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語文教師要有點激情(岳陽縣一中 吳標華老師)

前幾天,在某縣

分享:語文教師要有點激情(岳陽縣一中 吳標華老師)

擔任招教評委,聽了十幾堂語文課。其中不乏佼佼者,但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沒有激情。魯迅的《雪》本是一篇感情濃烈的散文,對南北之雪的喜愛,對人生理想的追求,洋溢於字裡行間,很能打動讀者。教這樣的美文,重要的不是條分縷析,而是傳達出作者的生命激情。可惜,十幾位教者無不平平淡淡,連有感情的朗讀都沒有聽到。

語文教師要有點激情,這是由語文的科性特點決定的。教語文,就是教一篇篇的課文。而這些課文都是作者面對這個世界的感動,是作者身處紅塵的愛恨情仇,有著明顯的感情傾向。可以說他們都是在激情的驅使下拿起筆的,而當他們放下筆時,這種激情也就成了文章的血肉和靈魂。不用說那些感情濃烈的記人敘事的散文,就是那些貌似平靜的說事明理的文章也莫不如此,《南洲六月荔枝丹》充滿著對祖國物產奇異的自豪,法布爾的《蟬》則洋溢著對於生命的深深的愛。

教這些課文,首要的是要傳達出這種激情,並用這種激情去打動學生,讓學生與課文相融與作者共鳴,從而產生學習的熱情探究的渴望。如果按部就班條分縷析,那麼這些鮮活的美文就成了解剖臺上的乾屍。

要傳達出這種激情,要有抑揚頓挫的語調,要有繪聲繪色的表情,要有傳神賦形的動作,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作者同樣的激情。否則,所有的傳達都是裝腔作勢譁眾取寵,只會讓學生起雞皮疙瘩。當激情洋溢於心,一顰一笑,一舉一動,無不傳情達意,無不樸實自然。

但是,激情不是想有就有想來就來的,它是長期的人格砥礪精神修煉的結果。語文教師的激情源於對職業的崇高認識,源於對理想的執著追求,源於對生命的大徹大悟。

語文教師應該愛學生愛學校,愛祖國愛人民,愛他人愛自己,愛人生愛自然,愛每一個早晨和黃昏,愛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有愛,才有激情。

語文教師也許地位不高,但應有放眼天下的胸襟。語文教師也許並不富有,但應有惠及蒼生的弘願。語文教師也許貌不驚人,但應有超凡脫俗的氣質。語文教師也許才不出眾,但應有熊熊燃燒的詩情。語文教師也許受著這樣那樣的束縛,但想象的翅膀應該飛越所有的時間和空間。

語文教師應該風流儒雅書生意氣,應該清新飄逸積極樂觀,應該蓬蓬勃勃瀟瀟灑灑。真正的語文教師應該是精神的感性的,是真正意義的詩人,甚至是徹頭徹尾的瘋子。唯其如此,方可激情滿懷。激情其實是美德之樹開出的絢麗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