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頌》樊勝美真虛偽,是個“撈女”,為什麼她選擇虛偽?

當提起“虛偽”這個詞,你是否很反感和厭惡呢?

你是否覺的虛偽的人都是追求虛榮,故作姿態,充滿欺騙,缺乏真實感的人呢?

他們用一種光華豔麗的外表偽裝自己,骨子裡卻是骯髒,不堪入目,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其實,這種想法有時是錯的。

因為我們是在不瞭解對方,僅憑自己所謂的明智去審視和判斷他人。

我們自以為是的結論,往往是以自己生活的世界為標準,忘記了別人的世界與我們的世界是不同的。

01

虛偽是他們唯一的衣裳

在電視劇《歡樂頌》中,樊勝美就是一個被別人認為虛偽的人。

她是一個大齡剩女,為了給自己找個金龜婿,總是出入於各種高級社交場合,尋找她理想中的“高富帥”。

她用假名牌包裝自己,扮演成一個所謂的“白富美”。

她總是故作姿態,假裝強大,即使和她的大學同學戀愛相處時,也假裝自己在上海混的很好,擁有獨立的住房。

而事實上,她只是她與兩個小姐妹合住在一間出租屋裡。

故事中的富二代曲筱綃就極其看不上她,一度認為她就是個“撈女”。

《歡樂頌》樊勝美真虛偽,是個“撈女”,為什麼她選擇虛偽?

其實,在樊勝美的背後有一段心酸的故事。

她出生在一個小縣城,家中收入貧瘠,上有父母,下有一個侄子,還有一對不學無術的哥哥和嫂嫂。

全家人都依靠她的收入過日子。

她的母親和哥哥總是想盡辦法敲詐她,甚至毫不顧及她的死活。

她的母親是一個有著極其嚴重的,重男輕女觀念的人,一切都以她的哥哥為主,僅是將她作為一個賺錢的工具。

她的母親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樊勝美稍有不從,就被責罵為忘恩負義,沒有良心。

當她的哥哥因打傷人需要給賠償醫藥費時,她的母親輕蔑地對她說,你儘快給家裡籌錢,房子不要租了,住公司的宿舍最省錢。

當樊勝美一次次想盡辦法給他們寄去錢之後,再一次的催付又緊逼而來,沒完沒了。

樊勝美就是生活在這樣的世界中。

她善良柔軟,不忍拒絕父母無理的壓榨,卻也無力擺脫這種無休止的困擾和折磨。

她感受到了沒錢的痛苦,不想被這種壓力所壓倒,於是總幻想找一個大款,擺脫金錢對她的壓迫。

她的虛偽是一種生活壓力下的不安全感,是一種深藏於內心的自卑,是一種假裝的堅強。

她用虛偽包裝自己,只是為自己尋找一個堅強活下去的理由;只是用一種不切實際的信念與自己的痛苦作鬥爭,尋找一種心理上的平衡感。

她害怕被別人看不起,羞於向外人提起自己的家庭,於是,她總是用虛榮的外表去掩蓋那顆脆弱的心。

其實當你看到電視劇的最後,你會對樊勝美的虛偽給予同情,你會了解她的痛楚,明白她的難處,甚至你會認為她這樣做是對的。

就連劇中看不起她的曲筱綃,最後也對她的虛偽表示了原諒。

卡耐基在他的《人性的弱點》一書中寫道:要弄清事實的原因再去發表意見。

我們總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總是忽略別人生活中的不堪與難耐。

我們總是盡情地抒發自己的觀點,卻不知我們的正確已傷害了他人。

不要總是對那些所謂虛偽的人投以輕蔑的目光,多一些溫柔與理解,多一些包容與原諒,你才能明白:虛偽是他們唯一的衣裳。

02

不是我們虛偽,生活本就是這樣

小仲馬的《茶花女》是聞名遐邇的經典著作,講述的是一個陪唱賣笑的妓女追求真愛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作瑪格麗特,因為她喜歡茶花,因此被人叫做“茶花女”。

《歡樂頌》樊勝美真虛偽,是個“撈女”,為什麼她選擇虛偽?

