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考不上好高中,是要花錢“擠進去”?還是放棄?

相信作為家長的你一定有這樣的想法:我一定要讓孩子考上好高中。但是孩子肯定也會有這樣的疑問:我為什麼要考好高中呢?其他的高中不也能上嗎?這個時候你會怎麼回答呢?

記得一位土豪爸爸說了這樣一句話:

分數不夠錢來湊!無論如何要讓孩子上重點,不是指望他學得多好,而是為了以後一提老同學,個個都是行業精英,那他打造的這個關係網就非同一般了。在這個人情社會,就憑這一點,我覺得付出點代價也值了。

這話聽起來很扎心、功利味兒十足,但也反映了某種真實。不可否認,重點高中的教學資源會更加的豐厚。

如果考不上好高中,是要花錢“擠進去”?還是放棄?

之前北師大就對此做過一項特別有意思的調查:那些清華北大的大學生,小學和中學是否來自名校?這個調查持續了半年,結果也不出意料:很多清北的學生,小學和初中都籍籍無名,但是高中,毫無例外的都出自名校。其實小學和初中是否是名校,對以後的成才影響可能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大,但是高中非常重要。

好高中究竟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呢?

優質的師資力量

很多超級中學的重本率達到80%,意味著在這裡你只要跟著老師走,上一所不錯的211是完全沒問題的。稍微努力一點,一個重點的985就不是太難。而很多普通中學,經常會出現全校沒有一個人可以考上本科一類大學。這的確有生源質量的因素,但也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成果與一批優秀的教師是分不開的。
一所優秀的高中,哪怕是普通班,教師的水準也是相當之高。而且教學安排會非常合理,張弛有度,學校既不會對學生放任不管,也不會壓榨學生所有的時間,我對這一點深有體會。
我曾親眼見到優秀高中的很多老師,在辦公室裡會看英文的原版文章,會寫自己的學術論文,會對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縝密的總結並整理成文。這樣的老師會不斷充實反思自己,會時刻修正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會因材施教,會不斷提升。更重要的,這代表了一名教師對自己的職業的無限熱愛。有了這樣的熱愛,無論是剛剛入職的新教師,還是工作了三十年的老教師,都會抱有同樣對教學的熱忱,教育質量自是毋庸置疑了。

濃厚的學習氛圍

你交際圈子的水平,基本上決定了你自己的水平。
在一所超級中學讀書意味著,你的周圍會生活著很多學霸。
你可以每日目睹他們雷厲風行的作風,周詳縝密的學習計劃,細緻入微的個人習慣。耳濡目染的作用絕對是顯著的,說不定哪一天,某位學霸的某個做法就啟發了你學習的思路,讓你 發現一個全新的學習方法。更何況,如果你周圍都是努力用功的學生,那麼你就算曾經再放浪不羈,也會慢慢開始學會沉下心來學習的吧。
也許,你還可以與他們交流一下人生目標之類的話題。他們大多有著極為強烈的目標和超凡的執行力,與他們在一起,你也會有一種境界上的全然提升。
你要記住,和你生活在一起的,會是你的同齡人中最優秀的那一批。與他們一起待上整整三年,對你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如果你身邊的只是很多與你同層次的人,那麼你不知不覺中就會接納這個層次,沒有任何更上一層樓的激勵。你的談吐,你的觀念,你的生活的一切都和他們一樣;到最後考的分數,也只會和他們一樣。

‍開明的管理理念

很多超級中學社團活動、學生會、課題研究、選修課等等都是校園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雖然它們所佔的時間比重不會太多,但終究會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恰恰在這些重點學校才有試點的可能性,越是普通的學校,則越嚮應試教育靠攏,甚至到了最末流的學校,連“應試教育”四個字都無從談起了。
越是好的中學,能以一種開明的態度對待學生:不抓早戀,不搞激情跑操,不干涉學生的選擇。這些理念給了學生很大的自由空間,讓他們今後走出校園的同時,也變成了一個獨立而完整的人。學校帶給我的除了優異的成績,還有今後對一生的影響。

‍良好的校園秩序

重點中學的打架,抽菸,賭博,作弊等行為,要遠少於其他普通中學。這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安分守己的,偶爾有一兩次這樣的行為,也會因學校的嚴厲處置而絕跡。好的校園秩序,營造了好的名聲,從而吸納進了更多的守己的好學生。良性循環。


針對所有讀到這裡的人而言:
如果你在初中放浪不羈,希望在高中洗心革面,請選擇一所優秀的高中作為你的奮鬥目標。
如果你曾經遭遇過校園暴力,請進入一所優秀的高中,這更是你安全的庇護所。

