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為什麼你容易被套路?這6個心理因素在作怪

一直覺得自己是個不容易被銷售洗腦的人,前不久看了《影響力》這本書,才發現不知不覺中了不少招。

為什麼有些人就是那麼有說服力,為什麼有時上當了自己還無法察覺,我們順從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心理?這些心理是怎麼被不懷好意的人利用,又該怎樣合理運用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幫助我們擴大影響力呢?這就是《影響力》這本書要解答的問題。

《影響力》:為什麼你容易被套路?這6個心理因素在作怪

之前因為肩頸痠痛,我去了一家知名的連鎖按摩店體驗,當時覺得服務態度親切,價格也還合理,加上可以邊按摩邊午休,就辦了肩頸項目的次卡。然而沒想到,奔著肩頸按摩去的我,卻在這家店的其他項目上花了上萬。

最後我把這張卡打折轉出去,換了一家專門做肩頸按摩的小店,才算是真正離開了他們的銷售轟炸。回頭想想,我究竟是怎樣一步步上套的呢?之前還有點莫名其妙,看了這本《影響力》,我才不得不佩服銷售們巧妙使用的心理技巧。

《影響力》這本書的作者羅伯特.西奧迪尼博士是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他長期從事說服和順從行為研究,併為谷歌,微軟,可口可樂等知名公司以及重要政府部門做培訓。他還非常注重把理論和實踐結合,專門“臥底”房地產和汽車銷售商去偷學招術。

書中,羅伯特博士從心理學角度剖析了我們“被說服”的原因,最後總結出了六個因素:互惠,承諾,社會認同,喜好,權威和稀缺。我們一個個來解釋下。

1, 互惠

互惠心理是指,當別人給了好處時,我們通常覺得應該做點回報,否則會有虧欠心理。這本來是有利於社會生活的共識,卻反而容易被有心之人利用。

精明的銷售會在提要求前先硬塞點小好處,哪怕一朵假花,都可以提高對方順從的概率。比如商店的免費試用,表面上是介紹商品,實際是為了讓人們用過後產生虧欠感,本來沒有購買慾望的客人,也會因為不好意思而買下點什麼。

互惠原理還有種用法,就是先提一個過分的要求,對方當然不會同意,然後主動讓步,這樣對方通常會不好意思再拒絕。比如要借50元,可以先請求借200元,在對方拒絕後再讓步,借錢成功的概率會大大提高。

《影響力》:為什麼你容易被套路?這6個心理因素在作怪

2, 承諾

我們潛意識總想要保持言行一致,因為社會普遍認為這樣的人更可靠;而當我們因為某些原因沒能實現承諾時,通常會揹負精神壓力,尤其是公開做出承諾,或者付出巨大努力後。

銷售們很會利用這種心理:先提出很小的要求,誘導你公開做出承諾;再基於這個承諾操縱你答應更大的請求。

比如有些汽車銷售會先用低價吸引客戶,然後帶著用戶填寫各種表格,討論各種貸款條件,試駕等等,總之就是讓客戶不斷地主動做出承諾;然而到了籤合同的一步,銷售就會用巧妙的藉口補上一些金額,這時哪怕不是低價,客戶也通常會接受,畢竟是自己主動想要買車的。

不僅僅是買東西上當,盲目追求“一致性”有時甚至會讓人生陷入泥潭,比如我們會奇怪,為什麼有些好女孩就是無法和渣男一刀兩斷呢?因為她們在朋友不看好時做出了承諾,並且付出了巨大努力,潛意識裡就總想證明自己的選擇沒錯,於是當渣男來求複合時就很容易說服自己去接受。

《影響力》:為什麼你容易被套路?這6個心理因素在作怪

3, 社會認同

去年韓國幾位明星接連自殺,大眾的關注點都在指責“韓國娛樂圈的黑暗”,但2個世紀之前就有類似的現象:因為《少年維特之煩惱》這本暢銷書中男主角自殺的結局,歐洲就出現過自殺潮。

為什麼自殺案件會在特定地區一段時間頻繁發生呢?社會心理學家的解釋是“社會認同”。因為我們總在觀察和模仿別人的做法,看到大家都在做就覺得是對的。

尤其當自己不夠確定時,更會去尋找支持行為的“社會證據”。比如一些本來就身心備受折磨的人,看到和自己境況相似的人選擇了“自殺”這條路,也會去仿效這種做法。

有些商家則會用偽造的“社會證據”來操縱用戶心理,比如調酒師會在自己的小費罐子裡事先放幾張錢,讓酒客覺得必須給小費。再比如有的店故意僱人排長隊,營造出火爆的場面來吸引路人;或者在街頭假裝找普通路人做採訪,其實都是托兒在擺拍,目的是拉近和觀眾的距離。

《影響力》:為什麼你容易被套路?這6個心理因素在作怪

4,喜好

我們更容易答應自己熟悉和喜歡的人的請求,而這種心理也成為了商家們用來做生意的方式。

比如靠著大量零售網點營銷的特百惠公司,就採用了一種特別的方式——家庭聚會。主人邀請朋友來看特百惠產品的展示,每賣出一件產品,她就能從中抽成。因為“友誼”的關係,朋友通常都不好意思拒絕。

