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聯璧(下)


—— 清 金蘭生


格言聯璧(下)


6、接物類

事屬暖昧,要思迴護他,著不得一點攻訐的念頭。人屬寒微,要思矜禮他,著不得一毫傲睨的氣象。
  
凡一事而關人終身,縱確見實聞,不可著口;凡一語而傷我長厚,雖閒談酒謔,慎勿形言。
  
嚴著此心以拒外誘,須如一團烈火,遇物即燒;寬著此心以待同群,須如一片春陽,無人不暖。
  
持己當從無過中求,有過非獨進德,亦且免患;待人當於有過中求,無過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事後而議人得失,吹毛索垢,不肯絲毫放寬,試思己當其局,未必能效彼萬一。旁觀而論人短長,抉隱摘微,不留些須餘地,試思己受其毀,未必能安意順承。
  
遇事只一味鎮定從容,雖紛若亂絲,終當就緒;待人無半毫矯偽欺詐,縱狡如山鬼,亦自獻誠。
  
公生明,誠生明,從容生明。


  
人好剛,我以柔勝之;人用術,我以誠感之;人使氣,我以理屈之。
  
柔能制剛,遇赤子而賁育失其勇;訥能屈辯,逢喑者而儀秦拙於詞。
  
困天下之智者,不在智而在愚;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以耐事了天下之多事,以無心息天下之爭心。
  
何以息謗?曰:無辯。何以止怨?曰:不爭。
  
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是非窩裡,人用口,我用耳;熱鬧場中,人向前,我落後。
  
觀世間極惡事,則一眚一慝,儘可優容;念古來極冤人,則一毀一辱,何須計較。
  
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讓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
  
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
  
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

  
律身惟廉為宜,處世以退為尚。
  
以仁義存心,以勤儉作家,以忍讓接物。
  
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處,減三分讓人嗜。
  
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
  
窮寇不可追也,遁辭不可攻也,貧民不可威也。
  
禍莫大於不仇人而有仇人之辭色,恥莫大於不恩人而詐恩人之狀態。
  
恩怕先益後損,威怕先松後緊。
  
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寬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有所容。
  
事有知其當變而不得不因者,善救之而已矣;人有知其當退而不得不用者,善馭之而已矣。
  
輕信輕發,聽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厲,責善之大戒也。
  
處事須留餘地,責善切戒盡言。

  
施在我有餘之惠則可以廣德,留在人不盡之情則可以全交。
  
古人愛人之意多,故人易於改過,而視我也常親,我之教益易行。今人惡人之意多,故人甘於自棄,而視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喜聞人過,不若喜聞己過;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
  
聽其言必觀其行,是取人之道;師其言不問其行,是取善之方。
  
論人之非,當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跡;取人之善,當據其跡,不必深究其心。
  
小人亦有好處,不可惡其人,並沒其是;君子亦有過差,不可好其人,並飾其非。
  
小人固當遠然,斷不可顯為仇敵;君子固當親然,亦不可曲為附和。
  
待小人宜寬,防小人宜嚴。
  
聞惡不可遽怒,恐為讒人洩忿;聞善不可就親,恐引奸人進身。
  
先去私心,而後可以治公事;先平己見,而後可以聽人言。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惡莫大於縱己之慾,禍莫大於言人之非。
  
人生惟酒色機關,須百鍊此身成鐵漢;世上有是非門戶,要三緘其口學金人。
  
工於論人者,察己常闊疏;狃於訐直者,發言多弊病。
  
人情每見一人,始以為可親,久而厭生,又以為可惡;非明於理而復體之以情,未有不割席者。人情每處一境,始以為甚樂,久而厭生,又以為甚苦;非平其心而復濟之以養,未有不思遷者。
  
觀富貴人,當觀其氣概,如溫厚和平者,則其榮必久,而其後必昌。觀貧賤人,當觀其度量,如寬宏坦蕩者,則其福必臻,而其家必裕。
  
寬厚之人,吾師以養量;縝密之人,吾師以煉識;慈惠之人,吾師以御下;儉約之人,吾師以居家;明通之人,吾師以生慧;質樸之人,吾師以藏拙;才智之人,吾師以應變;緘默之人,吾師以存神;謙恭善下之人,吾師以親師友;博學強識之人,吾師以廣見聞。
  

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
  
取人之直恕其戇,取人之樸恕其愚,取人之介恕其隘,取人之敬恕其疏,取人之辯恕其肆,取人之信恕其拘。
  
遇剛鯁人,須耐他戾氣;遇俊逸人,須耐他妄氣;遇樸厚人,須耐他滯氣;遇佻達人,須耐他浮氣。
  
人褊急,我受之以寬宏;人險仄,我待之以坦蕩。
  
奸人詐而好名,他行事有確似君子處;迂人執而不化,其決裂有甚於小人時。
  
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汙辱垢穢,要茹納得;處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賢愚好醜,要包容得。
  
宇宙之大,何物不有?使擇物而取之,安得別立宇宙,置此所舍之物?!人心之廣,何人不容?使擇人而好之,安有別個人心,復容所惡之人?!
  
