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淚為何物

人至動情處,莫若灑淚。「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其實,哭泣這件事,是不分男女老幼也不分喜怒哀樂的,除去生理反射外,但凡情不自禁,忍無可忍,那無色透明的弱酸性液體就要往外湧,只不過程度及表現方式不同而已。

問世間淚為何物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

就程度而言,輕者淚光閃爍,重者熱淚盈眶,更有甚者則淚如泉湧。「文革」期間,人們的情感壓抑已久,電影《賣花姑娘》的上映,恰好為情感的釋放打開了閘門。記得該片初映時,入場觀眾盡皆落淚,滿座皆悲的情景,讓我想起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詩句:「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文化藝術喚起的心靈感應能讓人動情若此,突遭變故的現實之殤更加讓人刻骨銘心。1976年初,周恩來病逝的噩耗傳來,神州同悲,萬民涕泣,淚水灑遍大江南北,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哭情別景至今記憶猶新。汶川大地震發生後,面對這場人類史上少有的悲情壯舉,人們無不為之動容,舉國飛淚的場面前所未有。以上兩類,當為「灑向人間都是愛」的大感動。

《水滸傳》將哭泣分為三類:有淚有聲謂之「哭」,有淚無聲謂之「泣」,無淚有聲謂之「嚎」。哭泣的表現方式,也是多姿多彩的。譬如,眼眶潤溼,轉過臉去不忍再看,這叫惻隱之淚;為了不惹親人傷心,強抑酸楚,這叫咽淚裝歡之泣;淚水在眼眶裡轉,欲零還住,這叫纏綿之淚;滿臉無辜,哭聲漸次上揚,這叫委屈之泣;無顏相向,垂首哽咽,這叫愧悔之淚;笑靨如花,淚流滿面,這叫喜極而泣;兩眼發直,淚水如斷線珍珠,這叫怔忡之淚;捶胸頓足,一把鼻涕一把淚,這叫悲憤之泣……不同方式的哭泣,反映的情感也不同。歸結起來,不外乎傷心與高興兩種,而以悲痛為多。屈原淚灑汨羅,是因為愛國反遭奸讒,問天天不語;賈誼淚盡而亡,是因為他秉性高傲,不肯屈服於命運;孔子連呼天喪予,是因顏回短命而亡,乃痛失得意門生的惋惜之慟;阮籍大放悲聲,是因為內心一片荒漠,乃感懷時世的「窮途之哭」;黛玉拋珠滾玉,是因為「今生偏偏遇他」,乃痴情傷感之淚;領獎臺上抹淚,當是酸楚與喜悅並湧、汗水與淚水交融之哭。凡此種種,大多出於或悲或喜的真性情,但也不乏別有用心的假慈悲。譬如,南朝時的劉德,為邀寵升遷,竟拜在宋孝武帝愛妃的墓前嚎啕濺淚,如喪考妣,不久被提升為豫州刺史;三國時的周魴,為行詐降之計,又是哭訴表白,又是拔劍欲刎,最終消除了曹休的疑忌,引曹軍入東吳之圈套;清朝末年的榮祿,送別被削職的翁同龢離京時淚流不止,路人以為他同情變法,豈料回過頭來,即奉慈禧之命搜捕維新人士,囚禁光緒帝於瀛臺,「戊戌變法」遂告夭折。

在詩文中,有關哭泣的典故不勝枚舉,灑淚遣情的詩句不知有幾多。杜甫一生顛簸流離,語涉哭泣的詩句俯拾皆是,1400餘首杜詩中,含有哭詞淚語的近200首。

諸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路衢惟見哭,城市不聞歌」;「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等。杜甫長歌當哭,憂國憂民情懷溢於言表。其它名句如,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蘇軾「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歐陽修「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范仲淹「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劉克莊「白髮書生神州淚,盡淒涼、不向牛山滴」;朱淑真「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柳永「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晏殊「未知心在阿誰邊,滿眼淚珠言不盡」;王實甫「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曹雪芹「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等等。

