:泥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