德盛者其心和平,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棄者眾。
  
律己宜帶秋氣,處世須帶春風。

  
善處身者,必善處世,不善處世,賊身者也;善處世者,必嚴修身,不嚴修身,媚世者也。
  
愛人而人不愛,敬人而人不敬,君子必自反也;愛人而人即愛,敬人而人即敬,君子益加謹焉。
  
人若近賢良,譬如紙一張,以紙包蘭麝,因香而得香;人若近邪友,譬如一枝柳,以柳貫魚鱉,因臭而得臭。
  
人未己如,不可急求其知;人未己合,不可急與之合。
  
落落者難合,一合便不可離;欣欣者易親,乍親忽然成怨。
  
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規予者,必肯助予,宜傾心聽之。
  
出一個大傷元氣進士,不如出一個能積陰德平民;交一個讀破萬卷邪士,不如交一個不識一字端人。
  
無事時埋藏著許多小人,多事時識破了許多君子。
  
一種人難悅亦難事,只是度量褊狹,不失為君子;一種人易事亦易悅,這是貪汙軟弱,不免為小人。

  
大惡多從柔處伏,須防綿裡之針;深讎常自愛中來,宜防刀頭之蜜。
  
惠我者小恩,攜我為善者大恩;害我者小讎,引我為不善者大讎。
  
毋受小人私恩,受則恩不可酬;毋犯士夫公怒,犯則怒不可救。
  
喜時說盡知心,到失歡須防發洩;惱時說盡傷心,恐再好自覺羞慚。
  
盛喜中勿許人物,盛怒中勿答人書。
  
頑石之中良玉隱焉,寒灰之中星火寓焉。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對痴人莫說夢話,防所誤也;見短人莫說矮話,避所忌也。
  
面諛之詞,有識者未必悅心;背後之議,受憾者常若刻骨。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互鄉童子則進之,開其善也;闕黨童子則抑之,勉其學也。
  

不可無不可一世之識,不可有不可一人之心。
  
事有急之不白者,緩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人有操之不從者,縱之或自化,毋苛刻以益其頑。
  
遇矜才者,毋以才相矜,但以愚敵其才,便可壓倒;遇炫奇者,毋以奇相炫,但以常敵其奇,便可破除。
  
直道事人,虛衷御物。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不愧我心。
  
不近人情,舉足盡是危機;不體物情,一生俱成夢境。
  
己性不可任,當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拂,當用順法調之,其道在一恕字。
  
仇莫深於不體人之私,而又苦之;禍莫大於不諱人之短,而又訐之。
  
辱人以不堪,必反辱;傷人以已甚,必反傷。
  
處富貴之時,要知貧賤的痛癢;值少壯之日,須念衰老的辛酸;入安樂之場,當體患難人景況;居旁觀之地,要諒局內人苦心。
  

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欲勝人者先自勝,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
  
待人三自反,處世兩如何。
  
待富貴人,不難有禮而難有體;待貧賤人,不難有恩而難有禮。
  
對愁人勿樂,對哭人勿笑,對失意人勿矜。
  
見人背語,勿傾耳竊聽;入人之室,勿側目旁觀;到人案頭,勿信手亂翻。
  
不蹈無人之室,不入有事之門,不處藏物之所。
  
俗語近於市,纖語近於娼,諢語近於優。
  
聞君子議論,如啜苦茗,森嚴之後,甘芳溢頰;聞小人言語,如嚼糖霜,爽美之後,寒冰凝胸。
  
凡為外所勝者,皆內不足;凡為邪所奪者,皆正不足。
  
存乎天者,於我無與也,窮通得喪,吾聽之而已;存乎我者,於人無與也,譭譽是非,吾置之而已。
  

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
  
慕人善者,勿問其所以善,恐擬議之念生,而效法之念微矣;濟人窮者,勿問其所以窮,恐憎惡之心生。而惻隱之心泯矣。
  
時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功成名立之士,當觀其末路。
  
蹤多歷亂,定有必不得已之私;言到支離,才是無可奈何之處。
  
惠不在大,在乎當厄;怨不在多,在乎傷心。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恩。
  
兩惠無不釋之怨,兩求無不合之交,兩怒無不成之禍。
  
古之名望相近則相得,今之名望相近則相妒。

7、齊家類
勤儉治家之本,忠孝齊家之本,謹慎保家之本,詩書起家之本,積善傳家之本。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
  
