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搖號上學成為常態,真的能促進教育公平嗎?

一個個隨機產生的號碼,一次次地把中國人的人生大事攥在手裡。



曾幾何時,與“概率”和“運氣”掛鉤的,是彩票和博弈;然而忽如一夜搖號來,從買車到買房甚至是現在的升學,一個個隨機產生的號碼,一次又一次地把中國人的人生大事攥在了手裡。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其中最受到關注的是第17條——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


而這“搖號上學”的一紙文書,伴隨著全國各地的搖號新政,真是讓數以萬計的家長輾轉難眠。


當搖號上學成為常態,真的能促進教育公平嗎?


01

搖號上學

時代夾縫中的成長與畸形


搖號這個活動,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這種歷史悠久的分配方式帶著“解決資源稀缺”以及“實現機會平等”兩個標籤,一直活在了我們的生活中,教育領域也不例外。


在中國,越是辦學有特色、教育資源豐富的學校,就會越受到家長的青睞,成為送子女入學的首選。然而“好學校”總是人滿為患的,所以以往的模式是,“好學校”會通過提前招生、競賽等方式進行“掐尖”選優。


總的來看,這部分篩選優質生源的學校,以民辦學校居多。


長久以往的篩選,這就造成越來越多的優秀學生聚集到一處,成就了“名校”與居高不下的“學區房”,也造就了“公弱民強”的局面。捉襟見肘的名牌學校、匱乏的教育資源,與暴漲的學生潮之間,長期以來一直是供需不平衡的狀態。於是老祖宗千百年來的智慧也被運用到了教育領域——不同於以前,這些可以篩選學生的民辦學校現在必須統一服從安排,一是不能提前招生,二是招人人數超過後必須進行電腦搖號派位,三是必須免試入學。


當搖號上學成為常態,真的能促進教育公平嗎?


02

月兒彎彎照九州,有人歡樂有人愁


有人評價“搖號上學”可能是近十來年教育改革中最大的進步——從宏觀上來說,不但可以控制熱點學校入學規模,還可以解決學區教育資源和招生數量不平衡的問題;


微觀上來說,每個孩子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不用“拼爹”拼媽”也不用被奧數班綁架,就可獲得等概率的機會去好學校讀書。


當“不患沒學位,而患分配不公”的機會真正落地實施,這項改革卻又存在著許多的爭議。


爭議一不看實力看運氣,以後要把上補習班的錢都用去燒香拜佛嗎?在樂學匯創始人張華看來,追求教育公平應該用更科學文明的方式,搖號的偶然性、隨機性太大,不適合教育這樣嚴肅的、關涉學生前途發展的事情。


“在所有關於‘公平’的探尋裡,搖號抽籤,永遠是最沒有爭議的那一個——因為它足夠粗暴,也足夠簡單。我想我們傳遞給孩子的價值觀應是努力就會有回報,而不是讓孩子因為運氣就對自己的奮鬥產生動搖。”


爭議二——如果教育的前提是公平,那麼公平的前提,是否應該是承認並正視差異?


中國青少年創新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橋達國際教育副總裁、軟雲科技研究院院長趙曉林提到,學生個體的差異化決定了教育必須要有差異化。

沒有差異化的教育不是成熟的教育,因此被搖號剝奪的教育選擇權應該還給家長和學生。這個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他們提出,教育應該要因材施教的行為,二者本不應該結合。


爭議三——除了公平,是否應該考慮先解決供需問題,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除了以上兩點,被大家討論最多的就是如何打破優質教育資源壟斷。


張華談到,能解決教育問題的根本措施是多建好學校、多培養好老師,而不是通過公平地瓜分少有的好名校唸書名額來實現教育均衡。


優質教育的稀缺不均衡,一直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育兒戰爭,已然演變為一個尖銳的社會問題。當“搖號上學”灌溉在焦慮上面,就成了80後、90後家長心的又一次“中年危機”——


昂貴的學區房,曾經是他們背在身上的千斤重擔,但也寄託了他們望子成龍的心願。當入學不費吹灰之力、任憑搖號的規則決定時,家長便愈發為孩子未來能實現階級躍遷而絞盡腦汁。你看,這就是中國教育的怪圈。


當搖號上學成為常態,真的能促進教育公平嗎?


03

掃清陳痾

政策影響餘韻長存


事實上,這並不是民辦學校“搖號”入學首次在業內出現。為了保證相對公平公正地分配教育資源,早在之前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南京、昆明、西安、東莞等城市教育主管部門都已經陸陸續續採用了電腦隨機派位的辦法,但執行方案卻不盡相同。


當搖號上學成為常態,真的能促進教育公平嗎?


