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賞白居易的《長恨歌》,從內容,藝術角度等分析,哪幾句感觸深?

淡定丫11


大家好,我是襟亞。老規矩:先回答問題,然後再慢慢解釋。

關於《長恨歌》感觸深的句子,從內容上我選以下五句:

1.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2.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3.梨園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4.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裡夢魂驚。

5.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從藝術角度上我選下面五句: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2.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3.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4.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5.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在我們分別分析這兩組選擇之前,先從整體上來看一看《長恨歌》這部作品。

《長恨歌》中的許多句子都是我們今天廣為熟悉的,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唐代陳鴻有《長恨歌傳》;元代白樸的《梧桐雨》,清代洪昇的《長生殿》都是以李楊之間的愛情悲劇為線索的著名作品。

今天,我們在京劇中欣賞的《貴妃醉酒》正是從《長生殿》改編而來的。

《長恨歌》是白居易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作者寫這部作品的時候大約35歲,文學技法嫻熟,敘議結合,語言精煉,佳句迭出。《長恨歌》的主題到今天還存在著不同的認識:一說表現的是李楊之間堅貞的愛情;一說是對唐玄宗重色誤國的諷喻;還有一說是前半部分批評唐玄宗重色誤國,後半部分歌頌李楊愛情。

至於到底哪一種才最權威,即便是在學術界至今沒有明確觀點。我們也只能暫時擱置存疑,接下來看我要說說我個人選這兩組句子的原因。

總體來說,從內容上選的句子主要是因為它們所表達的意思,讓我頗有感觸。而從藝術角度上選擇的句子,則主要是因為它們在技巧和韻味上對我造成了良好的心裡審美體驗。

(一):第一組的五句,從它敘述的內容上引發我個人的一些感想。

1.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唐玄宗李隆基後半生的不作為是令人痛惜的,他不知道自己的放縱會有招致多麼嚴重的惡果。看到這裡我覺得著急,作為後來人,我們知道安史之亂對於中原文明的破壞有多麼嚴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這個皇帝的懶惰誤國而無辜的丟失了寶貴的生命。

2.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軍隊對於玄宗的不滿終於發洩在了楊貴妃的身上,逼急了,沒有人還會憐香惜玉。李隆基在政治上的錯誤行為,終於復出了代價。君王又能怎麼樣,還不是水中的一葉舟船?

3.梨園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熱愛藝術不是李隆基的錯,錯的是他因此懶政誤國。多藏厚亡,甚愛大費,這兩句雖然悽慘,也是從辯證角度對李隆基的揭露。

4.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裡夢魂驚。

從白居易的筆下來看,楊玉環是非常愛李隆基的。哪怕在另外的一個世界裡,聽到他的消息還是那麼緊張,不管怎麼說,作為一個女人真摯的愛,還是令人動容的。

5.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這一句充滿了女性對於愛情忠貞的單純認定和嚮往,或許我也是女子的原因,明知它的不可行而心有慼慼焉。

(二):從對仗、韻律以及情感幾個藝術表現方面選擇的五句。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誇張和對比手法的使用非常的自然生動,作者寫作技巧上的高明令人歎服。

2.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這一句裡含著雨霖鈴詞牌的出處,“傷心”對“腸斷”精妙唯美。

3.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到了中唐,七言詩對仗工整,韻律和諧,這一句典雅優美的氣質已經非同凡響了。

4.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此後,這一句成了忠貞愛情的代名詞,說到《長恨歌》中感觸深的句子,恐怕少又人會不選上這一句。

5.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末了的這一句,是全文畫龍點睛之筆。生而為人孰能無情?有情就會有遺憾不是麼?(古漢語中的恨是遺憾的意思)

《長恨歌》的“歌”是一種文體,它歌的是“長恨”,這個“長恨”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作者的情感主旨。李楊的故事被寫的婉轉動人,但是今天的讀者又不能跳出歷史獨立只看它的愛情價值,所以《長恨歌》帶給我們的感受必將是複雜的;而上面所說的對於“長恨”主題的多種理解的產生也是事出有因的。

寫這篇回答的時候出了個小插曲,剛打了幾行字不小心按了發送鍵,接下來免不了手忙腳亂的補救。希望朋友們發文的時候可要小心了,不要出現我今天的這個錯誤!


襟亞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這是《長恨歌》裡最經典的臺詞,道盡人間情感的真誠所願!


情說感話2019


《長恨歌》是白居易的歌行體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常被誤為歌頌李楊二人的真摯愛情故事。其實,從“漢皇重色思傾國”和“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名句中可以探究出作品的主旨。

一 長恨的主角

從詩題看,這篇作品就是歌“長恨”,結尾也再次點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但是為什麼“長恨”呢?詩人並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通過對故事的鋪敘,一層層地展現出來,讓讀者自己去揣摩、品味和體會 ,所以,這首詩的主題就一直存在著不同的說法:一種認為,作品主要表現了李、楊之間堅貞的愛情,描寫二人死別後綿長的相思之“恨”;另一種認為,該詩前一半著力批判唐玄宗“重色”誤國,後一半對李、楊愛情大加歌頌,是多主題。但不論那種說法,李、楊二人都是“長恨”的主角——此恨綿綿無絕期!

二 悲劇的主角

從結構看,詩歌第一句“漢皇重色思傾國”,看似尋常,實際上起著統領全篇主旨的作用,已經為全詩定下了一個感情基調。“漢皇”(指唐玄宗)身為一國之君,不“重賢思治國”,而“重色思傾國”,褒貶之意已經不言而喻了。對唐玄宗的描寫都是圍繞“重色”二字來寫,不理朝政,放縱淫樂,樂極生悲,樂極生恨,天人永隔,長恨綿綿。但是,當悲劇的製造者,最終也成為了悲劇的主角時,讀者就更應該回過頭來思考這一悲劇的根本原因何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