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由鬱金香引發的著名泡沫經濟

想必鬱金香大家都不陌生,它花型好看花語也象徵著愛的表白和永恆的祝福,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但它是一種難以短時間大量繁殖的植物,基於這個原因,在1610年的荷蘭,爆發了一場金融泡沫,後人稱它為——Tulip Mania(鬱金香狂熱)

對於這個事件,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金融泡沫?金融泡沫是指一種或一系列的金融資產在經歷了一個連續的漲價之後,市場價格大於實際價格的經濟現象。簡單來說就是商品價值虛高,人們盲目投資造成的一種虛假繁榮的假象,主要特徵就是人們消費高漲,物價節節攀升,人有了錢就花,不儲蓄或極少儲蓄。

一場由鬱金香引發的著名泡沫經濟

而1610年的荷蘭北部七州因為對抗西班牙勝利,在17世紀初取得了實質上的獨立,自此荷蘭一躍成為了海上帝國君臨歐洲。又從葡萄牙手中奪取了香料貿易生意,再加上中歐身處三十年戰爭的陰霾下,讓商業活動都集中在了阿姆斯特丹。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使得荷蘭有著當時最高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來說,荷蘭的物價也比其他的地區來得高。這就造就了人們追求精神生活的背景,起初鬱金香被引進荷蘭是因為植物愛好者的喜愛,之後藉由園藝家和愛好者自己試著改良品種,產生了許多有名的品種,其中有名的高級品種例如“裡弗金提督”、“海軍上將艾克”、“總督”、“大元帥”等,此外還有一個讓愛好者讚不絕口的品種

一場由鬱金香引發的著名泡沫經濟

後來,在1634年左右,鬱金香的大受歡迎引起了投機分子的目光,他們對於栽培鬱金香或是欣賞花的美麗並沒有興趣,只是為了哄抬價格取得利潤。此時鬱金香受歡迎的風氣從萊頓傳到阿姆斯特丹、哈勒姆等城市,需求量日漸擴大。這些投機分子有計劃地行動,有人因此一擲千金,當時甚至還有過一個高級品種的球根交換了一座宅邸的紀錄。

當時鬱金香的高價可以從購買的單位看出,高級的品種用秤重的方式,以一個叫做aas(1 aas=0.05克)的單位來計價。

在戴許所著的“鬱金香狂熱”一書中有以下的描寫:“1636年,一棵價值三千荷蘭盾的鬱金香,可以交換一部名車、四噸小麥、八隻肥豬、四隻肥公牛、十二隻肥羊。”可見其價值。

一場由鬱金香引發的著名泡沫經濟

當時畸形的經濟

經濟在這種畸形的增長下,很快便讓經濟運作出現了問題!

鬱金香交易在短時間內讓人一擲千金的傳言,在工匠和農民之間廣為流傳,吸引他們進入了這個交易市場,他們原本沒有資金,所以僅從買得起的程度開始進行,這種情況使得非頂級的品種價格也開始抬升,漸漸出現了因轉賣而取得利益的民眾。市場的交易模式至此也開始改變,開始出現全年交易和引進了期貨交易制度。

這種交易的模式並非前往正式的證券交易所,而是前往酒店。交易也不需要使用現金或是現貨的球根,而是提出一份“明年四月支付”“那時候會交付球根”的票據,即可完成交易。這個預付款也並非限定只能使用現金,這種預付的制度也吸引了原本完全沒有資金的投機者參加,因此需求量再次膨脹,就算是原本便宜的品種也飛漲。但是隨著價格飛漲,原本最初的買家也就是愛好植物的人開始變得不買,特別是民眾交易的低價球根,愛好者也看不上眼。

一場由鬱金香引發的著名泡沫經濟

當時諷刺當局者的繪畫

而這個經濟的瓦解,其原因就是一個船長,拿起鬱金香塊莖切下來吃了,人們開始意識到,這個和洋蔥甚至不如洋蔥的東西,沒有現在的這個價值,所以就出現了大面積的拋售。1637年2月初,價格突然暴跌。與其說是暴跌不如說是找不到買家,因為票據無法兌現,導致無法付出貨款的卻又揹負債務的人據說達到3000人。荷蘭各都市陷入混亂,其中有人還同時身兼債權和債務人。雖然有人興訴,但是在債務人明顯沒有償還能力的情況下,事情無法尋得解決的途徑。

一場由鬱金香引發的著名泡沫經濟

圖為鬱金香塊莖的價格波動圖

最後議會和市政府展開行動,最後做出了“在調查結束之前保留鬱金香的交易”的決定,這個決定使得票據失效,卻很快地把問題解決,留下少數的破產者和暴發戶,鬱金香狂熱時代就此結束。

一個個的城市陷入了混亂,朋友之間互相指責,鄰居之間充滿謾罵,不斷的有人撕毀合同。政府也沒有辦法重新給人們找回信心,經此劫難,荷蘭的商業系統受到了重大的打擊,10多年以後才漸漸恢復。

這也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泡沫經濟,也是第一次讓大眾領略到集體瘋狂和投機引起的悲劇。直到今天,全世界仍然在迷戀著這種行為,可能是房子,可能是股票,也可能是其它的,關鍵是,所有身的人都覺得,這一切不會停止。

文章由孤客蓑衣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商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