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外廬:談談晉劇

談談晉劇

侯外廬

侯外廬:談談晉劇

晉劇是北京觀眾所熟悉、所喜好的一個劇種。記得1957年晉劇來京演出時,一位年長的北京家庭婦女,對我發表了長篇的評論,她能比喻過去許多老藝人在京演出時所表演的特長、特點以及和京劇的關係。她能說丁果仙同志年輕時期唱腔繞樑的造詣、以及三兒生、毛毛旦、說書紅等藝人所獨具的特長。她為那次在京演出時角色不齊而表示急需培養後進。這次山西省晉劇青年演團的演出,北京觀眾當會看到在角色方面的培養已經有了初步成效,因此,我先談談晉劇的角色。


晉劇和蒲劇、秦腔,特別是和同州梆子,淵源關係有深長的歷史。這些劇種的根底都很厚,例如角色中除與其他劇種相同的,還有中間性的角色如“梵王宮”的花婆〉是老旦與老生的中間角色,“打漁殺家”的蕭恩,是黑頭與老生的中間角色,此外“生”一角介乎文武生之間,如“探窯”中的呂蒙正,而“斬單通”的單通一角在黑頭行中也比較特別。我過去問過已故的三兒生,這樣的角色如何培養,他說,這要從角色的全面培養著手,非有長期的鍛煉不能辦到。他舉出他演的《寧武關”為例,說明不但要熟練唱功與武功,而且要掌握崑曲的唱功以及在晉劇中表演的特殊唱法。他還說道,梅蘭芳先生為了他演出這一齣戲,而特贈以白色戰袍的行頭,戰袍還留得作為紀念。一個劇團角色的配套成龍,如同部兵種的協同作戰,因為劇情的多面性與獨特性,角色的整套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從山西青年晉劇團這次演出,已經看出他們在這方面多力的成果,對於進一步地發揚傳統歌舞劇,是有光明前途的。


其次,晉劇的唱腔和特種演功,也有多年積累的經驗,豐富多彩。例如“二音”一道,是別的劇種不多見的。郭蘭英同志最近排的歌劇“竇娥冤”,運用了這一腔調。過去老藝人毛毛旦是以“二音”的特長著名一時的,如他演的“送燈”,幾乎一半唱腔使用“二音”,其他如“起解”和“撿柴”也使用很多的“二音”代替花腔。反之,如果一個角色不會唱“二音”,便是大的短處,如過去蓋天紅因不長於“二音”,就在群眾中造成了一種演技不柔的評價,我會有一次看他演出“二進宮”,當他在坐殿一段唱“老楊波坐金……”接不上“二音”時,臺下聽眾議論紛紛,評價不休。又例如特技功夫,這次演在“小宴”中的翎子功,在“殺官”中的椅子功,不過是特技中的片斷功夫。這些傳統演技的鍛鍊和深造是值得大力注意的。


至於唱腔的特點,郭蘭英同志曾以一個“甜”字來形容,這當然有一面的道理。我看,與說“甜”味,不如說五味俱全。再如這次宗程玉英派的王愛愛的“連珠腔”(一名嗨嗨腔)的味兒是一個清脆的脆宇。就“捉放曹”中丁果仙的一段唱腔味道來說,唱是“多蒙受老丈美意大,好意兒反作了惡冤家,淚汪汪難說知心話,你休怨我陳宮……(接武場的五金錘)你怨他!”這四句唱詞和表情,每一句都有一種獨特的唱法與表情,第一句是從回馬勢“老丈呀”叫板唱起,表現了感恩的情感;第二句以悠揚的腔調錶現出悔恨的情緒;第三句轉為悲切而悽泣的唱腔,第四句更以憤恨的腔調,配以武場的音樂,表現出怒火難抑的情感。無疑地丁果仙同志在傳統的演技上有所加工和提高;但從滋味兒說來,好就不僅“甜”味可以表達,而是濃淡、甜、酸配味,盡共烹調之功吧?這次青年演員馬玉樓學習了丁果仙的不少唱法,深造下去,前途無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