我們會因為對方的外表魅力,或者是在觀點,興趣,背景等方面的相似,產生好感;哪怕是很小的相似點,比方星座,飲食習慣等,也能帶來積極的回應。因此銷售機構會專門學習“模仿和迎合”顧客的身體姿態,語氣,口頭表達等來獲得好感。

有心之人甚至會故意造假去營造一種“我和你是一夥的”的感覺,比如銷售會假裝站在客戶的角度,和老闆去爭取一個好價格,最後老闆唱了白臉,但用戶還會信任銷售。所以那些聲稱“跟你一樣”又對你有所求的人一定要小心提防。

《影響力》:為什麼你容易被套路?這6個心理因素在作怪

5,權威

聽從權威很多時候確實有用,因為他們大多經驗和知識更豐富;但如果不假思索地盲目服從,就會給騙子可乘之機。他們會故意用上代表權威的符號——頭銜,衣冠,或者高大上的身份介紹……這些包裝會讓對方順從的概率增加。

我們尤其容易相信“專家”,因為他們在我們不熟悉的領域有發言權。於是保健品廣告常常會讓演員裝扮成醫生的樣子來介紹,這種權威必須分辨清楚。

前不久有位知名主持人代言了一款理財產品,結果產品暴雷,購買者紛紛去罵主持人。其實本來主持人就在理財方面就不具備專業性;而就算是理財專家,也不一定是靠這個產品致富,只是拿了廣告費而已。

想要分辨是不是真正的“權威”,可以問自己這2個問題:首先,這個權威有沒有資格來談這個問題;其次,這個權威說的是真話嗎?是否因為利益而說出虛假信息。

《影響力》:為什麼你容易被套路?這6個心理因素在作怪

6,稀缺

人類本性害怕失去,因此普遍覺得:某個事物機會越少,價值似乎就越高。廣告商也喜歡用“稀缺”來做宣傳。

商場裡常用手段就是“數量有限”。比如某件商品在打折出售,如果存量充足,大家就不會在意;但如果宣傳“數量有限”,甚至你感興趣的某件商品要從其他倉庫調貨,顧客就會急切地想要購買,甚至不惜先付定金。

另一個策略就是“時間有限”,比如雙十一打折時,商品下方會用紅字標註倒計時,就是要告訴你——趕緊下手,否則就錯失了大好機會。這種方法可以防止顧客思前想後。

“稀缺心理”同樣可以解釋“為什麼越禁止越叛逆”:一對戀人因為父母阻擾,感情反而更加堅定,甚至急迫地要結婚。因為這意味著自由受限,為了捍衛自由,人們就越發不願意放棄。但實際上“稀缺”只是一種感覺,這個東西本身並不會因為“稀缺”變得更好。

《影響力》:為什麼你容易被套路?這6個心理因素在作怪

現在再回頭去看那家按摩店的銷售方式,基本每條都佔了。

1)滿足喜好:一進門會親熱地喊暱稱,店長和經理會來查看你的情況,實際上是打探背景,尋找共同點,比如用“老鄉”來套近乎;之後安排按摩師,在按摩過程中再找機會溝通,如果聊到喜好之類的,也會不斷迎合你的喜好。而且每逢節日時,會贈送好友體驗券,用社會紐帶的方式去獲取新客。

2)利用“互惠”:比如在辦肩頸項目時會送其他項目體驗券,一般人都會去嘗試,而一旦嘗試就半隻腳走到圈套裡了。你可能在試用後產生興趣,但並沒有辦理的強烈慾望。這時按摩師就會叫來經理和店長,轟炸式的介紹這個項目並給出一個過高價,然後詢問你不滿意的原因。當你回答“價位不合適”的時候,對方就會“為難地”一再讓步,試探你的心理價位,這樣你通常很難再拒絕。

3)權威力量:如果你對試用沒有表現出興趣,她們還有新的方法。在按摩的時候,經常會來一些所謂中醫藥背景或者皮膚健康方面的老師,帶著儀器給“特別客戶”免費檢測,然後指出你的健康問題,建議你辦項目。但其實美容院大部分按摩師都沒有受過太多專業培訓,很多甚至沒讀過大學。

4)稀缺效果:這些“老師”會不斷暗示你潛在的身體危險,然後舉出各種沒重視後變嚴重的例子來“嚇唬”你,目的就是告訴你辦卡的緊迫性;另外一種方法就是節假日限時打折,但只能購買套餐,其中通常附加了其他項目。

《影響力》:為什麼你容易被套路?這6個心理因素在作怪

這樣一系列的方法下來,你通常會莫名其妙地辦一堆不需要的項目,回過神來才發現已經投入了不少。看來,“順從”還真的是悄無聲息啊,

當然,前面說的這些心理技巧也都可以正面運用。比如“承諾”這一點可以在引導孩子的時候使用。如果希望孩子真心去做某件事,不要靠禮物或者威脅,而是要讓他們主動承諾,付出努力,這樣他們就會從內心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確的,並且不管外部環境怎麼變化都會堅持。

說了這麼多套路,並不是說要去質疑所有營銷,而是要學會分辨哪些是真實正面的影響,哪些是虛假誤導的信號。如果你發現自己在交談中在短時間內情緒高漲,可以深呼吸暫停一下,想想對方是否用到了以上6種心理暗示,認清了它們的本質後,我們就可以更有力量的去抵制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