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就地就業|不出去打工了,商河白橋鎮500多名“假期工”就地轉正

“工資一月五千多,不比我在蘇州打工拿得少,這樣的好機會,咱一定要抓住,所以我簽了合同,決定就在這裡上班了!”4月25日,成為當地企業——濟南市祥康食品有限公司(下簡稱祥康公司)一名“正式工”後,路翠花很是激動。

就近就地就業|不出去打工了,商河白橋鎮500多名“假期工”就地轉正

圖為路翠花(左一)正在車間忙碌

今年23歲的路翠花,家住商河縣白橋鎮小莊子村。1月底,從蘇州打工的她放假回家過年,原計劃年後初十左右返回。突如其來的疫情,一下打亂了她的返程計劃,恰恰在發愁的時候,又接到了原企業負責人的短信:開工時間另行通知。無法復工,“閒”在家裡,沒有了收入,這讓路翠花很著急。

正在她一籌莫展時,村民微信群裡有了一條企業招工信息,招工對象主要針對像她一樣的返鄉人員,工資可以日結。由於企業離家近,自己的條件也適合,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她來到了招工企業——祥康公司,經過必要的溝通和手續辦理,她成了一名“假期工”。祥康公司負責人梁加海介紹,同一時期,跟路翠花一樣的“假期工”在祥康公司有100多人。

為何會推出“假期工”這樣的用工模式?

據白橋鎮企業辦主任趙利介紹,疫情發生後,白橋鎮有數量較多的務工返鄉人員,很多人的情況跟路翠花相似;同樣,本地企業開工後,也面臨外地員工短缺的實際問題。針對這種實際情況,白橋鎮由企業辦牽頭,根據群眾就業需求,積極與本地企業對接,梳理用工崗位信息,並通過網上公佈、微信推送等形式,及時將這些用工信息發佈出去,在全鎮推出“假期工”模式:從外地回來過年的務工人員,若無法及時返回,可與企業進行對接,就近到上班。

梁加海介紹說,作為白橋鎮本土企業,為讓“假期工”安心工作,企業拿出了誠意滿滿的上崗“禮包”:提供免費崗前培訓和個人防護物品,部分崗位優先提供給無法返崗、家庭負擔又重的群眾,工資可以按天結算,如果原來的單位能返崗了,提前一週辭職就行等等。由於“禮包”條件優惠,加上背後有鎮政府“撐腰”,年後開工後,兩週多的時間,100多名附近群眾成為祥康公司的“假期工”。

就近就地就業|不出去打工了,商河白橋鎮500多名“假期工”就地轉正

得益於“假期工”的頂崗,祥康公司復產後,生產線滿負荷生產

“以前,當地的企業工資低,現在咱當地企業工資跟蘇州那邊的也差不多了,但在外打工,額外花銷多,關鍵是離家遠,家裡有事照顧不上,所以綜合考慮,還是在家門口上班好!”4月中旬,儘管接到了蘇州工廠的復工通知,但路翠花還是決定留在祥康公司,不再出去打工了。“目前已有30多個‘假期工’跟我們簽了合同,成了我們的人。”梁加海介紹說,“其中已有5人,因多年在外務工,有實踐和管理經驗,已成了我們的管理人員,這也算是我們的一大意外收穫。”

據白橋鎮黨委委員張永磊介紹,截至4月25日,該鎮已精確對接當地企業11家,500多名當地“假期工”與相關企業簽訂正式用工合同,成了當地企業的“正式工”。

農村大眾記者王星 通訊員盧玲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