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校園貸你千萬要注意的那些事(二)

來源:搜狐新聞


警惕|關於校園貸你千萬要注意的那些事(二)

知己知彼方百戰不殆。 昨天的推送讓同學們初步知曉校園貸是什麼,今天,讓我們進一步瞭解校園貸的幾個經典案例及如何防範校園貸,從而讓同學們在遇到校園貸時機敏勇敢地說“不”。

案例一:平臺無良,詐騙氾濫

吉林長春警方破獲了一起特大“校園貸”詐騙案,此案涉及12省市的150餘名大學生。詐騙團伙利用學生的單純,打著“內部有人,貸款不用還”的名義組織起了一支具有傳銷性質的學生大軍,最終這些學生都被騙。不法分子實則利用這些學生的信息貸款,造成了學生拉下線騙學生的後果。

北京某高校的一名大學女生,邀請多名同學註冊借貸平臺賬戶,註冊後讓同學從平臺裡提現並交給她,最後卻卷錢消失。此外,該女生還借用他人的借貸平臺賬號申請貸款,至今也未還款。目前已有80多人涉及此事,被騙金額超60萬元。這個案例中,這名女大學生,也有可能是受害人之一。

這是一種典型的不負責任的做法,讓很多與貸款不相干的學生身陷其中。本質上,校園貸平臺的審核機制有名無實,監管形同虛設,只為最後催貸而生,這與非法組織一般無二。

案例二:校園貸只是表,高利貸才是裡

大學生尹同學在趣分期申請了分期產品,因為逾期,還要交滯納金。一算才知道,借款本金6000元,但是現在要還1.3萬,利息高達30%。這意味著,如果他在此平臺借款1萬,1個月後滯納金的利息金額就是10000*1%*30=3000元,一年就可滾到36000元,年利息高達36%。

在河南某高校大學生因無法還貸而自殺的案子中,其中有一筆8000元的“校園貸”債務,在半年內經過借款、還款、再借款,最後總還款金額竟高達8萬餘元。

要知道,年利息超過24%已不受法律保護,大學生在校園貸平臺貸款時一定要注意。

案例三:裸條害人不淺,或在暗中繼續

2016年,10G裸條資源事件曝光了多名受害女大學生,也曝光了校園貸背後的烏煙瘴氣,更曝光了校園貸行業中裸持借貸這條灰色產業鏈。

裸貸,改變了很多大學生的命運。合肥某職業學校 一大二女生通過裸貸借錢用來和男友花銷。借來自用的本金不到5萬元,一年不到,欠下的貸款本金已高達30萬元,本息合計更是達50多萬元。因還不起錢,其裸持身份證照片被曝上網,家人電話也被催債電話打爆。不得已,家人在報警同時,正在變賣唯一住房還款。

裸條事件發生以後,相關各部門已積極介入治理,但裸條資源仍舊在網上傳播,裸條借貸還在繼續,甚至還出現了脅迫裸貸女大學生“肉償”的事件。

似這種情況,如果監管力度不夠,監管不到位,沒有相關法規,定還會在暗處繼續滋生。

案例四:賭球炒股,殆誤終身

2016年3月9日,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大二學生小鄭在青島跳樓自殺。他則借用同學名義,先後通過各種網貸平臺貸款,總金額超過58萬元。從2015年開始,小鄭就開始接觸各種網絡貸款,種類達到了數十個。至案發,小鄭已經揹負上百萬的債務。

案例五:休學停課,荒廢學業

廣西某大學學生,在互聯網借貸平臺借貸,最後無力償還,被人到學校追債、威脅後才敢告訴老師,此時已累計欠債20多萬元。作為一個無收入的學生,父母也都在農村,好不容易賺點辛苦錢供他讀書,這筆債務對這個家庭是個天文數字。即使學校能繼續收留該學生,他也已無心讀書。

案例六:隱私洩露,詐騙盛行

學生通過校園貸等平臺貸款,不管是用自己的身份信息還是別人的身份信息,都會造成學生群體的個人隱私洩露。隱私信息洩露以後,有什麼後果呢?