瑪格麗特是一個年輕貌美的姑娘,為了生活被迫成為了別人的情婦。

年輕男子阿爾芒的出現,點燃了姑娘心底的愛情。

在愛情的滋潤下,瑪格麗特渴望脫離過去的苦海,過一個正常人的日子。

然而,在世俗觀念的束縛下,尤其是阿爾芒父親的阻撓下,瑪格麗特被迫與他的戀人分手,重新回到那個遭人唾棄的生活中去。

阿爾芒的父親,用所謂宗教與道德的信仰綁架了瑪格麗特,使她不得不選擇了退讓。

瑪格麗特有一顆高貴的心,她的靈魂是聖潔無瑕的,身雖低賤,但對愛情的態度是忠貞不渝的。

故事中,當瑪格麗特悄然離去,不知就裡的阿爾芒指責她的虛偽,窮盡一切方法折磨她,羞辱她,將她那可憐僅存的自尊與高傲也摔碎在地上。

瑪格麗特在疾病的糾纏下,在對愛情的悲傷與痛苦中,黯然死去。

對於旁人而言,瑪格麗特是一個不堪入目的姑娘。

她虛榮至極,為了過上奢靡的生活,情願作別人的情婦。

即使她為愛情做出了犧牲,也只能活在別人的冷眼和非議中。

可誰知道,她的善良與真實是無法被當時的世界所接受的,即使放在今天,這個社會會給她以包容和寬恕嗎?

為了生活,她選擇了賣笑,這已是一種悲哀。

為了愛情,她情願放棄榮華富貴,但世俗的觀念卻逼迫她就範。

她選擇了善良,但善良換來的卻是冷黙和拋棄。

有人說: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改變自己的未來。

可故事中的中瑪格麗特真得可以改變她的未來嗎?

無論在西方還是東方,歷來都主張:每一個人生來是平等的;並總是勸慰人們:要心懷寬厚仁德之心,假使他人犯了錯,只要知錯能改,永遠回頭是岸。

但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卻總是口是心非,口中說著仁慈,手中卻拿著一把刀。

人們總是關心他認為對的東西,對於他所不認同的,都永遠只會說“No”。

瑪格麗特渴望結束過往不堪的生活,和他的愛人阿爾芒一起渡過餘生。

但世俗的偏見,狹隘的觀念,卻將瑪格麗特推入更冰冷的深淵,還用所謂的仁慈和上帝的保佑來包裝和掩蓋。

此時此刻,真正虛偽的人到底是誰?

是生活的讓我們變得的虛偽,還是虛偽本就是生活?

03

有些虛偽,我們笑而納之

在我看來,虛偽有四種含義:

一是言行不一致,說的一套,做的一套,當人一面,背後一面,看人下菜;

二是有意欺騙,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表面上溫柔可親,背地裡卻是一肚子壞水。

三是故意裝逼,不懂裝懂,故弄懸虛,假裝清高,假意清純,看似格調高雅,其實低俗不堪;

四是自我掩飾,骨子裡有著強烈的自卑和不安全感,卻總怕被別人知道,於是故作瀟灑,實則悲哀。

《歡樂頌》樊勝美真虛偽,是個“撈女”,為什麼她選擇虛偽?

但無論那一種含義,背後總掩藏著我們所不知道的秘密。

對於前三種虛偽,我們要堅決反對,因為那是邪惡的化身,惡意的欺騙。

對於最後一種虛偽,我們雖無法對之表示認同,但也不能輕意地嗤之以鼻,隨意指責。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虛偽的一面,只是我們總能找到“合適”的理由。

有人說,我們是戴著面具生活的人。

我們總是做著自己認為不對,可卻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們憎恨虛偽,卻總是把虛偽當作掩飾自己的工具。

我們總是對自己寬容,卻總對他人斤斤計較,無法容忍。

我們總是忽略自己的缺點,卻總對他人的短處,挑三揀四,說長道短。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尼采曾說過:不亂評價別人,不輕易對別人下判斷,不在人後說閒話。少去想別人如何,就是好人的做法。

每個人都有我們不知道的經歷;

每個人都有我們無法體會的痛楚

每一個笑臉的背後都有一個理由;

每一個虛偽的背後都有一段心酸的故事。

要賦有同情心和同理心,即不要輕意肯定,也不要隨意否定;

要懷有寬容與理解,懂得他人不得已的選擇,和無法言表的苦衷;

要學會分辯真偽,只要不是惡意的欺騙,笑而納之,又有何不可?

我是東方既白,歡迎聯繫和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