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美國的同學告訴了我一個 他“朋友圈”內的小祕密

我心永恆.mp34:30

來自四象

sabin是我小學五年級的同學,他的母親是我的班主任,我們稱呼”藍“老師。

那個年代的藍老師穿著就很時髦,其實我那會也不知道什麼叫時髦,只是感覺藍老師和學校裡的其他老師不一樣,總喜歡多看幾眼。

sabin是後來去美國取的名字,小時候我們叫他”凱“。

凱學習成績很好,數學、語文、體育、繪畫、音樂每一個科目都是班級裡的第一。所以很多同學都喜歡和他在一起。因為我們家住的不遠,所以放學後一起回家的時光是我們最快樂的回憶。

那段小路鑄就了我們的堅固的友誼。

六年級凱轉學了,因為他走的匆忙,沒來的及說最後一句話。

直到參加工作以後,同學聚會才知道,當初他們全家搬到了上海,大學畢業後在美國留學,後來就定居在美國了。

因為兒時建立的純真友誼,所以逢年過節都互相的問候關心一下。

由於最近美國疫情嚴重,聯繫就比平時頻繁了一些。

昨天他和我說了一個最近朋友同事之間的一個小秘密。

他們翻出了美國國家科學院2012年發佈的末日生存指南,打印後爭相傳閱收藏。

我也非常的好奇,儘管美國的疫情非常嚴重,截至到現在美國的確診人數764303人,但也沒達到世界末日的地步啊!於是就在網絡上找到了這篇2012年由美國國家科學院發佈的末日生存指南,看看裡面到底什麼內容。

瀏覽後特別的震撼,覺得非常有收藏價值。

下面把這篇末日生存指南複製到這裡供大家瀏覽和收藏。(尤其是喜歡戶外探險的朋友必讀)

(以下為全中文全文翻譯文本)
懷著敬畏的心,我們應以謙卑的姿態面對大自然,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無法預測世界末日會發生在哪一天,但以人類目前累計的知識,我們可以預言,世界將不會是在瞬間毀滅。所謂世界末日,我們可以理解為,巨大的自然災害和物理環境發生的變化,帶來的對人類生存的種種考驗,基於這個原因,就算末日真的來臨,人類也不會在一瞬間完全消失。而以下這篇文章,就是教會我們,怎樣在我們模擬的末日後的世界中生存的必要做法,也可以算做是一個守則或指南,當然,這一切有可能根本不會發生,但基於研究和對未來不確定性的認知,我們還是將它發佈出來以供大家參考。


一、必備物品:
1,一把不鏽鋼小刀(防身、日常作業)。2,準備打火機若干個(取暖、照明、烹煮)。3,身上穿多件衣服,要求寬鬆(不易刺穿砍破,可適當防身,也可保暖)。4,如果有條件,請預先儲備醃製、熏製、或曬乾的肉類食晶,以便保存,在末日後,食物將很少,最開始的一個月將會有大量的人死於飢餓,能夠在頭一個月存活下來,生存幾率將大大提升。5,裝水的工具,水不是什麼地方都有,長時間不能飲水將降低生存幾率,攜帶一定的飲用水上路是必需品之一。
二、食物:
末日後的頭一個月大部分食物會消失,或被汙染導致不能食用,考慮到外部情況可能混亂,要儘可能快速獲得食物的狀況,在第一個月裡,請不要選擇菇類,草類或蟲類充飢,因為這三類東西雖然常見,但如果不加辨認的盲目食用,中毒的可能性很高。如果實在沒有食物,在第一個月裡,應該有足夠的樹皮可以食用,真皮的皮帶或皮衣在經過3次烹煮後,鍋內湯水呈現乳白色時,也可食用。
三、水源: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將大大降低生存幾率。而世界末日後水汙染會很大,這個時候請儘量選選擇地下水,深山泉水,這些水都要儘量喝到上游的,以免汙染,如果有雪水,也可以飲用,相對來說,低溫下劃開的冰水汙染更小。如果有條件,可以將水蒸餾後再飲用,這樣可以保證水的適度清潔,蒸餾的方法很簡單,將沸水的蒸氣引出到其它的容器即可。在實在缺乏水源的情況下,可以咀嚼植物的葉片和根莖來獲得水分。在氣溫較低的環境下,旱晨樹葉上往往會凝結露水,特別是松樹,還可以直接咀嚼嫩松針來解渴。有些種類的苔薛會集聚大量水分,只要將它們收集起來,包在布中,用力擰緊,就可以從中榨出一些水來。即使身處一望無際的大海中,只要能獵獲海龜或海魚,也可以用來補充水分,因為海龜的血、海魚肉中的汁液都是淡水,可以用來解渴。