不同於以往各地教育部門的小範圍嘗試,此次文件是由國務院直接下達。而下發之後,多地也都及時響應,立即調整了招生方案。例如銀川市,緊接著便將電腦派位和自主招生四六開的比例,調整為100%電腦隨機錄取,已完成的40%電腦隨機錄取結果不變,而原招生方案中60%通過面談的招生則已取消;


而寶雞市也緊接著發佈了緊急通知,市內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如果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那麼生源將全部實行電腦隨機錄取。


廣州、浙江、江蘇、上海、天津、陝西......搖號新政紛紛落地,山東省教育廳也發佈了《關於做好2020年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確規定:堅決禁止民辦學校掐尖招生。對於報名學生超過招生計劃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全部採取電腦隨機派位方式招生,不得要求家長提供其他任何信息。隨機派位招生由審批地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不得由學校自行組織,全程接受社會監督,派位結果即時向社會公開,堅決杜絕掐尖行為。

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未實行100%隨機派位錄取的,追究主管教育行政部門責任。

上海招生最新政策的相關熱點問題

當搖號上學成為常態,真的能促進教育公平嗎?


當搖號上學成為常態,真的能促進教育公平嗎?

當搖號上學成為常態,真的能促進教育公平嗎?

實施均衡分班 全面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


根據《實施意見》,按照區教育行政部門確定的就近入學招生範圍和招生計劃安排適齡兒童入學。實施均衡分班。全面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


民辦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由各區組織實施電腦隨機錄取。為確保公平公正,家長在市級平臺統一報名,電腦隨機錄取使用全市統一軟件,全程錄像,向市、區兩級教育行政、督導、監察部門以及學校家委會代表等公開,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民辦學校要在招生簡章中公開“三個承諾”,包括:不提前組織學生報名或變相報名,不舉行任何形式的測試、測評、面試、面談或調查,招生錄取不與任何培訓機構掛鉤。


家長可填1個民辦學校搖號 1個民辦學校調劑志願


2020年起,

上海將全面實施公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幼升小同步招生與2019年基本一致。小升初實施公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報名民辦初中如未被錄取的,將根據公辦初中已分配入學的實際情況,由相關區教育行政部門按照當年度區、校招生政策和細則安排入學。


今年上海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招生採取“分類計劃、分類報名、分類搖號、分類錄取”。有意願就讀民辦學校的,需要在“上海市義務教育入學報名系統”上填報志願。


家長可填報1所民辦學校參加電腦隨機錄取,並可填報1個民辦學校調劑志願。如民辦學校報名人數小於或等於招生計劃的,全部錄取;如民辦學校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5月18日-19日按分類計劃組織實施電腦隨機錄取。


同時,

上海市將平穩實施民辦一貫制學校直升錄取。民辦一貫制學校可設置小升初本校免試直升計劃和校外招生計劃,如本校直升意願人數大於免試直升計劃數,將由區教育行政部門實施電腦隨機錄取。


作為“不挑選生源的學校”可享受與公辦學校同樣的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名額分配招生計劃。


“校園開放日”網上進行 加強監督管理


今年所有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和有意願的民辦學校從3月21日起舉行網上“校園開放日”,開放時間不少於7天。上海各區將在區教育網站或微信公眾號集中公佈學校網上“校園開放日”時間安排和開放方式。


“校園開放日”不與招生錄取掛鉤,學校不得組織報名或變相報名,不舉行任何形式的測試、測評、面試、面談或調查,不收任何學生的簡歷等材料。


上海將加強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指導、監督和管理,特別是加強民辦學校電腦隨機錄取過程和結果的監督與管理。


上海市還將繼續加強違規招生舉報和查處力度,向社會公佈市和各區監督舉報電話,“入學報名系統”繼續開闢實名“舉報投訴”欄目。


招生違規情況將記入校長和教師信譽檔案,與職稱職級評定、評先評優相掛鉤。上海市教委將招生違規情況、對違規現象的監督查處情況納入對區政府教育工作考核,教育監察部門也將視情況予以處理。


浙江招生最新政策的相關熱點問題

當搖號上學成為常態,真的能促進教育公平嗎?


當搖號上學成為常態,真的能促進教育公平嗎?

當搖號上學成為常態,真的能促進教育公平嗎?

