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罪認罰對我有什麼好處?”這場重磅發佈會給出答案

來源:最高人民檢察院

“認罪認罰對我有什麼好處?”這場重磅發佈會給出答案

10月2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以“準確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為主題的新聞發佈會。

10月2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以“準確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為主題的新聞發佈會。發佈“兩高三部”《關於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通報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相關情況,發佈3件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典型案例,並回答記者提問。

“兩高三部”出臺

《關於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

指導意見》

最高檢新聞發言人王松苗介紹,為進一步優化司法資源配置,構建和緩寬容、繁簡分流的刑事司法制度,高效懲治犯罪,及時修復社會關係,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應運而生。為全面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引導更多被追訴人積極認罪認罰,提高訴訟效率,促進社會和諧,進一步彰顯司法的理性與人文關懷,最高檢聯合最高法、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強化責任擔當,積極主動作為,出臺了《關於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

消弭社會戾氣,促進社會和諧

把以人民為中心落到實處

最高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陳國慶介紹,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既有助於充分發揮刑罰的教育矯治作用,鼓勵促使更多的犯罪人認罪服法,又有助於化解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對立,提升當事人對司法處理結果的接受度和認可度,最大限度轉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消弭社會戾氣,促進社會和諧,把以人民為中心落到實處。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確保準確及時懲罰犯罪,加強人權司法保障的重要路徑。實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有利於促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實供述犯罪,配合司法機關及時查明犯罪事實,併為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落實,提供了更加具體的、可供執行的規範和依據。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推動案件繁簡分流,優化司法資源配置,提升訴訟效率的重要方式。試點地區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案件審查起訴平均用時縮短至26天,其中速裁程序審查起訴平均5天左右;當庭宣判率達80%,其中速裁程序當庭宣判率達95%左右。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推動簡案快辦,難案精辦,為不同類型案件的及時有效處理提供了依據。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成效逐步凸顯

陳國慶介紹,2019年以來,最高檢兩次召開全國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電視電話會議,並在8月底全國檢察機關刑事檢察工作會議上提出適用率要提高至70%左右。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穩步推進,成效逐步凸顯。

▶ 一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率逐步提升。2019年1至4月,全國檢察機關辦理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平均適用率為27.33%;1至6月為29.67%;1至8月為36.5%;1至9月為40.1%。9月,重慶、天津、江蘇等省份平均適用率已經超過70%。

▶ 二是檢察機關在認罪認罰制度中的主導責任充分履行。2019年1至5月,全國檢察機關提出確定刑量刑建議佔比27%,量刑建議法院採納率為51.75%;1至6月提出確定刑量刑建議佔比28%,量刑建議法院採納率為58%;1至9月,提出確定刑量刑建議佔比33.5%,量刑建議法院採納率81.6%。

▶ 三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得到充分體現。2019年1至9月,認罪認罰案件不起訴處理的佔9.1%,免予刑事處罰的佔1.3%,判處緩刑的佔36.6%,判處管制、單處附加刑的佔2.1%,非羈押強制措施和非監禁刑適用比例進一步提高。

▶ 四是訴訟效率進一步提升。2019年1至9月,認罪認罰案件適用普通程序審理佔比14.5%;適用簡易程序審理佔49.8%;適用速裁程序審理佔比35.6%。

《指導意見》的主要內容

陳國慶介紹,《指導意見》以刑法、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和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為指導,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基本原則、適用範圍和條件、從寬幅度、審前程序、量刑建議、審判程序、律師參與、當事人權益保障等作出了具體規定。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明確了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應當堅持的基本原則。二是明確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範圍和適用條件。三是明確了“從寬”的把握。四是明確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辯護權保障和被害方權益保障。五是明確了審前程序偵查機關和檢察機關的職責。六是明確了量刑建議的提出方式、採納和調整原則。七是明確了審判程序的適用。八是規定了未成年人認罪認罰案件的辦理。

答記者問

提出70%的適用率目標

基於三點考慮

“認罪認罰對我有什麼好處?”這場重磅發佈會給出答案

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

副檢察長陳國慶

陳國慶在答問時說,最高檢提出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率,到年底,要實現當月提升至70%左右。這是基於我國刑事案件結構和司法實踐而提出的合理目標要求,主要考慮:

▶ 一是當前我國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比例達到80%以上,且呈上升趨勢,這類案件絕大多數是被告人認罪的案件,對這部分案件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進行程序分流,是設計初衷之一,也符合刑事司法簡案快辦、難案精辦的總體趨勢。