‍開闊的眼界

我有一個高中學生來自南京某超級中學,認識他之前我從來不知道這個世界上可以有人在小小年紀參加各種高水平的比賽,可以有人精通英語,MATLAB,天體物理等等對於一個普通高中生略顯晦澀的知識。多元化的環境,多種多樣的人,讓你的眼界不再侷限於書桌前的一畝三分地,讓你能夠抬起頭來,以一種更加寬容而平和的心態,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看待形形色色的人。
這些人還可以激勵你去在學校課業外充實自我,去形成自己獨立的思考。漸漸的,你所懂得的東西也不再只是課本,而是更多的課本外的知識。

‍豐富的機會

很多重點中學與國內外的許多優秀大學簽有合約。如果你排名相對靠前(不同學校要求略有不同,最低可到前80%),而且不願意走高考這條路,就可以報名這些國內外大學的自主招考。而且普通學校很少能接觸到非常有用的信息,比如自招報名,優秀中學生夏令營之類的。就算你再想把握機會,但你不知道有這麼個機會,也是毫無意義啊。


有一年復旦大學在上海本地招生中80%是通過自主招考的渠道,這裡面的學生無一不是來自超級中學。
當然,我並不是說普通高中就有多麼不好,只是相比於一所好高中而言,它所能給你的相對較少。

孩子進入好高中跟不上怎麼辦?

有家長問:重點中學這麼好,但是我就怕孩子進去跟不上怎麼辦?有的時候在裡面壓力太大也不是一件好事兒。

如果考不上好高中,是要花錢“擠進去”?還是放棄?

確實是會有這樣的孩子,感覺在重點中學裡壓力太大,找不到存在感,因此更偏向普通高中。在普通高中裡他們能獲得自信,能獲得矚目,因而發展的也會更好。這樣的孩子有,但是並不多見。

還有很多孩子是因為到了重點高中激烈的氛圍中,一時間沒有轉換過來,相當抗拒,所以非逼著父母轉到普通高中去了。然而到了普通高中呢?好多都放飛自我了。壓力大有時候不見得是件壞事。

父母如果真的怕孩子壓力大跟不上,更多的不是為他們轉學,而是應該積極地去開導他們,告訴他們有呆在這裡的實力,從而逐步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努力地去適應,而不是想方設法去逃避。

就像鄭州一位校長說的:

“如果你的孩子是動車車廂,那就要掛到外國語、一中、省實驗這些動車車頭上,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個卡車車廂,那就掛到我們學校這個卡車車頭上去,卡車車廂掛在動車車頭上會被拉零散,動車車頭掛在卡車車頭上,我們也拉不動。最好的學校不一定適合你,適合你的學校才是最好的!”

普通高中就一定不行嗎?

事實證明這並不是一定的。我也見過一些普通高校的學生三年磨一劍考上好大學的,甚至有開明的家長聽從孩子的意願把孩子送進了職高。

如果考不上好高中,是要花錢“擠進去”?還是放棄?

一位把孩子送進職高的高知媽媽這樣認為:時間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是最重要的。如果用三年的時間去學習那些孩子不喜歡也學不好的內容,那這三年基本上就是虛度時光,我覺得,那還不如把高中的三年,用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他們比較篩選後,選擇了工藝美術學校。事實證明,孩子學得很快樂,達到了最好的學習狀態。

對有學習潛力的孩子,幫他上重點高中進一步激發他的潛力;對更願意在其他方向上嘗試的孩子,讓他放手去嘗試。然而難的是,只有極少數願意附身傾聽、真誠瞭解的父母能區分這兩點。

有很多孩子雖然上完了大學,但是學的是自己不喜歡的專業,畢業後又不想從事這一行,一兩年內都沒有合適的工作。

等他們回過頭來抱怨當初沒有學自己的興趣的時候,無一不牽扯到自己的父母。

“父母不讓我學,說沒用。”

“當初心軟,他們讓報啥報啥”

“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歡啥,隨他們。”

說出這樣的話,不可謂之不悲哀。所以正如網上的一位作者所談的那樣:

第一、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不要走不必要的彎路。

第二、要培養孩子的自信,關注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而不是等到結果糟糕了才開始著急。

第三,客觀地看待孩子的潛質,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在他身上。

這三點合成一點,就是愛,無私的愛。

希望各位父母都能明白這一點,當然也希望同學們也能努力不減退,為了自己,為了父母,為了心中從未破滅的夢想,為了眼前咫尺可現的目標,夢想高中能憑實力如願以償,來年可以不留遺憾。

本文部分素材來源於:互聯網。由天津新文達教育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 文章內容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