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老子》,如讀詩(第二十七章)


《道德經》第二十七章 吟誦 周廣玲.m4a1:05

來自周廣玲

【原文】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再讀《老子》,如讀詩(第二十七章)

【譯文】

善於行走的不會留下轍跡;善於言談的不會發生瑕疵;善於計數的,用不著竹馬子;善於關閉的不用栓梢兒使人不能打開;善於捆綁的不用繩索,而使人不能解開。因此,聖人經常挽救人,所以沒有被遺棄的人;經常善於物盡其用,所以沒有被廢舊的物品。這就叫做內藏著的聰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作為惡人的老師。不善人可以作為善人的借鑑。不尊重自己的老師,不愛惜他的借鑑作用。雖然自以為聰明,其實是大大的糊塗。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再讀《老子》,如讀詩(第二十七章)


【心得】

本章是老子“自然無為”思想的延伸。雖不能完全理解老子的“襲明”“要妙”,但從自然無為方面可以知曉一些基本的道理。凡事踏著自然的腳印行走,就錯不到哪裡去。遵循自然發展,遵循自然之道,按照事物發展的規律去做,不強作為,不亂作為,不自以為聰明,紅顏已去不強做留,順應自然,自然而然,坦然從容跟隨自然的腳步,越走路越寬,越走越從容。


再讀《老子》,如讀詩(第二十七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