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政協報》關注崇州:城在園中嵌 人在景中居


《四川政協報》關注崇州:城在園中嵌 人在景中居

4月24日《四川政協報》第一版刊文截圖

4月15日,在崇州市道明鎮竹藝村“丁知竹”竹藝館,三三兩兩的遊客饒有興致地欣賞著竹藝作品。崇州市政協委員、“丁知竹”竹藝館負責人丁春梅說:“雖然目前遊客數量還未恢復,但竹藝村名聲在外,相信遊客會慢慢多起來。”

作為川西旅遊環線上的一顆“明珠”,按照成都市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要求,崇州市努力詮釋著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近兩年來,市政協圍繞全域景觀化景區化,積極建言、雙向發力,推動“山水崇州”更加宜居宜業宜遊。

《四川政協報》關注崇州:城在園中嵌 人在景中居

位於崇州都市農業產業功能區的天府良倉基地

吸納政協智慧

城市建設提檔升級

崇州孔子廣場依託崇州文廟,成為當地獨特的儒學文化資源。然而,廣場周邊建築老舊、建築外立面形象不統一,加之廣場鋪裝面料長年累月被車輛碾壓破損嚴重,廣場的城市功能和品質滿足不了群眾的需求,配套設施亟待提升和完善。

2019年10月16日,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市政協主席楊火清主持召開蜀州公園、孔子廣場建設規劃工作專題協商暨人才公寓建設工作推進對口協商座談會。同孔子廣場一樣,蜀州公園和人才公寓都是崇州市建設公園城市的重點項目。因涉及部門相同,因此市政協將3個項目放在一場會議中進行協商討論。

“這些都是市民們密切關注的重大項目,委員們有不少話要說。”市政協辦公室工作人員說,當天的協商活動從上午9點開始,一直持續到下午2點才結束。

“城市建設是關係民生福祉的大事,市政協要多組織一些調研和協商。”在城市建設提檔升級工作中,市委主要領導多次給市政協佈置課題。市政協的履職成果也沒有辜負市委的期望。

崇陽街道南街是崇州市區的一條主幹道。此前,這條主幹道車道窄、易擁堵,市政府決定對其進行改造。不過,道路沿街商鋪多,封閉施工對商鋪生意影響大。根據市委要求,市政協組織委員對道路改造進行前期調研,將各方意見建議彙總梳理後報送市委、市政府。市政府認真研究吸納,確保了順利施工。

圍繞老舊小區改造、海綿城市建設等工作,委員們也開動腦筋、積極建言。2019年3月,熊豔等委員在市政協十四屆四次會議上提出《關於解決崇州綠道沿線建設的兩點建議》等提案,針對綠道建設缺乏市場化項目支撐提出建議。根據委員們的建議,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推動成立“投建營”(工程投資、建設和運營)一體化的綠道公司,通過市場化運作,推動綠道建設。

《四川政協報》關注崇州:城在園中嵌 人在景中居

2019年10月,崇州市政協調研蜀州公園建設推進情況

鄉村景區化

助力高質量發展

崇州被譽為“西蜀糧倉”。這裡“四山一水五分田”的自然資源造就了美麗的山水田園風光。去年,市政協聚焦綠色經濟樣板區、大美鄉村田園樣板區、鄉村經濟新形態樣板區、優質高端要素集聚樣板區和幹事創業活力樣板區“五個樣板區”打造,由市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分別帶隊,赴發達地區考察學習,形成考察報告報送市委、市政府供決策參考。

一直以來,鄉村振興都是市政協關注的重點。從打造農業強市到建設成都都市農業產業功能區,市政協圍繞現代農業發展下足功夫,推動崇州除了繼續發揮優質糧油優勢外,還使優質林盤、溼地公園等成為鄉村消費新場景。

“推動‘西控’區域鄉村振興,是成都市委、市政府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和創新實踐。這也倒逼崇州市走‘全域旅遊、全業旅遊、全域景區’發展之路。”市政協委員張向陽認為,崇州具有成為生態宜居現代田園城市典範的巨大潛力。

《四川政協報》關注崇州:城在園中嵌 人在景中居

2019年11月,崇州市政協視察李家巖水庫工程建設情況

去年,在對“四好農村路”建設、鄉村振興試點縣建設等工作的調研視察中,委員們提出了不少好建議,得到市委、市政府領導批示。與此同時,委員們也通過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積極建言。經過多方共同努力,崇州市建成10萬畝高標準農田、58公里稻鄉旅遊環線,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今年是崇州市的“城市品質提升年”。市政協在年度工作要點中,緊扣城市品質提升,確定了“促進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探索打造崇州農業全產業鏈”“打造高品質營商環境示範區”等重點課題。在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美麗城市過程中,市政協將圍繞中心工作持續發力。(撰稿:劉奕鋒 程志立 陳德康)

《四川政協報》關注崇州:城在園中嵌 人在景中居

位於崇州市白頭鎮的天府國際慢城榿木河溼地公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