以父母之心為心,天下無不友之兄弟;以祖宗之心為心,天下無不和之族人;以天地之心為心,天下不無愛之民物。

  
人君以天地之心為心,人子以父母之心為心,天下無不一之心矣;臣工以國家之事為事,奴僕以家主之事為事,天下無不一之事矣。
  
孝莫辭勞,轉眼便為人父母;善因望報,回頭但看爾兒孫。
  
子之孝,不如率婦以為孝,婦能養親者也;公姑得一孝婦,勝如得一孝子。婦之孝,不如導孫以為孝,孫能娛親者也;祖父得一孝孫,又增一輩孝子。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婚而論財,究也,夫婦之道喪。葬而求福,究也,父子之恩絕。
  
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是也。君子有百世之養,邱墓是也。
  
兄弟一塊肉,婦人是刀錐。兄弟一釜羹,婦人是鹽梅。
  
兄弟和其中自樂,子孫賢此外何求。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
  
現在之福,積自祖宗者,不可不惜;將來之福,貽於子孫者,不可不培。現在之福如點燈,隨點則隨竭;將來之福如添油,愈添則愈明。

  
問祖宗之澤,吾享者是當年積累之難;問子孫之福,吾貽者是要思傾覆之易。
  
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吾謂昨日以前,爾父爾祖,皆前世也。要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吾謂今日以後,爾子爾孫,皆後世也。
  
祖宗富貴,自詩書中來;子孫享富貴,則棄詩書矣。祖宗家業,自勤儉中來;子孫享家業,則忘勤儉矣。
  
近處不能感動,未有能及遠者。小處不能調理,未有能治大者。親者不能聯屬,未有能格疏者。一家生理不能全備,未能有安養百姓者。一家子弟不率規矩,未有能教誨他人者。
  
至樂無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
  
子弟有才,制其愛,毋弛其誨,故不以驕敗;子弟不肖,嚴其誨,毋薄其愛,故不以怨離。
  
雨澤過潤,萬物之災也;恩寵過禮,臣妾之災也;情愛過義,子孫之災也。
  
安詳恭敬,是教小兒第一法;公正嚴明,是做家長第一法。
  
人一心先無主宰,如何整理得一身正當;人一身先無規矩,如何調劑得一家肅穆。

  
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大學問;消得家庭中嫌隙,便是大經綸。
  
遇朋友交遊之失,宜剴切,不宜遊移;處家庭骨肉之變,宜委曲,不宜激烈。
  
未有和氣萃焉,而家不吉昌者;未有戾氣結焉,而家不衰敗者。
  
閨門之內,不出戲言,則刑于之化行矣;房幄之中,不聞戲笑,則相敬之風著矣。
  
人之於嫡室也,宜防其蔽子之過;人之於繼室也,宜防其誣子之過。
  
僕雖能,不可使與內事;妻雖賢,不可使與外事。
  
奴僕得罪於我者尚可恕,得罪於人者不可恕。子孫得罪於人者尚可恕,得罪於天者不可恕。
  
奴之不祥,莫大於傳主人之謗語;主之不祥,莫大於行僕婢之譖語。
  
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
  
治家忌寬,而尤忌嚴;居家忌奢,而尤忌嗇。
  
無正經人交接,其人必是奸邪;無窮親友往來,其家必然勢利。

  
日光照天,群物皆作;人靈於物,寐而不覺,是謂天起人不起,必為天神所譴,如君上臨朝,臣下高臥失誤,不免罰責。夜漏三更,群物皆息;人靈於物,菸酒沈溺,是謂地眠人不眠,必為地祗所訶,如家主欲睡,僕婢喧鬧不休,定遭鞭笞。
  