史上最震撼人的哭泣莫若倉頡造字。文字符號的出現,是人類從矇昧走向開化、由野蠻走向文明的重大事件,足以驚天動地,以至上天落雨為粟(穀雨的由來)、鬼神為之嚎哭。這無疑被蒙上了濃厚的神話色彩,但從結繩記事、契木為文,到摹狀為符、刻字傳書,卻不失為歷史真實。《說文解字序》雲:「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漢字不可能是一人一時獨創,被尊為「造字聖人」的倉頡,很可能是整理漢字的集大成者。所以,荀子說:「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

史上最忽悠人的哭泣非孟姜女莫屬。哭倒長城的傳說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於史實來說,卻是個最忽悠人的故事。在《左傳》中,這段記述還屬於真人真事,女主角是春秋齊國一個貴族女子,因其夫杞梁伐莒中戰死而迎喪於郊。後經多個朝代添枝加葉的演義和編派,事發於春秋齊地郊野變成了秦代萬里長城;特指的杞梁妻變成了泛指的孟姜女;守禮的賢達女流變成了善哭的悲情苦旦,挑剔齊莊公禮數不周變成了聲討秦始皇重徭苦役。這個傳說最後版本的形成,揭示了口傳歷史「層累造成說」的密碼:事件發生的時間愈久,其細節反而愈清楚,離歷史事實也愈謬遠。

問世間淚為何物

史上哭泣時間最長的大約是秦庭之哭。春秋時期,申包胥前往秦國借兵救楚,秦哀公遲疑不決。申包胥「立依於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接連哭了七天。按理說,楚王昏庸本不該救,但有申包胥這樣的忠義之臣,讓秦哀公深受感動,為之詠唱《無衣》,表達「修我戈矛,與子偕作」、「修我甲兵,與子偕行」之意,於是發戰車500輛前往驅吳。楚國得救後,昭王表彰包胥,並問他有什麼要求,他誠懇地說,申某哭秦庭,全是為了救國救民。若要獎勵,恭請大王恩准,讓我返歸山林,以度餘年。

史上最傷人的哭泣應當是阮籍哭母。史書記述阮籍有三哭,一則為「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二則有「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三則是被世俗視為行止怪異的喪母而哭。《晉書.阮籍傳》記載,阮籍秉性極孝,但又不拘禮教,聽到母親將逝的消息時,與人對弈的阮籍不顧勸止,直至決出勝負才飲酒兩鬥,舉聲一號,吐血數升。殯葬時,他吃蒸豬,喝兩斗酒,訣別的話語說完後,又是舉聲一號,吐血數升,身體受到很大傷害,以至骨瘦如柴,幾乎喪命,真正是椎心泣血。

世上最動聽的哭泣是嬰兒降生之初啼,一如天籟,直達心扉;世上最幸福的眼淚是「喜極而泣」,酸中帶甜,令人迷醉;世上最不該發生的哭泣是「樂極生悲」,勸人有度,過猶不及;世上最聖潔的淚水是感恩之淚,敬畏生命,答謝贈予;世上最悲壯的哀聲是亡國之恨,哭天搶地,直擄血性;世上最寂寥的悲情是眾人皆笑我獨哭,皮囊同在,心膜兩隔;世上最蒼涼的悲愴是「欲哭無淚」,焦慮絕望,莫此為甚;世上最鬱悶的哭泣是飲恨吞聲,含悲忍淚,不敢聲張;世上最悽美的眼淚是「梨花一枝春帶雨」,楚楚動人,我見猶憐……

問世間淚為何物

問世間,淚為何物?直教悲喜相與。心理學家威廉.佛萊推測:淚水源於情感的累積,排出體外可恢復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有益於健康。真情的淚水來自內心感動,與慈悲相伴隨,與激情共瀟灑。清代劉鶚說:「蓋哭泣者,靈性之現象也。」當壓抑的心扉被撞開,脆弱的神經被碰觸,傷感的心絃被撥動,酸楚的穴位被擊中,凡此種種,「不拋眼淚也無由」。「為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艾青自問自答,吟出了人皆稱誦的當世名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