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中心城區最高山峰:緊鄰兩所大學,唯一尚未開發的原生態環境

武漢城區的環境,以平原丘陵為主,因為靠近長江與漢江,城市內水系也很發達。對於武漢的印象,很多人心心念著的多是“有山有水”“美食江湖”等,這至少說明武漢是一座非常適合生活的城市。如今的武漢城區非常繁華,但仍有部分自然生態區域,比如說中心城區就有一座第一高山峰,它緊鄰兩所大學,表面看平靜如水,但山上人氣高漲,非常適合登高遠眺、健身,它也成為區域內唯一尚未開發的原生態之地,它叫做喻家山。

武漢中心城區最高山峰:緊鄰兩所大學,唯一尚未開發的原生態環境

中心城區第一高山峰

武漢城區和武漢城區的主要幾所知名高校都有一個共同點,與一座座自然山峰淵源長遠。從武漢整體區域位置來看,其境內山峰其實並不多,這也導致剩下為數不多的山峰幾乎都被開發和利用起來,成為區域名片。簡單來說,武漢城區長江之畔,千百年來一直有“龜蛇鎖大江”的說法,“龜蛇”何也,就是指龜山蛇山,這兩座山早就成為武漢旅遊名片之一。同樣來說武漢的知名高校也與山峰能扯上聯繫,武大有珞珈山,華師有桂子山,華農有獅子山,地大有南望山,接下來,華科就有喻家山。

喻家山位於武漢城區華科以北,屬洪山區東部區域,山體四周毗鄰東湖景區,並與之相連成片,組成廣義上的東湖綠化區域。喻家山以北是喻家山北路,以東和東湖景區相連,以西則是魯磨路,除了南邊,分別和華科與地大接壤,人文環境深厚。喻家山的海拔高度達到了149.5米,這個數字其實並不驚豔,放到一般中西部區域可能只算得上小山坡,但誰讓它坐落於武漢市城區呢,輕易拿到了第一頭銜。

武漢中心城區最高山峰:緊鄰兩所大學,唯一尚未開發的原生態環境

緊鄰兩所大學受關注不同

喻家山以南區域,是成片的高校園區範圍,如果以魯磨路作為界限的話,它仍然可以細分為兩所高校,地大與華科。地大是東區,面積有限,與西區僅一街之隔,並且在習慣上大家還是更傾向於地大的主校區在於南望山下的西區。這倒不是主次易主的心態作祟,而全在於華科,因為它的校區面積實在太大了,大到輕易就會誤以為,喻家山以南就只有這一座高校。

另一個原因則在於喻家山對之華科的意義非凡,這就好比很多新生在一起吹牛,總喜歡說“我們學校有什麼”“他們學校有什麼”。別人家的學校都有一座世外桃源般的山峰,我們學校也得有一座,而且是你們有你們的,我們有我們的,華科、武大、華師、華農莫不如此。喻家山剛好又在城區,又毗鄰東湖景區,因而人文環境極其優越,可能唯一的遺憾在於,華科的工科院校屬性太濃,導致喻家山的知名度遠遜色於珞珈山和桂子山。

武漢中心城區最高山峰:緊鄰兩所大學,唯一尚未開發的原生態環境

唯一尚未開發的原生態區域

武漢城區的山峰,除開龜蛇兩山早就是知名景區,也成了收費先鋒,再就是各個高校的山峰,因為高校屬性,不具備商業開發可能,反而更受一部分人歡迎。喻家山,一面靠近高校與高校融合,一面也在高校之外,成完全開放之態勢,而且因為靠近東湖景區,這種開放也會逐漸固化起來。這也能從喻家山上的景觀看出來,無論什麼鳳飛臺還是不鳴不飛亭,它更像是一處公共設施,至於防空洞、碉堡什麼的,自至至終就沒動過。

喻家山的上山入口很多,一般來說在喻家山北路、華科、地大都有,還有在魯磨路上也有一處較大入口。入口的四通八達,登山的人隨處可去,沒有門檻自然更加有積極性,加上山上多是原生態環境,植被豐茂,非常適合登高望遠和有氧運動。喻家山位於幾條交通幹道邊上,外表看著清淨熱鬧,但實際上上山的人多,山上鍛鍊的人更多。夏秋季節,沿線中老年人會習慣登山晨練,山上的空氣新鮮,來回一次,不費勁,也很愜意,能在市區如此鍛鍊,機會確實不多。

武漢中心城區最高山峰:緊鄰兩所大學,唯一尚未開發的原生態環境

喻家山的原生態環境是個亮點,至少在當下,它沒有被商業資本開發和改造,實屬難得。入山的道路,被簡單修葺,直通山頂,山道兩旁的植被,蜿蜒曲折,順著道路向上,徒步其中,從山腳到山峰,一路攀登,感受到的氛圍是不一樣的。山腳喧鬧,時而還能聽到路人相互打招呼,車子發動的聲音,尤其是魯磨路上的魯磨村菜市場,實屬一個樂呵的地方。到了山腰,城市的感覺很淡;上了山頂,完全是一處世外修閒之境。城市在面前,天空在遠方,一片渺茫。

小編2017年到武漢,在華科下屬的某個獨立院校讀書,但實際上和華科沒有多大關係,和喻家山就更對不上號。小編的朋友在喻家山西邊的地大讀書,他對於喻家山和南望山都有情感,那是兩座在城區裡非常少見的山,當然最大原因還是未開發的原生態景緻,得人讚許。小編也去爬過喻家山,基本上20分鐘到山頂,毫無壓力,山頂還有一座被塗鴉無數的建築,顯示出人氣逐年高漲。不過,作為城中區的山峰,還是希望保持原生態,原生態永遠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