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不僅滅亡了唐朝,更直接影響了中國歷史走向

爆發於唐末的黃巢起義,其實是王仙芝起義的延續。在王仙芝被殺之後,黃巢率領起義軍轉戰全國十餘省份,持續時間長達六年,雖然最終走向滅亡,但卻對已經搖搖欲墜的唐王朝造成了致命打擊,更是嚴重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


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不僅滅亡了唐朝,更直接影響了中國歷史走向

大圖模式


王仙芝被殺之後,黃巢起義仍持續六年


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初,以販私鹽為生的王仙芝在濮州濮陽發動起義,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並先後率軍攻陷曹州、濮州。同年六月,冤句(今山東菏澤)人黃巢起兵響應,率兵數千與王仙芝會師曹州,四方窮苦百姓紛紛投奔,起義軍聲勢大振。


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不僅滅亡了唐朝,更直接影響了中國歷史走向

大圖模式


此後,起義軍轉戰各地,至乾符三年(876年)底之時,起義軍已經發展到了30萬人。然而,誰也沒想到的是,在唐僖宗冊封王仙芝為“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御史”後,王仙芝竟然就此想要投降,直到被黃巢責罵,再加上起義軍的強烈反對,王仙芝這才不情願的拒絕,但卻就此和黃巢分道揚鑣,導致起義軍實力大為削弱。


乾符五年(878年)二月,被曾元裕在黃梅包圍,經過數場激戰之後,王仙芝最終戰死,其部分餘部轉戰江南,另一部分則投奔黃巢。此後,黃巢向西進攻洛陽,受阻後則轉向淮南、江西、浙東、福建一帶,並於乾符六年(879年)攻佔廣州。


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不僅滅亡了唐朝,更直接影響了中國歷史走向

大圖模式


然而,由於當地氣候溼熱,黃巢將士多患瘴疫而死,因此起義軍只得另闢蹊徑。一年後,義軍攻陷桂林、潭州、江陵等地,本欲奪取長安,但卻在荊門遭遇劉句容伏擊,無奈只得轉向江南從採石磯渡江北上,並於廣明元年(880年)攻陷洛陽,同年十二月攻陷潼關、長安,唐僖宗先是逃往漢中,後遷入成都。


攻陷長安的黃巢的黃巢隨即建立大齊政權,然而此時的黃巢卻有些志得意滿,他並未對已經逃亡的唐僖宗進行追剿,這給了唐僖宗喘息之機,他立即徵調各地軍隊、借調外番軍隊聯合攻向長安,再加上黃巢部下朱溫投靠唐朝,黃巢在多次戰敗後,只得退出長安,轉向東去。


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不僅滅亡了唐朝,更直接影響了中國歷史走向

大圖模式


東出潼關之後,黃巢麾下部將紛紛投降,起義軍迅速分崩離析,黃巢在圍攻陳州至中和四年(884年)仍未攻下,最終被唐軍所圍,突圍後退至泰山的狼虎谷,兵敗自盡。從乾符五年(878年)到中和四年(884年),歷時六年的黃巢以,至此畫上句號。


黃巢起義雖然失敗,但卻對歷史走向造成了重大影響


黃巢起義雖然看似只是一次簡單的農民起義,實際上它造成的影響卻是空前的,甚至直接影響了後世的歷史走向。


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不僅滅亡了唐朝,更直接影響了中國歷史走向

大圖模式


1、加速了唐王朝的滅亡。


其實在王仙芝、黃巢起義爆發之前,唐王朝已經走向了覆滅的邊緣,而這次席捲大半個唐朝疆域的起義,更是對唐王朝造成了致命打擊。曾經無比強盛的唐王朝就此一蹶不振,迅速走向了滅亡。


2、五代十國亂局和宋朝國策,從武勝文弱到文勝武弱。


為了剿滅叛亂,唐僖宗徵調了大量番兵,例如沙陀的李克用、党項的拓跋思恭等等,再加上大量冊封節度使,導致自唐中期以來的藩鎮割據局面愈演愈烈,而戰亂之後中央朝廷對各地藩鎮更是毫無辦法,節度使權力開始空前增大,這為後來五代十國亂局的出現埋下了伏筆。而在五代十國亂世當中,武勝文衰現象十分嚴重,此起彼伏的叛亂更是直接影響了宋朝“強幹弱枝”國策的出現,中原王朝竟又轉入了文勝武弱的境地,而後世王朝基本遵循了重文抑武的管理模式。


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不僅滅亡了唐朝,更直接影響了中國歷史走向

大圖模式


3、貴族門閥階層的消失,從貴族門閥到士子時代。


黃巢建立大齊政權後,在長安城裡大肆殘殺門閥士族,而由於其之前又曾轉戰唐朝大半疆域,更是對江淮地區的士族造成了毀滅性打擊。這導致從東漢以後出現的門閥大族基本被毀滅殆盡,而自商周時期便開始出現的貴族門閥階層,至此徹底消失,中原大地開始從貴族門閥時代進入士子時代,更是間接對傳統開放文化造成了致命打擊,唐朝以後中國文化開始趨於保守。


綜上所述,黃巢起義其實並不是一次簡單的王朝末期農民起義,更是一次直接導致歷史走向出現轉折的大起義,對後世中原王朝的政策和整體風氣造成了極大衝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