樓下不宜供神,慮樓上之穢褻。屋後必須開戶,防屋前之火災。

8、從政類

眼前百姓即兒孫,莫謂百姓可欺,且留下兒孫地步;堂上一官稱父母,漫道一官好做,須盡些父母恩情。
  
善體黎庶情,此謂民之父母;廣行陰騭事,以能保我子孫。
  
封贈父祖易得也,無使人唾罵,父祖難得也。恩蔭子孫易得也,無使我毒害,子孫難得也。
  
潔己方能不失己,愛民所重在親民。
  
國家立法,不可不嚴。有司行法,不可不恕。
  
嚴以馭役而寬以恤民,極於揚善而勇於去奸,緩於催科而勤於撫字。

  
催科不擾,催科中撫字;刑罰不差,刑罰中教化。
  
刑罰當寬處即寬,黎庶皆上天兒女。財用可省時便省,絲毫皆下民脂膏。
  
居家為婦女們愛憐,朋友必多怒色。做官為左右人歡喜,百姓定有怨聲。
  
官不必尊顯,期於無負國法。道不必博施,要在有裨民物。
  
祿豈須多,防滿則退。年不待暮,有疾便辭。
  
天非私富一人,託以眾貧者之命;天非私貴一人,託以眾賤者之身。
  
在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
  
貧賤人櫛風沐雨,萬苦千辛,自家血汗自家消受,天之鑑察猶恕;富貴人衣稅食租,擔爵受祿,萬民血汗一人消受,天之督責更嚴。
  
平日誠以治民而民信之,則凡有事於民,無不應矣;平日誠以事天而天信之,則凡有禱於天,無不應矣。
  
平民肯種德施惠,便是無位底卿相;士夫徒貪權希寵,竟成有爵底乞兒。

  
無功而食,雀鼠是已;肆害而食,虎狼是已。
  
毋矜清而傲濁,毋慎大而忽小,毋勤始而怠終。
  
勤能補拙,儉以養廉。
  
居官廉,人以為百姓受福,予以為鍚福於子孫者不淺也,曾見有約己裕民者後代不昌大耶?!居官濁,人以為百姓受害,予以為貽害於子孫者不淺也,曾見有瘠眾肥家者歷世得久長耶?!
  
以林皋安樂懶散心做官,未有不荒怠者;以在家治生營產心做官,未有不貪鄙者。
  
念念用之民生,則為吉士;念念用之套數,則為俗吏;念念用之身家。則為賊臣。
  
古之從仕者養人,今之從仕者養己。
  
古之居官也,在下民身上做工夫;今之居官也,在上官眼底做工夫。
  
在家者不知有官,方能守分;在官者不知有家,方能盡分。
  
君子當官任職,不計難易,而志在濟人,故動輒成功;小人苟祿營私,只任便安,而意在利己,故動多敗事。

  
職業是當然的,每日做他不盡,莫要認作假。權勢是偶然的,有日還他主者,莫要認作真。
  
一切人為惡,猶可言也,惟讀書人不可為惡;讀書人為惡,更無教化之人矣!一切人犯法,猶可言也,惟做官人不可犯法;做官人犯法,更無禁治之人矣!
  
士大夫濟人利物,宜居其實,不宜居其名,居其名則德損。士大夫憂國為民,當有其心,不當有其語,有其語則毀來。
  
以處女之自愛者愛身,以嚴父之教子者教士。
  
執法如山,守身如玉,愛民如子,去蠹如仇。
  
陷一無辜,與操刀殺人者何別?釋一大憝,與縱虎傷人者無殊!
  
針芒剌手,刺棘傷足,舉體痛楚;刑慘百倍於此,可以喜怒施之乎?虎豹在前,坑阱在後,百般呼號;獄犴何異於此,可使無辜坐之乎?
  
官雖至尊,決不可以人之生命,佐己之喜怒。官雖至卑,決不可以己之名節,佐人之喜怒。
  
聽斷之官,成心必不可有;任事之官,成算必不可無。

  
無關緊要之票,概不標判,則吏胥無權。不相交涉之人,概不往來,則關防自密。
  
無辜牽累難堪,非緊要,祗須兩造對質,保全多少身家。疑案轉移甚大,無確據,便當末減從寬,休養幾人性命。
  
呆子之患,深於浪子,以其終無轉智。昏官之害,甚於貪官,以其狼籍及人。
  
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點,民沾萬點之恩。
  
禮繁則難行,卒成廢閣之書。法繁則易犯,更其滅裂之禍。
  
善啟迪人心者,當因其所明而漸通之,毋強開其所閉。善移易風俗者,當因其所易而漸反之,毋強矯其所難。
  
非甚不便於民,且莫妄更;非大有益於民,則莫輕舉。
  
情有可通,舊有者不必過裁抑,免生寡恩之怨;事在得已,舊無者不必妄增設,免開多事之門。
  
為前人者,無干譽矯情,立一切不可常之法,以難後人。為後人者,無矜能露跡,為一朝即改革之政,以暴前人。

  
事在當因,不為後人開無故之端;事在當革,毋使後人長不救之禍。
  
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謀之;利在一時勿謀也,利在萬世者謀之。
  
莫為嬰兒之態而有大人之器,莫為一身之謀而有天下之志,莫為終身之計而有後世之慮。
  
用三代以前見識,而不失之迂;就三代以後家數,而不鄰於俗。
  
大智興邦,不過集眾思;大愚誤國,只為好自用。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厚,吾施益博。
  
