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思考是為了更好的閱讀


閱讀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思考是為了更好的閱讀 |《朱光潛談讀書》

本書是朱光潛先生在 1929 - 1948 年間發表於各大雜誌報刊的,算是 “半命題” 文章的結集,分為 “讀書之道”、“讀書之趣” 和 “讀書之悟” 三部分。

先生在書裡向我們分享瞭如何讀書、做學問、寫作、寫書評的心得與體會,還很謙虛的列舉了部分經他品讀篩選後值得一讀的人文類書目,而藉由這些書單,我們又能得以一窺先生讀書做學問的態度及品性的由來,真可謂相得益彰,果然是 “腹有詩書氣自華”。

朱光潛先生雖是民國時期的作家,但讀他的文字卻沒有半點的晦澀難懂,字裡行間也並無任何教條式的說理。整個閱讀的過程,只感受到一種經由詩書與閱歷沉澱後的坦然與娓娓道來,及至讀完全書,反而應了先生在書裡的那句話:“隻言片語妙天下”。

故而,就著這份心情,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先生關於讀書、做學問、寫作、寫書評的心得體會,想著讀這篇小文的你們也能有所收穫,更想著能將此文作為我自己今後讀書寫字的備忘。

閱讀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思考是為了更好的閱讀 |《朱光潛談讀書》

讀書與學問

聊這個話題前,首先得澄清一個誤解:我們經常想當然的都以為做學問就是讀書,但在先生這裡,實則不然。

“學問” 二字,顧名思義,當是 “學習+追問”。

世間可學習可追問的事理甚多,知識技能須學問,品格修養也還須學問;學問是任何人對於任何事理,由不知求知,由不能求能的一套功夫。

而讀書,顯然只是學問裡面 “學習” 的一種方式。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藉由學徒實習,實驗項目,實地考察等方式獲取知識,一如最近幾年很流行的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的說法,這些都是 “學習” 的一種。只不過相較於其他那些方式,讀書是較為可行也更易獲取到的一種資源。

所以,做學問的第一要事,就是藉由 “學習” 將知識系統化,有機化,個性化。比如學歷史,先學通史,把歷史大勢作一預覽,然後再有針對性地學斷代史,政治史,經濟史等專史。

總結為兩句話,則是:

不能通就不能專,不能博就不能約。先博學而後守約,這是治任何學問所必守的程序。

之於 “問”,則是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獲取到的知識進行問題化。正如孔子所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倘若只是一味的讀書而不加思考,我們甚至連電腦的硬盤都不如,畢竟我們還沒有那麼好的記憶力,可以存儲海量的信息,況且經生活驗證,死記硬背只會讓我們成為 “書呆子”,並無任何好處。

而朱光潛先生在文章中也明確的告訴我們:

就智慧說,學問是訓練思想的工具。

就性格說,學問是道德修養的途徑。

故簡言之,讀書做學問,就是 “學習+提問+思考”,如此才是修煉我們品性的最佳方式。

閱讀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思考是為了更好的閱讀 |《朱光潛談讀書》

閱讀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思考是為了更好的閱讀 |《朱光潛談讀書》

寫作與書評

朱光潛先生在文章中說,

寫作,是整理知識與整理思想的最好方法。知識要借寫作才能明確化,思想要借寫作才能謹嚴化,知識和思想都要借寫作才能系統化,有機化。

我深以為然。從去年九月加入閱益書社,和小夥伴們一起每天讀書,寫總結,雖然一開始很不習慣,覺得每天寫總結挺浪費時間的,關鍵是經常不知道要寫什麼。

可是一段時間堅持下來之後,明顯感覺受益匪淺,最直接的體會是對於自己花時間寫過筆記的書,總是印象更為深刻。而且藉由寫筆記,也會不自覺的從大腦裡調用之前看過的內容,開始慢慢有融會貫通的感覺。

雖然目前的水平仍在寫日常讀書心得,寫讀後感的層面,與先生在文章裡提到的寫作,還相差甚遠。但,道理是相通的。

況且,先生對於書評也自有他的一番講法:

首先,書是讀不盡的,自然也評不盡。書評家也應該是一個探險家,為著發現好書,不能不讀數量超過好書千百倍的壞書。每個人都應該讀些壞書,不然不能真正地懂得好書的好處。

我就特別喜歡先生這種很直白的道理,一語中的。那些有關到底讀經典還是讀流行的爭論,通通都可以站一邊去了。

讀書原為自己受用,讀自己感興趣的,有需要的,不管是經典也好,新書也罷,但凡能因讀書而養成深思熟慮的習慣,涵泳優遊,以至於變化氣質,那便是適合我們的。

其次,對一個作品來講,最有意義的批評往往不是一篇說是說非的論文,而是題材相似的另一個作品。一部書在沒有比它再好的書出來以前,儘管是不圓滿,仍舊有它的功用,有它的生存權。

先生的這幾句話,正好驗證了 “因為獨特,所以存在” 的說法。時下人的焦慮急進,對於一些新書常是人云亦云的隨意贊同或者不假思索地反對,往往失了個人主見。一味跟風,未免偏頗。

今後,可以多學習一下先生的這種想法,“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以同類型的好書,對比不好的作品,這也可以促使我們進行大量的主題閱讀,養成知識系統化的讀書思考方式

最後,書評是讀者與作者的見解和趣味的較量。天賦與修養的不同,導致文藝的趣味也因而不同。提筆寫書評的唯一理由是,對於那部書有個人特殊的見解,由內而發,誠實,即便走偏,哪怕是離奇,對於作者與讀者總是新鮮有趣的。

這最後的幾句話更是徹底安了我寫書評的心,只要認真讀了,用心思考了,有所感悟,有所收穫,便可 “我手寫我心”,盡情流露個人的所讀所感即可,不必裝腔,更不必作勢。

而更重要的一點是要告訴我自己,寫書評不要太追求全面與完美,只要選取幾點自己感悟最深刻的來寫就好了。

倘若是很值得閱讀的書,如先生所言,可以 “一讀再讀” 的,那麼也不必急於一時將所有的感悟與收穫都一一列舉寫出來,留一些在自己的潛意識裡,慢慢發酵,等下次再讀時,指不定會生成怎樣的美妙呢~


閱讀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思考是為了更好的閱讀 |《朱光潛談讀書》

結語

朱光潛先生的這本《談讀書》,很薄,真的很薄,薄到我們拿起書來不過 1 個小時就能看完。然而,書裡的很多道理卻值得我們在日後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一品再品。

最後還想分享一句先生的生活態度之言:

做學問,做事業,在人生中只能算是第二樁事。人生第一樁事是生活。我所謂 “生活” 是 “享受”,是 “領悟”,是 “修養生機”。

先生當真是活得透徹,看得明白。只不過要想更好的領悟並享受生活,卻離不開對知識的獲取與思考。不然我們即便優遊日月山川,也只能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

所以,我們的肉體需要營養,心靈也不能 “辟穀”。肚皮裝得飽飽的,是一件樂事;心靈裝得飽飽的,是一件更大的樂事。

如先生所言。

閱讀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思考是為了更好的閱讀 |《朱光潛談讀書》

楚汐の插畫

閱讀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思考是為了更好的閱讀 |《朱光潛談讀書》

我是楚汐,喜歡用文字來記錄生活。如果你也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關注@楚汐思讀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