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中運氣最好的三位,竟然全在東吳集團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縱是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諸葛孔明,也會在上方谷驟降大雨時,發出這般無奈的悲嘆。若是沒有這次雨降青霄,司馬仲達必然火葬於谷中,四海江山又豈能歸晉所有?

雖然上方谷一戰是《三國演義》中杜撰的一場戰役,卻也體現了幸運值在當時亂世中有著很重要的意義。若拋開演義,回到正史,也有那麼三個人是被上天選中的寵兒。


三國之中運氣最好的三位,竟然全在東吳集團

孫權

同劉備白手起家及曹操南征北戰不同的是,孫權坐鎮江東則完全倚仗於出身。

東吳集團的創始人孫堅,起兵於黃巾作亂,縱橫於群雄討董。江東子弟兵的名聲,正是在諸侯討伐董卓時打出來的。所以孫堅死後,他麾下部眾都心甘情願地跟著孫策繼續建功立業。

孫策接手孫堅的部眾之後,迅速發展壯大自己的隊伍,到處攻城拔寨,打下了江東諸郡。遇刺臨死前,將大權傳給弟弟孫權,後者才得以坐享江東。所以孫堅是創始人,孫策是奠基人,孫權則是接班人。

若是再有人問起陳勝當年的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想必孫權會毫不猶豫回答:寧有種。


三國之中運氣最好的三位,竟然全在東吳集團

周瑜

作為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之一,赤壁之戰成就了周瑜的千古美名。北宋大文豪蘇軾有詞雲:“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提起赤壁之戰,就不得不提東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七星壇祭風,神鬼莫測之術著實讓人歎服。沒借到風前,周瑜還特地嘔了幾兩血,可見當時東風的重要性。

也許你會說,既然言正史就不要提演義。那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身為唐朝人可沒有讀過明朝人寫的《三國演義》,他依舊提出東風在赤壁之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雖然現代氣象學家說,長江中下游地區在冬季也會颳起東南風,不過三國時可沒有天氣預報。倘若當時真的沒有颳起東風,周瑜戰死,小喬被俘,那麼銅雀臺中的小喬也只能流淚抱怨:都怪周郎死得早。


三國之中運氣最好的三位,竟然全在東吳集團

陸遜

陸遜最經典的一戰,便是火燒連營的夷陵之戰了,然而這場戰役的運氣成分卻是最高的。

夷陵之戰前,劉備準備伐吳時,諸葛亮與趙雲都是堅決反對的,而魏延需要鎮守漢中,這導致劉備此戰沒有稱心如意的武將可用。不過劉備依然信心滿滿地帶著那些不入流的將領,大舉進攻東吳。

酷暑炎熱,劉備選擇在山林中安營紮寨,所謂連營七百里。這種紮營的方式,打破了兩軍對峙的局面,陸遜順手就是一把火,蜀軍幾乎全軍覆沒。連營紮寨的低級錯誤,連曹丕都看得出來: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此兵忌也。—《三國志·魏書·文帝紀》

可見劉備輕敵之心太重,就算逃回白帝城後,也在發呆感嘆自己會敗於陸遜之手。若是諸葛亮隨軍出征,縱是不勝,也不會遭此慘敗。


三國之中運氣最好的三位,竟然全在東吳集團

三國時期,最不缺文武韜略的能人異士,不過成大事者,亦不可違天意。諸葛亮逆天北伐,縱然鞠躬盡瘁,終究未能勝天半子;周公瑾赤壁拒曹,雖是兵少將寡,依舊成功贏得此戰。可見運氣有時候比能力更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