安民者何?無求於民,則民安矣。察吏者何?無求於吏,則吏察矣。
  
不可假公法以報私仇,不可假公法以報私德。
  
天德只是個無我,王道只是個愛人。
  
惟有主,則天地萬物自我而立;必無私,斯上下四旁鹹得其平。
  
治道之要在知人,君德之要在體仁,御臣之要在推誠,用人之要在擇言,理財之要在經制,足用之要在薄斂,除寇之要在安民。

  
未用兵時,全要虛心用人;既用兵時,全要實心活人。
  
天下不可一日無君,故夷齊非湯武明臣道也,不然,則亂臣接踵而難為君。天下不可一日無民,故孔孟是湯武明君道也,不然,則暴君接踵而難為民。
  
廟堂之上,以養正氣為先;海宇之內,以養元氣為本。
  
政令之所重者人才,國家之所重者元氣。

9、惠吉類

聖人斂福,君子考祥;作德日休,為善最樂。
  
開卷有益,作善降祥;崇德效山,藏器學海。
  
群居守口,獨坐防心;知足常樂,能忍自安。
  
窮達有命,吉凶見人。
  
以鏡自照見形容,以心自照見吉凶。
  
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餘。
  
世事讓三分,天空地闊。心田培一點,子種孫收。

  
要好兒孫,須方寸中放寬一步;欲成家業,宜凡事上吃虧三分。
  
留福與兒孫,豈必盡黃金白鏹;積德為產業,由來皆美宅良田。
  
存一點天理心,不必責效於後,子孫賴之;說幾句陰騭語,縱未盡施於人,鬼神鑑之。
  
非讀書不能入聖賢之域,非積德不能生聰慧之兒。
  
多積陰德,諸福自至,是取決於天。盡力農事,加倍收成,是取決於地。善教子孫,後嗣昌大,是取決於人。
  
事事培元氣,其人必壽;念念存本心,其後必昌。
  
勿為一念可欺也,須知有天地鬼神之鑑察。勿謂一言可輕也,須知有言後左右之竊聽。勿謂一事可逞也,須知有子孫禍福之報應。
  
人心一念之邪,而鬼在其中焉。因而欺侮之,播弄之,晝見於形像,夜見於夢魂,必釀其禍而後已。故邪心即是鬼,鬼與鬼相應,又何怪乎!人心一念之正,而神在其中焉。因而鑑察之,呵護之,上至於父母,下至於兒孫,必致其福而後已。故正心即是神,神與神相親,又何疑焉!

  
終日說善言,不如做了一件;終身行善事,須防錯了一樁。
  
物力艱難,要知吃飯穿衣,談何容易。光陰迅速,即使讀書行善,能有幾時。
  
隻字必惜,貴之根也;粒米必珍,富之源也;片言必謹,福之基也;微命必護,壽之本也。
  
作踐五穀,非有奇禍,必有其窮;愛惜隻字,不但顯榮,亦當延壽。
  
茹素雖佛氏教也,好生非上天意乎。
  
仁厚刻薄,是修短關;謙卑驕滿,是禍福關;勤儉奢惰,是貧富關;保養縱慾,是人鬼關。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萬類相感,以誠以忠。
  
做人無成心,便帶福氣;做事有結果,亦是壽徵。
  
執拗者福輕,而圓通之人其福必厚;急躁者壽夭,而寬宏之士其壽必長。
  
“謙”卦六爻皆吉,“恕”字終身可行。
  
作本色人,說根心話,幹近情事。

  
一點慈愛,不但是積德種子,亦是積福根苗,試看那有不慈愛底聖賢。一念容忍,不但是無量德器,亦是無量福田,試看那有不容忍底君子。
  
好惡之良萌於夜氣,息之於靜也。惻隱之心發於乍見,感之於動也。
  
裝塑佛像則幽顯蒙益,印造經文則法道流通。
  
費千金而結納勢豪,孰若傾半瓢之粟以濟飢餓。構千楹而招徠賓客,何如茸數椽之屋以庇孤寒。
  
憫濟人窮,雖分文升合,亦是福田;樂與人善,即隻字詞組,皆為良藥。
  
謀佔田園,決生敗子;尊崇師傅,定產賢郎。
  
平居寡慾養身,臨大節則達生委命。治家量入為出,幹好事則仗義輕財。
  
善用力者就力,善用勢者就勢,善用智者就智,善用財者就財。
  
身世多險途,急須尋求安宅。光陰同過客,切莫汨沒主翁。
  
莫忘祖父積陰功,須知文字無權,全憑陰騭。最怕生平壞心術,畢竟主司有眼,如見心田。

  
天下第一種可敬人,忠臣孝子。天下第一種可憐人,寡婦孤兒。
  
孝子百世之宗,仁人天下之命。
  
形若正,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聲若平,不求響之和而響自和;德若崇,不求名之遠而名自遠。
  
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隱行者,必有顯名。
  
施必有報者,天地之定理,仁人述之以勸人。施不望報者,聖賢之盛心,君子存之以濟世。
  
面前的理路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嘆;身後的惠澤要流得遠,令人有不匱之思。
  
不可不存時時可死之心,不可不行步步求生之事。
  
作惡事須防鬼神知,幹好事莫怕旁人笑。
  
吾本薄福人,宜行惜福事;吾本薄德人,宜行積德事。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愈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益厚矣。
  
