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办的补习班,到底去还是不去?

老师办的补习班,到底去还是不去?

老师办的补习班,到底去还是不去?

山鸿 / 文

孩子在成都**锦江就读的黄妈妈最近十分纠结,他的儿子的班主任、数学老师在**九思兼职上奥数,儿子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在那个班上补课,他的儿子到底是去那个奥数班上课呢、还是不去?

黄妈妈一家是遂宁人,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才转学到的成都**锦江小学。转学的原因无非还是感觉遂宁的小学教育没有压力,“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都**体系的小学提供三升四、四升五、五升六的机会,二年级结束想读三年级只能转校,但也得参加转校考试,“交了10万元的转校费,连收据都没有一张——给儿子还得要说成是因为考得好,有奖学金,不然儿子不会同意化那么大一笔钱转学”。

关于补课,黄妈妈原本想的是给孩子找个课外班补一下语文。遂宁用的人教版,成都用的北师大版教材,人教版相对简单,并且黄妈妈和孩子发现考试的时候,单语文这科,成都这边阅读题的比重要多得多,“孩子的语文是要补才行。”

然而,黄妈妈敢不送孩子去**九思为孩子老师开的奥数班学奥数吗?显然,黄妈妈不敢做出这样的决定。让黄妈妈不敢做出这样决定的原因有二:

一,自家孩子不是特别优秀,怕老师有意无意批评孩子,打击孩子自信心。她听有的家长说孩子不到老师办的补习班补课,你是优生的话、从此评优评三好与你无缘;你要是成绩一般的话,上课连提问的机会都不会给你;个别老师甚至还会有意无意讥讽、批评、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二,大多数孩子都在学校老师兼职的奥数班上补课,怕老师奥数班讲过的东西、即使学校教学大纲要求讲也会忽略。

不得不说,黄妈妈的担心不无道理,尤其是第二点。据说:在个别落后地区,个别老师为了迫使班上的学生到自己的补习班补习、不惜留下教学空白,把一些重点和难点忽略。这无异于是一种绑架和勒索。

在成都这样的较发达地区,大量的孩子在校外参加了各式各样的补习,回过头来,学校的课程他上起来就觉得无趣,这也给老师教学组织增加了难度,说不定也会造成老师对基础的忽视、重难点的不够重视。

我的一位在某名校任教的同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成都所有的优秀老师都在帮我教书”——每到周末,他的学生遍布成都每一个培训机构——换个句式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我讲与不讲,优生都是优生”。

各类补习班和校外机构严重冲击正常教学秩序的程度不容低估和放任。举个例:去年华奥赛期间,不少孩子甚至请假参加机构的冲刺和集训,单从这个角度而言,教育主管部门都应该禁止各类补习班的存在,取缔任何形式的竞赛。

在这里,我无意批评黄妈妈儿子的老师不该到教育机构兼职。老师也要吃饭穿衣买房看病、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在老师的工资待遇没有根本改善之前,老师通过到机构兼职挣钱于法有违、于情难责。

但是,老师还是应该守住两点:一,不负责给机构招生;二,不直接开班。只要不涉及这两点,老师也许不会面向自己校内的学生下手。

然而,培训机构轻易就把老师变成了它们的课件销售员,它们给老师的课时费按授课人数计算、并且和学员的续单率挂钩。

黄妈妈的纠结在老师的一个口信——“回去问问你妈妈,要不要补习奥数”——中结束了,她的儿子最终成了**九思为孩子老师所开奥数班的一员,学费2580元一学期,缴费时一下子被交了两个学期:“下学期绝大多数娃娃肯定都是要继续学的,要不你们也先交两个学期?”

在这里,和教育机构染濡在一起的一些所谓名校的老师真应该有所反思才是,钱是要挣,可是,“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越过了一些底线,教师迟早也会成为受害者,教师这个职业的整体社会形象不可避免地将饱受诟病。我们见惯了“医闹”,我敢断言:“教闹”这个词迟早会为我们所熟知,我不希望那一天出现。

我很佩服这样的家长: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尽量不让娃娃补课,实在要补,也坚决不让自己的娃娃到孩子的老师所开的班或兼职机构为孩子老师所开的班补课。

让娃娃和学校里的老师保持较单纯的师生关系,不让娃娃太早眼见金钱对人际关系的侵蚀,这将更有利于娃娃的心地的保护和成长。当然,为此可能要承受的代价也必须面对。

老师办的补习班,到底去还是不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