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山區”搬到“別墅區”,新居新氣象!

從“深山區”搬到“別墅區”,新居新氣象!

豬食盆,用繩拴

否則就會滾下山

娃兒上學兩頭黑

山高路滑造死孽

......

這幾句歌謠,是百里杜鵑鵬程管理區(原大方縣普底鄉)吊水組、元巖組群眾以前生活的真實寫照,其反映的生活環境的險惡和無奈,是眾多生活在深山區、石山區群眾的一個縮影。可喜的是,如今,吊水組、元巖組的33戶人家116人已全部搬進了當地政府為他們新建的小橋安置點,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從“深山區”搬到“別墅區”,新居新氣象!

小橋安置點一角

走進小橋安置點,一條小河蜿蜒東去,將一棟棟富有民族特色的美麗民居攔截在青山之下。通往小區的步道旁,是因地制宜建造起來的民族特色雕塑牆,邊上是幾個醒目的大字“白族人家”,通組公路、籃球場、文化廣場、太陽能路燈、花池一應俱全。如果不說這裡是安置點,還以為是一個別墅區。

從“深山區”搬到“別墅區”,新居新氣象!

小橋安置點一角

鵬程管理區黨委副書記夏逸飛介紹,小橋安置點是2016年按照每人25個平方米的標準建造的,當年建好,當年就把他們遷入。入住的群眾絕大部分是白族。也因為如此,安置點是作為全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來打造的。為了解決搬遷群眾的就業問題,鵬程管理區憑藉百里杜鵑花海文化城這一平臺,投資3200萬元,將這裡打造成農旅融合的綜合體。目前,投資100多萬的河道改造正在緊張進行。

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後,鵬程管理區將按照省委組織部“五個體系”的要求,解決搬遷群眾的後續發展問題。夏逸飛介紹,隨著近年來百里杜鵑遊客的不斷增多,來鵬程管理區避暑的廣東、重慶等地的遊客一住就是幾個月。對此,鵬程管理區動員群眾將自己的住房改造為農家樂或農家旅館(民宿),把生活工具變為生產工具,發展生產力。鵬程管理區也考慮幫他們統一新建一處新居,將別墅式的搬遷房讓出來做民宿,並補貼他們的差價。“只要遊客進來,發展就不愁了。”夏逸飛說。

在搬遷戶錢呂家,三層小樓的每個房間都收拾得整整潔潔,一家五口其樂融融。而立之年的錢呂會做裝修,說起以前和現在的日子,他覺得簡直是天差地別。他的夢想是要依靠好政策繼續奮鬥,和妻子一起拼搏,爭取在百里杜鵑景區商住樓買上一套12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

從“深山區”搬到“別墅區”,新居新氣象!

坪子安置點一角

在另一個較為大型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坪子安置點,共有百里杜鵑其他鄉鎮(管理區)的搬遷戶215戶905人。走進小區,迎面而來的別墅式安置房的牆上,醒目地寫著“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一心向黨奔小康”的永久性標語。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扶志驛站、道德講堂、群眾議事廳、老年人活動中心、文化活動中心、殘疾人活動中心等一應俱全。

為了解決搬遷群眾的就業,鵬程管理區引進了一家口罩生產廠,解決了40多人的就業問題。目前,這家口罩生產廠共有3條生產線,每天生產口罩20多萬個。此外,安置點還充分利用閒置的門面,建立了一個全區各中小學的營養餐配送中心,讓一部分沒有本錢和資金的群眾有了就業的機會。

從“深山區”搬到“別墅區”,新居新氣象!

坪子安置點一角

尤其讓人稱道的是,該安置點建立了一所“四點半學校”,由轄區的團委、工會、婦聯等幾家單位的志願者組成業餘教師,義務輔導每天下午放學回家而沒有人照顧的小學生。在這所“四點半學校”裡,閱讀區裡有著各種各樣的書籍,手工區裡有各種工具和紙張。教室內的課桌椅也擺放得整整齊齊。

團工委脫貧攻堅志願者李丹是當天的輪值教師。她介紹,自己做的這份工作很有意義,一是解決了這些小學生管護空檔期沒人帶的問題,讓家長們安心去生產和工作;二是使孩子們在文藝素養、團隊協作精神等方面得以薰陶。她教孩子們跳皮筋、玩遊戲,大家都很開心。

李丹還介紹,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安置點還將繼續開辦夜校,讓小區內有意向學文化的文盲半文盲有學習的機會。同時,還將教會他們如何寫自己的名字、如何使用手機、如何提防詐騙等知識,儘可能為小區的和諧、安寧營造良好的氛圍,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從“深山區”搬到“別墅區”,新居新氣象!

閱讀推薦

從“深山區”搬到“別墅區”,新居新氣象!

黔西縣雨朵鎮扯泥社區居民“五一”不打烊,種好“小菜”好賺錢

來源:畢節日報全媒體中心

文/圖 劉燎 蒲豔梅

監製:許學義 編審:張河源 編輯:郭力豔

從“深山區”搬到“別墅區”,新居新氣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