有工夫讀書,謂之福;有力量濟人,謂之福;有明道濟世著述,謂之福;有聰明渾厚姿質,謂之福;無是非到耳,謂之福;無疾病纏身,謂之福;無塵俗攖心,謂之福;無兵凶荒歉之歲,謂之福。

  
從熱鬧場中出幾句清冷言語,便掃除無限殺機;向寒微路上用一點赤熱心腸,自培植許多生意。
  
入瑤樹瓊林中皆寶,有謙德仁心者為祥。
  
談經濟外,當談道義,可以化人;談心性外,當談因果,可以勸善。
  
藏書可以邀友,積德可以邀天。
  
作德日休,是謂福地;居易俟命,是謂洞天。
  
心地上無波濤,隨處皆風恬浪靜;性天中有化育,觸處見魚躍鳶飛。
  
貧賤憂戚,是我分內事,當動心忍性,靜以俟之,更行一切善,以斡轉之。富貴福澤,是我分外事,當保泰持盈,慎以守之,更造一切福,以凝承之。
  
世網那時跳出,先當忍性耐心,自安義命,即網羅中之安樂窩也。塵務不易盡捐,惟不起爐作灶,自取糾纏,即火坑中之清涼散也。
  
熱不可除,而熱惱可除,秋在清涼臺上。窮不可遣,而窮愁可遣,春生安樂窩中。
  

富貴貧賤,總難稱意,知足即為稱意。山水花竹,無恆主人,得閒便是主人。
  
要足何時足,知足便足;求閒不得閒,偷閒即閒。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急行緩行,前程總有許多路;逆取順取,命中只有這般財。
  
理欲交爭,肺腑成為吳越。物我一體,參商終是兄弟。
  
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以求功名之心求道德,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以保爵位之心保國家。
  
移作無益之費以作有益,則事舉。移樂宴樂之時以樂講習,則智長。移信邪道之意以信聖賢,則道明。以好財色之心以好仁義,則德立。以計利害之私以計是非,則養精。以養小人之祿以養君子,則國治。以保身家之念以保百姓,則民安。
  
做大官底是一樣家數,做好人底是一樣家數。
  
潛居儘可以為善,何必顯宦?躬行孝弟,志在聖賢,纂輯先哲格言,刊刻廣佈,行見化行一時,澤流後世,事業之不朽,蔑以加焉?貧賤儘可以積德,何必富貴?存平等心,行方便事,交法前人懿行,訓俗型方,自然誼敦宗族,德被鄉鄰,利濟之無窮,孰大於是?!

  
一時勸人以言,百世勸人以書。
  
靜以修身,儉以養福。入則篤行,出則友賢。
  
讀書者不賤,力田者不飢。積德者不傾,擇交者不敗。
  
明鏡止水以澄心,泰山喬嶽以立身;青天白日以應事,霽月光風以待人。
  
省費醫貧,恬退醫躁,獨臥醫淫,隨緣醫愁,讀書醫俗。
  
以鮮花視美色,則孽障自消;以流水聽絃歌,則性靈何害。
  
徵事宜讀史,澄心宜靜坐。談道宜訪友,福後宜積德。

10、 悖兇類

富貴家不肯從寬,必遭橫禍;聰明人不肯學厚,必殀天年。
  
倚勢欺人,勢盡而為人欺;恃財侮人,財散而受人侮。
  
暗裡算人者,算的是自家兒孫;空中造謗者,造的是本身罪孽。
  
飽肥甘衣輕暖,不知節者損福;廣積聚驕富貴,不知止者殺身。

  
文藝自多,浮薄之心也;富貴自雄,卑陋之見也。
  
位尊身危,財多命殆。
  
機者,禍患所由伏,人生於機,即死於機也。巧者,鬼神所最忌,人有大巧,必有大拙也。
  
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種種皆薄,未免災及其身。設陰謀,積陰私,傷陰騭,事事皆陰,自然殃流後代。
  
積德於人所不知,是謂陰德,陰德之報,較陽德倍多。造惡於人所不知,是謂陰惡,陰惡之報,較陽惡加慘。
  
家運有盛衰,久暫雖殊,消長循環如晝夜。人謀分巧拙,智愚各別,鬼神彰癉最嚴明。
  
天堂無則已,有則君子登;地獄無則已,有則小人入。
  
為惡畏人知,惡中尚有轉念;為善欲人知,善處即是惡根。
  
謂鬼神之無知,不應祈福;謂鬼神之有知,不當為非。
  
勢可為惡而不為,即是善;力可行善而不行,即是惡。

  
於福作罪,其罪非輕;於苦作福,其福最大。
  
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消,日有所損。
  
使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子孫羞之,宗族鄉黨賤惡之,如此而不為善,可也;為善則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子孫榮之,宗族鄉黨敬信之,何苦而不為善?使為惡而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子孫榮之,宗族鄉黨敬信之,如此而為惡,可也;為惡則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子孫羞之,宗族黨鄉賤惡之,何苦而必為惡?
  