▶ 二是經過前期試點和近期推進表明,這一目標是可以達到的,不少地方已經達到較高的適用率。2019年1至9月,重慶適用率為78.8%、天津為67.6%、江蘇為60.3%。9月單月適用率超過70%的有6個省;超過60%的有14個省。

▶ 三是實踐證明,通過積極努力做認罪認罰的工作,促進提升適用率,對有效化解社會矛盾,減少社會對抗,提升當事人對最終結果的接受度帶來了積極影響。2019年1至9月,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辦理的案件,被告人上訴率為3.5% ,檢察機關抗訴率為0.24%。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檢察機關

應當履行六方面主導責任

“認罪認罰對我有什麼好處?”這場重磅發佈會給出答案

最高人民檢察院

第一檢察廳廳長苗生明

最高檢第一檢察廳廳長苗生明答問時說,根據刑事訴訟法和《指導意見》,檢察機關在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應當履行的主導責任主要有:

一是要主動開展認罪認罰教育轉化工作。二是適時提出開展認罪認罰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三是積極開展平等溝通和量刑協商。四是一般要提出確定刑量刑建議。五是積極做好被害方的工作。六是視情形對案件進行程序分流把關。

使公平正義又快又好實現

“認罪認罰對我有什麼好處?”這場重磅發佈會給出答案

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長沈亮

最高法刑一庭庭長沈亮在答問時說,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其意義是多方面的:

▶ 首先,制度優化司法資源配置,完善中國特色刑事訴訟體系。

▶ 其次,有效減少訴累,切實在訴訟程序中保障人權,避免“關多久判多久”的現象發生,當事人服判息訴率高,增強了司法的公信力,使公平正義又快又好實現。

第三,確保人民法院在重大疑難複雜案件中的司法資源投入,重大疑難複雜案件的審判要求精求細求準,追求精品,為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創造條件。

在公安機關執法辦案管理中心

探索設置速裁法庭

“認罪認罰對我有什麼好處?”這場重磅發佈會給出答案

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長孫萍

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長孫萍在答問時說,公安機關將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加強與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的配合協作:

一是認真落實有關工作要求。二是積極推進在執法辦案管理中心設置速裁法庭。三是加強部門協調,完善相關工作機制。

值班律師參與辦理

認罪認罰從寬案件16.3萬餘件

“認罪認罰對我有什麼好處?”這場重磅發佈會給出答案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

副局長孫春英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副局長孫春英在答問時說,2018年,司法部推動實現看守所、法院法律援助工作站全覆蓋,值班律師提供法律諮詢96萬餘人次,轉交法律援助申請7萬餘件,參與辦理認罪認罰從寬案件16.3萬餘件。

為發揮值班律師在保障基本人權、促進司法公正中的重要作用,司法部主要採取以下措施:一是規範值班律師履職;二是加強值班律師保障;三是完善值班律師制度。

努力提升量刑建議的精準度

苗生明在答問時說,檢察機關正在加大力度,採取有效措施,努力提升量刑建議的精準度。

一是加強量刑建議學習培訓。二是注重量刑溝通。三是要求現階段檢察官在提出確定刑量刑建議前要與法官充分溝通,爭取達成一致認識。四是加快智能輔助量刑建議系統建設和應用。

發揮司法審判

最後一道防線的把關作用

沈亮在答問時說,辦理認罪認罰從寬案件,法院要切實履行司法審判職責,發揮司法審判最後一道防線的把關作用,從事實認定、證據採信、定罪量刑、程序適用、各方參與及量刑建議說理等方面進行全面的、實質的審查。

防止出現“花錢買刑”現象

沈亮在答問時說,在對被告人從寬幅度的確定上,把被害人是否諒解、被告人是否就附帶民事訴訟賠償等事項與被害方達成和解調解協議作為重要考量因素。

對於當事人雙方達成和解的,也要認真審查,防止出現有違社會公平正義的“花錢買刑”的現象。

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

自願的前提下認罪認罰

苗生明在答問時說,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自願的前提下認罪認罰,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取得實效的關鍵。

對檢察機關而言,一是加強對偵查階段認罪認罰自願性、合法性的審查。二是嚴格權利告知。三是充分聽取意見。四是會同有關部門完善和落實法律援助制度。五是探索證據開示。六是平等溝通協商。

發佈《指導意見》和典型案例

會上,還發布了“兩高三部”《關於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和3件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典型案例。

“認罪認罰對我有什麼好處?”這場重磅發佈會給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