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猛虎,歷史上的孫堅,他的出身居然是“孫武之後”?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中,18路諸侯討伐董卓,第一戰在華雄那兒就吃了幾把敗戰。後來,關羽出戰,吻酒斬華雄。當然這是小說裡的故事,真正的歷史上,華雄卻是死於孫堅之手。

那麼,我們的問題來了,孫堅究竟是何來歷呢?究竟是不是“蓋孫武之後”呢?且聽筆者分析一二。

江東猛虎,歷史上的孫堅,他的出身居然是“孫武之後”?

一、孫堅祖父輩孫鍾考證

《三國志》及裴註記載中,關於孫堅先世記載頗少,三國志裡只有一個意思不清的“蓋孫武之後”宋代之前,孫堅的世系並未有準確的記載。但《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孫堅的世系憑空出現,真可謂一清二楚。如何從一個模糊的“蓋孫武之後”變成了清晰的世系表呢?究其原因,其中恐怕少不了呂夏卿的編撰了。這樣看來,孫堅的世系表,自然也不足為信。但是在其他諸多書籍中,我們可以見到這樣的記載:

江東猛虎,歷史上的孫堅,他的出身居然是“孫武之後”?

孫鍾,吳郡富春人,堅之父也。少時家貧,與母居,至孝篤信,種瓜為業。……鍾後生堅,堅生權……” ——《太平御覽·卷九七八》引《幽明錄》

《幽明錄》是一部志怪小說集,拋開文中明顯有迷信色彩的記載,文中出現了孫鍾這個人物。根據此處記載,孫鍾是孫堅的父親。與此類似記載有《南齊書·祥瑞志》、《異苑》 ,許嵩的《建康實錄》也持此觀點。

江東猛虎,歷史上的孫堅,他的出身居然是“孫武之後”?

孫堅之祖名鍾,家在吳郡富春,獨與母居。性至孝。遭歲荒,以種瓜為業……”——《宋書·符瑞志上》

宋書的記載與上段所引大致相同,區別在於,《宋書》記載孫鍾記載為孫堅“祖”,此外《太平御覽·卷五五九》引《幽明錄》也有這種記載。

《幽明錄》兩者一言“祖”,一言“父”。前後矛盾。《幽明錄》本是劉義慶門客所撰,難免出現記載不一的情況。《水經注釋》所言:後人或指此訛為堅墓,則陳壽《志》還曲阿之說未可非也。道元指富春所為孫權父墓尤誤,當是孫堅父鍾,孫亮立廟稱曰太祖者。而《幽明錄》、沈約《宋書》謂以鍾為堅之祖,恐不如劉敬叔《異苑》以鍾是堅父之確當也。如此看來,孫鍾為堅父較孫鍾為堅祖更為妥當。

江東猛虎,歷史上的孫堅,他的出身居然是“孫武之後”?

從各類書籍記載來看,家貧、種瓜為生。孫堅的父輩確實是庶族出身。雖然《幽明錄》等書籍可信度並不高,但從這一故事廣泛流傳,非某書獨有來看,也說明了時人大都確信無疑。關於孫堅祖父輩,並沒有其他說法。從這來看,孫堅並非出自名門望族。甚至可能並非為地方豪強。

二、從他人眼光看孫堅出於寒門

孫堅父輩貧困,出身卑微。同時代人物對孫堅的評價或看法,於孫堅較為真切,能較好的凸顯出時代特徵,故姑且從時人之眼光看孫堅出身問題。

江東猛虎,歷史上的孫堅,他的出身居然是“孫武之後”?

1、孫堅婚姻問題(兼論孫堅之輕狡)

孫破虜吳夫人,孫堅聞其才貌,欲娶之。吳氏親戚嫌堅輕狡,將拒焉,堅甚以慚恨。夫人謂親戚曰:“何愛一女以取禍乎?如有不遇,命也。”於是遂許為婚”——《三國志·吳書·妃嬪傳》

孫堅要娶吳夫人,吳氏親戚卻因孫堅“輕狡”想要拒絕。吳夫人擔心自家會“取禍”,於是才願意嫁給孫堅。關於孫堅“輕狡”,方詩銘先生認為,輕狡即“劫財物”之意。孫堅屬於打家劫舍的綠林強盜行徑。

不難發現,“輕狡”意思類似於狡詐、狡猾、品行不佳。吳夫人的親戚出於孫堅品行不好,想要拒絕。但孫堅“輕狡”,也或有些無賴之舉,吳夫人擔心報復,只得嫁與孫堅。孫堅狡詐、無賴的性格可見一斑。

江東猛虎,歷史上的孫堅,他的出身居然是“孫武之後”?

孫堅迎娶的吳氏父母雙亡,並未有何家室可言,對於其父母祖先的記載,僅有一句“姑蘇山西北十二里胥口東岸有漢奉車都尉衡州刺史吳煇墓。煇字光脩,丹陽太守吳景父也。”(《三國志集解》趙一清引《寰宇記》卷九十一),況盧弼前輩也說:“《寰宇記》“衡”作“衝”,漢時無衡州,亦無衝州,二者均誤。”吳輝事蹟,尚需考證。孫堅並未見其他有記載的妻子,吳夫人應為正妻。假如孫堅為世家或豪強,按常理,門當戶對應為基本要求,而吳夫人並非名門望族。

由此觀之,孫堅應出於寒門。

2、世族與董卓對孫堅的不同態度

江東猛虎,歷史上的孫堅,他的出身居然是“孫武之後”?

“荊州刺史王叡素遇堅無禮,堅過殺之——《三國志·吳書·孫破虜討逆傳》而孫堅與王叡的矛盾,大約起於王叡對孫堅的輕視。吳錄曰:叡先與堅共擊零、桂賊,以堅武官,言頗輕之。王叡因為孫堅武官的緣故,對孫堅頗為輕視。但事實上,孫堅在討伐“零、桂賊”時,並非為武官。

長沙賊區星自稱將軍,眾萬餘人,攻圍城邑,乃以堅為長沙太守。到郡親率將士,施設方略,旬月之間,克破星等。周朝、郭石亦帥徒眾起於零、桂,與星相應。遂越境尋討,三郡肅然。——《三國志·吳書·孫破虜討逆傳》

孫堅時任長沙太守,職責應為“掌治民、進賢、勸功、決訟、檢奸”(出自《文獻通考》)無論如何,也算不上是武官,與其說王叡是因其為武官輕視孫堅,不如說王叡是因其武人而輕視孫堅。“案王氏譜,叡字通耀,晉太保祥伯父也。”王叡是琅琊王氏的代表人物,王叡以孫堅為武人的輕視,正是世家對寒門的輕視。

江東猛虎,歷史上的孫堅,他的出身居然是“孫武之後”?

與此相反的是董卓。

董卓是西涼武人,與世家相去甚遠,他對於孫堅,是頗為重視的。卓憚堅猛壯,乃遣將軍李傕等來求和親,今堅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許表用之。董卓在被孫堅大破之後,對孫堅比較忌憚,於是派李傕拉攏孫堅,並許以任用孫堅子弟做官的承諾。董卓對孫堅的拉攏,不僅是因為孫堅的勇。其根本原因是,董卓有了之前舉用士人卻被士人背叛的經驗,於是意欲拉攏寒門之人。董卓的舉動觸動了豪族的利益,因此會被豪族抵抗。為了分化敵人,董卓想要拉攏孫堅。

綜上,筆者得出結論,歷史上的孫堅大概率是出自寒門,而非“蓋孫武之後”。大家有什麼見解呢,還望一起分析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