為善之人,非獨其宗族親戚愛之,朋友鄉黨敬之,雖鬼神亦陰相之。為惡之人,非獨其宗族親戚叛之,朋友鄉黨怨之,雖鬼神亦陰殛之。
  
為一善而此心快愜,不必自言,而鄉黨稱譽之,君子敬禮之,鬼神福祚之,身後傳誦之;為一惡而此心愧怍,雖欲掩護,而鄉黨傳笑之,王法刑辱之,鬼神災禍之,身後指說之。
  
一命之士,苟存心於愛物,於人必有所濟;無用之人,苟存心於利己,於人必有所害。
  

膏粱積於家,而剝削人之糠秕,終必自盲其膏粱;文繡充於室,而攘取人之敝裘,終必自喪其文繡。
  
天下無窮大好事,皆由於輕利之一念;利一輕,則事事悉屬天理,為聖為賢,從此進基。天下無窮不肖事,皆由於重利之一念;利一重,則念念皆違人心,為盜為蹠,從此直入。
  
清欲人知,人情之常,今吾見有貪慾人知者矣!柔其頤,垂其涎,惟恐人誤視為靈龜而不飽其欲也。善不自伐,盛德之事,今吾見有自伐其惡者矣!張其牙,露其爪,惟恐人不識為猛虎而不畏其威也。
  
世之愚人,每以奢為有福,以殺為有祿,以淫為有緣,以詐為有謀,以貪為有為,以吝為有守,以爭為有氣,以瞋為有威,以賭為有技,以訟為有才,可不哀哉!
  
謀館如鼠,得館如虎,鄙主人而薄弟子者,塾師之無恥也。賣藥如仙,用藥如顛,賊人命而諉天數者,醫師之無恥也。覓地如瞽,談地如舞,矜異傳而謗同道者,地師之無恥也。
  
不可信之師,勿以私情薦之,使人託以子弟;不可信之醫,勿以私情薦之,使人託以生命;不可信之堪輿,勿以私情薦之,使人託以先骸;不可信之女子,勿以私情媒之,使人託以宗嗣。

  
肆傲者納侮,誨過者長惡,貪利者害己,縱慾者戕生。
  
魚吞餌,蛾撲火,未得而先喪其身;猩醉體,蚊飽血,已得而隨亡其軀;鷀食魚,蜂釀蜜,雖得而不享其利。
  
欲不除,似蛾撲燈,焚身乃止;貪不了,如猩嗜酒,鞭血方休。
  
明星朗月,何處不可翱翔?而飛蛾獨趨燈焰。嘉卉清泉,何物不可飲啄?而蠅蚋爭嗜腥羶。
  
飛蛾死於明火,故有奇智者,必有奇殃;游魚死於芳綸,故有酷嗜者,必有酷毒。
  
慨夏畦之勞勞,秋毫無補;憫冬烘之貿貿,春恩廣覃。
  
吉人無論處世平和,即夢寐神魂,無非生意;兇人不但作事乖戾,即聲音笑貌,渾是殺機。
  
仁人心地寬舒,事事有寬舒氣象,故福集而慶長;鄙夫胸懷苛鄙,事事以苛刻為能,故祿薄而澤短。
  
充一個公己公人心,便是吳越一家;任一個自私自利心,便是父子仇讎。
  

理以心為用,心著於欲則理滅,如株幹斬而本亦敗壞;心以理為本,理被欲蔽則心亡,如水泉竭而河亦乾枯。
  
魚與水相合,不可離也,離水則魚槁矣;形與氣相合,不可離也,離氣則形壞矣;心與理相合,不可離也,離理則心死矣。
  
天理是清虛之物,清虛則靈,靈則活;人慾是渣滓之物,渣滓則蠢,蠢則死。
  
毋以嗜慾殺身,毋以貨財殺子孫,毋以政事殺百姓,毋以學術殺天下後世。
  
毋執去來之勢而為權,毋固得喪之位而為寵,毋恃聚散之財而為利,毋認離合之形而為我。
  
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損,討了人事的便宜,必吃天道的虧。
  
精工言語,於行事毫不相干!照管皮毛,與性靈有何關涉?
  