湖南一個學生的身份證在去年暑假丟失後,被一名30多歲的男子冒用向校園貸機構多次貸款,多家校園貸催起還貸。

某大學生小萬就以開設公司招學生兼職的方式,讓其他大學生自願用個人身份信息幫他貸款。至案發,小萬共利用二十幾名大學生的信息在各個分期平臺上貸款,尚有32萬元欠款未還清。在他陷入高利貸泥潭之後,又把同學拽入其中。

在各種案例中,我們發現,有太多的大學生在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被催債,多是因為個人信息被借用或者盜取所致。大量的學生信息,在網絡被售賣,與很多網貸平臺及中介有很大的關係。

案例七:網貸不良記錄,危及個人徵信

廣西某學院的學生周某,因沉迷賭博向某小額信貸借款3000元,最後無力償還,被告上法庭。法院認為利息過高,但周某仍需償還本金2000元及利息1000元。判決生效後,周某仍無力償還,也不敢將此事告知父母。因周某未履行生效判決,該小額信貸向法院申請了強制執行,周某因此被列入失信黑名單,成為“老賴”。因為這3000元,曾看中的他的某大型企業,在查到其失信之後拒絕錄用。估計其他大型企業也會因為這一”汙點“而拒絕周某,這3000元的代價,實在太大。

校園貸會不會影響學生未來的徵信? 有銀行工作人員解釋,如果校園貸機構接入了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該校園貸機構就有可能將個人失信的記錄傳入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如果學生在這樣的平臺貸款而不按時還款,就會產生徵信不良記錄,那麼以後在銀行貸款買房、買車等都會有問題。

以上就是2017年校園貸大學生典型案例大盤點。為積極響應銀監發47號文,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保障大學生生命財產安全,增強大學生安全防範意識,使其主動自覺拒絕校園貸,我校快速出臺了《“校園貸”風險告知書》,其中總結了校園貸的四大特點、四種危害及防範措施:

“校園貸”四大特點:

一是借貸人基本上都是在校大學生,對校園貸的風險認知缺乏;

二是借貸金額一開始都不高,但翻倍速度極快,讓借貸人不堪重負;

三是經常採用非正常手段催逼還款,例如:裸照曝光、電話威脅等;

四是在學生無力還款時,往往是找到學生家長及親友出面還款。

“校園貸”四大風險

一是易導致學生陷入“連環貸”陷阱,一些非網貸機構針對在校學生開展借貸業務,突破了校園網貸的範疇和底線,如侵犯學生隱私的“裸條貸”、遭遇高利貸的“低息貸”以及逼迫大學生“裸貸肉償”等;

二是誘導學生過度消費,由於大學生群體並無固定收入,透支消費的便利容易形成消費慣性,造成學生超前消費和過度消費,最終導致學生無力還款並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三是存在貸款人信息被盜風險,甚至身份證被冒用風險;

四是校園貸平臺發展模式破壞正常校園秩序,因學生無力還債,造成暴力追債現象,導致違法犯罪、跳樓自殺等極端行為屢屢發生。

“校園貸”防範措施

一是掌握金融知識,主動了解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增強自身的辨識能力,謹防落入欺詐陷阱;

二是樹立理性消費觀點,切勿盲目攀比。應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合理消費,量力而行,杜絕超出自身承擔能力的高消費和超前消費;

三是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強化自我保護意識,謹慎使用個人信息,切勿將身份證外借他人使用。遇到困難時,應主動向學校尋求幫助。高校資助政策體系可以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在學習生活面臨經濟困難時,應提出幫助訴求,學校會積極採取措施給予資助;

四是自覺抵制校園貸。現階段,國家已著手整頓校園網貸,要求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若在消費、創業、培訓等方面確有合理的信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