浙江《招生通知》共5個方面17條,其中涉及公辦義務教育學校的招生政策基本沒有變化,調整規範的主要是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招生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公辦學校要嚴格按照就近入學要求按學區招收學生。民辦學校在審批地範圍內招生;設區市教育行政部門批設的民辦學校招生範圍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但不得跨市域招生。


2、各地建立統一招生平臺,全面推行公民同招。公辦民辦學校同步報名、同步開展錄取、同步註冊學籍,基本流程和具體步驟由各地統一設定。各地建立統一的招生管理系統,公民同招由審批地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各地各學校招生報名時間不得早於5月份。


3、民辦學校報名超計劃的全部實行電腦隨機派位錄取。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報名人數超過核定招生計劃數的民辦學校,符合條件的報名人員全部實行電腦隨機派位錄取,核定的招生計劃數全部通過電腦隨機派位產生。報名人數未超過核定的招生計劃數的,一次性全部錄取。未招足的民辦學校補招時,如果報名人數超過補招人數的,也要實行電腦隨機派位方式錄取。


4、對特殊情況的招生錄取方式有特別的規定。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小學部學生可以直升。民辦九年一貫制學校其初中部招生名額多於小學部直升名額的,多餘的名額按民辦學校的招生錄取規則面向審批地統一招錄。藝術或體育專門學校按現行方式招生,可進行藝術或體育的術科測評,但不得組織文化科目考試,招生方案須分別報審批的教育及文化或體育等行政部門核准後方可實施。


2020年開始,普通義務教育學校停止招收各類特長生。


江蘇招生最新政策的相關熱點問題

當搖號上學成為常態,真的能促進教育公平嗎?


當搖號上學成為常態,真的能促進教育公平嗎?


當搖號上學成為常態,真的能促進教育公平嗎?

廣州招生最新政策的相關熱點問題

當搖號上學成為常態,真的能促進教育公平嗎?


當搖號上學成為常態,真的能促進教育公平嗎?

1、2020年起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數的民辦學校,實行100%搖號。


2、無寄宿條件不得跨區招生,有寄宿的跨區計劃不得超50%。


3、報名人數小於或等於招生計劃數的民辦學校,實行直接錄取。


4、報名系統根據民辦學校招生區域、學生有關信息(包括學籍、戶籍地址、居住證地址等信息)自動匹配符合條件的學校供適齡兒童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選擇報名,可填報1至2個平行志願。


5、九年制學校和十二年制學校(小學、初中為同一辦學許可證或在同一用地紅線範圍內的學校)初中招生時,應首先通過直升或電腦派位方式招收本校自願報讀初中的小學畢業生,具體辦法由各區制定;剩餘的招生計劃應公開報名。


6、從2020年起,全面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各區不得再核准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特長生招生計劃。


7、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行均衡編班,嚴禁舉辦重點班,包括以特長班、快慢班、“奧賽”班等。


8、未完成招生計劃的民辦學校可按各區規定進行補錄。民辦有兩次補錄機會。


9、市屬公辦外國語學校初中採取“學生自主報名,學校組織電腦派位”的方式進行招生。


可以預見,一個新政策引導下的“全民搖號上學”時代已經近在眼前。


當搖號上學成為常態,真的能促進教育公平嗎?


04

教育均衡,將繼續發揮威力


不管是此次發佈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還是更早公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民統招、免試錄取”的政策背後,都滲透著一個宗旨:通過重點深化考試招生、評價體系改革,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教育減負奠定基礎。


多校劃片、搖號入學本質上是對粗糙的免試就近入學政策的修正,將幾所層次不等學校的小學區合併成一個大的學區,在這個學區內搖號入學,也就是說,學區房和好學校之間不再劃等號。”


究其根本,社會管理不是追求一種表面的平均,而是追求內在的平衡的行為,這種平衡包括了資源分配的平衡和社會心理平衡。所以以“減負”為導向的基礎教育改革,確實能很好地實現這一目標。


一方面,幫助無力提供家庭教育的底層家庭獲得足夠多的教育資源;另一方面,是弱化學校教育強調家庭教育與素質教育,減輕父母和小孩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


基於這樣的背景,眾多業內人士認為,中小學生的減負教育、快樂教育、素質教育、遊戲教育、家庭教育等將蔚然成風,而“減負”與“綜合素質教改”也將持續成為中國基礎教育實踐與改革的中心。

當搖號上學成為常態,真的能促進教育公平嗎?


05

結 語


搖號,看上去搖的是一個孩子和一個家庭的未來,實際上搖的卻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未來。或許懷疑來自我國教育多年積重太深,但我們不能否認,能夠解決當下突出矛盾,並且做到相對公平,已然不易。


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言——至少我們應該相信,世界是一天天往好裡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