荊棘滿野,而望收嘉禾者愚;私念滿胸,而欲求福應者悖。
  
莊敬非但日強也,凝心靜氣,覺分陰寸晷,倍自舒長;安肆非但日愉也,意縱神馳,雖累月經年,亦形迅駛。

  
自家過惡自家省,待禍敗時,省已遲矣;自家病痛自家醫,待死亡時,醫已晚矣。
  
多事為讀書第一病,多欲為養生第一病,多言為涉世第一病,多智為立心第一病,多費為作家第一病。
  
今之用人,只怕無去處,不知其病根在來處;今之理財,只怕無來處,不知其病根在去處。
  
貧不足羞,可羞是貧而無志。賤不足惡,可惡是賤而無能。老不足嘆,可嘆是老而無成。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無補。
  
事到全美處,怨我者難開指摘之端;行到至汙處,愛我者莫施掩護之法。
  
衣垢不湔,器缺不補,對人猶有慚色。行垢不湔,德缺不補,對天豈無愧心。
  
供人欣賞,儕風月於煙花,是曰褻瀆。逞我機鋒,借詩書以戲謔,是名侮聖。
  
罪莫大於褻天,惡莫大於無恥;苛刻心術之惡,過莫大於深險。
  
言語之惡,莫大於造誣;行事之惡,莫大於苛刻;心術之惡,莫大於深險。

  
談人之善,澤於膏沐;暴人之惡,痛於戈矛。
  
當厄之施甘於時雨,傷心之語毒於陰冰。
  
陰巖積雨之險奇,可以想為文境,不可設為心境。華林映日之綺麗,可以假為文情,不可依為世情。
  
許由洗耳以鳴高,予以為耳其竇也,其言已入於心矣,當剖心而澣之;陳仲出哇以示潔,予以為哇其滓也,其味已入於腸矣,當封腸而滌之。
  
詆緇黃之背本宗,或衿帶壞聖賢名教;詈青紫之忘故友,乃衡茅傷骨肉天倫。
  
炎涼之態,富貴其於貧賤;嫉妒之心,骨肉其於外人。
  
兄弟爭財,父遺不盡不止;妻妾爭寵,夫命不死不休。
  
受連城而代死,貪者不為,然死利者何須連城?攜傾國以告殂,淫者不敢,然死色者何須傾國?
  
烏獲病危,雖童子制梴可撻;王嬙臭腐,惟狐狸鑽穴相窺。
  
聖人悲時憫俗,賢人痛世疾俗,眾人混世逐俗,小人敗常亂俗。

  
讀書為身上之用,而人以為紙上之用。做官乃造福之地,而人以為享福之地。壯年正勤學之日,而人以為養安之日。科第本消退之根,而人以為長進之根。
  
盛者衰之始,福者禍之基。
  
福莫大於無禍,禍莫大於邀福。
附、攝生類

慎風寒,節飲食,是從吾身上卻病法;
寡嗜慾,戒煩惱,是從吾心上卻病法。

少思慮以養心氣,寡色慾以養腎氣,

勿妄動以養骨氣,戒嗔怒以養肝氣,
薄滋味以養胃氣,省言語以養神氣,
多讀書以養膽氣,順時令以養元氣。
憂愁則氣結;


忿怒則氣逆;
恐懼則氣陷;

拘迫則氣鬱;
急遽則氣耗。

行欲徐而穩;立欲定而恭;坐欲端而正;聲欲低而和。

心神欲靜,骨力欲動。

胸懷欲開,筋骸欲硬。
脊樑欲直,腸胃欲淨。
舌端欲卷,腳跟欲定。
耳目欲清,精魂欲正。

多靜坐以收心;
寡酒色以清心;
去嗜慾以養心;

玩古訓以警心;
悟至理以明心。


寵辱不驚,肝木自寧;
動靜以敬,心火自定。


飲食有節,脾土不洩;調息寡言,肺金自全;恬淡寡欲,腎水自足。


道生於安靜,德生於卑退;

福生於清儉,命生於和暢。

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
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拙字可以寡過;
緩字可以免悔;
退字可以遠禍;

苟字可以養福;
靜字可以益壽。


毋以妄心戕真心;
勿以客氣傷元氣。

  
拂意處要遣得過;
清苦日要守得過;

非理來要受得過;
忿怒時要耐得過;嗜慾生要忍得過。


言語知節,則愆尤少;
舉動知節,則悔吝少;

愛慕知節,則營求少;
歡樂知節,則禍敗少。

飲食知節,則疾病少。

人知言語足以彰吾德,而不知慎言語乃所以養吾德;

人知飲食足以益吾身,而不知節飲食乃所以養吾身。

鬧時煉心;靜時養心;坐時守心;

行時驗心;省時省心;動時制心。


榮枯倚伏,寸田自開惠逆,

何須歷問塞翁?修短參差,
四體自造彭殤,似難專咎司命!
節慾以驅二豎,修身以屈三彭;
安貧以聽五鬼,息機以弭六賊。
衰後罪孽,都是盛時作的;
老來疾病,都是壯年招的。


敗德之事非一,而酗酒者德必敗;傷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生必傷。


木有根則榮,根壞則枯;

魚有水則活,水涸則死;
燈有膏則明,膏盡則滅;人有真精,保之則壽,戕之則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