四、區域:
不要去爆炸或煙塵很重的地帶,因為爆炸後輻射量會非常大,如果某一地區有色煙塵很多,很有可能代表空氣中含有輻射或有毒物質,請儘量選擇開闊的內陸平原地帶,周圍沒有太多障礙物的情況下,被砸死或摔死的可能性將大大降低,越是靠近內陸,遭遇沼澤或被海嘯侵襲的可能性也將越小。
五、技能:
末日後不會有機械化的物品可供逃生,因此,你應該在此之前鍛鍊兩種能力:1、長距離跑動的耐力(面對追趕,不管是人還是野獸,亦或是山洪或岩漿,長時間的奔跑能力都會大大增加你的生存幾率)。2、游泳。在面對追擊或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潛水或涉水是一項基本技能,如果不會游泳,生存幾率將會降低。
六、急救:
在複雜的野外條件下生存,難免會受傷,你需要學會兩種最常見的急救方法。1、指壓止血(在缺少醫療條件和物品的情況下,請用手指、手掌或拳把血管壓向下面的骨頭,以阻斷血流,達到臨時止血的目的。2、防止感染(在沒有藥物的情況下,感染是野外受傷致死率最高的因素之一,一旦出現傷口,要在第一時間用清水沖洗,並使用布帶或其他東西纏緊傷口,不要使傷口外露,如果身邊有粘性無汙染的稠狀物,請塗抹在傷口上,以便隔絕空氣中的感染源。在野外發生骨折或比骨折更加嚴重的情況時,因無法移動造成的生存係數將極低,因此此文不在此討論這些情況的處理萬法,在野外,你只能避免受到此類嚴重傷害。

七、長時間生存:
如果你做到了以上六點,那麼你有可能在最開始的一個月內存活下來。撐過最開始的一個月後,情況發生了變化,你必須學習新的獲得食物的技能,這樣才能保證長時間生存。1、捕魚(單個人捕魚最簡單的方法是採用叉魚法,把樹幹削尖即可製成,但要注意,對於沒有魚鱗有硬毛或尖刺形狀奇特而不認識的魚類,不要冒險食用)。2、簡單辨識可食用植物(藍色或黑色漿果類植物幾乎均可食用,植物的莖部只結有一顆果實的,這類植物一般可以食用,帶有乳白色奶狀液汁的植物,不可食用;野生的大豆、豌豆,不可食用。)
簡單的可食性試驗:
1)空腹時,首先撕下植物的一小部分,將其放於手腕上來回揉搓後靜候15分鐘,觀察皮膚有何反應。
2)將植物的一小部分放於嘴唇外沿,觀察有何反應。
3)放一小片植物於口中,用舌頭舔嘗後靜候15分鐘,如無不良反應則將其充分咀嚼,再等15分鐘以觀察有何反應,若沒有任何不良反應,繼續進行下面的步驟。
4)吞嚥一小塊植物,看是否有不良反應(如果你感覺難受,趕快把東西吐出來,然後大量飲水)。如果你仍感覺良好,接著做下面的試驗。

5)吃少量的植物,再靜等數小時,如果仍然沒有不良反應,你就能確定這種植物可以食用。
6)馬、牛、羊、駱駝能吃的植物,人可食用。
八、昆蟲的食用:
在初期的一個月內,我們不建議你食用昆蟲,因為那個時候暫時有其他的可快速獲得的替代品。但在後期,這些能快速獲得的替代品會所剩無幾,要長時間生存,不得不考慮實在無法找到食物的情況。這種時候,就要學會去辨別和食用一些更復雜的食物,昆蟲和蠕蟲也是一種選擇。它們雖然其貌不揚,但體內含有大量蛋白質,其含量甚至比牛肉的還高,能夠迅速補充體力,同時相對其他動物來說,它們更容易捕捉,但學會分辨它們是否有毒並可食用是一門長期生存所必要的學問。大部分蟲類不必加工就可以生食,其中最適於作為食物的是白蟻。而硬殼甲蟲或峨類的幼蟲看起來很可怕,但也可以生吃,其昧道各異,有時的確有特殊的異昧,但它們和蚯蚓一樣,雖然很難吃,但關鍵的時候可以用來救命,而其他顏色鮮豔,或體表帶有大量粘液的昆蟲,多半具有毒性,不可食用。
九、抵禦嚴寒:
如果被困於嚴寒的雪原上,那麼必須自己構築雪屋,才能捱過漫漫長夜。這種辦法是用壓實的雪塊砌成一定高度的雪牆,開口設在背風處,然後在牆內生火取暖,人睡在雪牆內側。雪牆除了擋風外,還可以反射熱量,保持牆內溫度較高。在雪層較厚並且足夠結實的時候,還可以挖掘雪洞,雪洞垂直向下挖掘,上方留有窗口用來透氣,在挖掘到一定深度時,在雪洞一側半腰處再橫向掏出一個自己可以躺下的平臺,因為冷空氣較重,會停留在雪洞的底部而平臺處則相對要溫暖一些。需要注意的是必須將平臺上方的穹頂仔細抹平,防止人體的熱量使頂部的雪融化後有雪水滴下。雪洞的缺點是隻有體積足夠大,才能生火取暖,而且如果夜間繼續下雪的話,很可能會將透氣孔封住。

十、火源:
打火機或其他生活設備無法使用的時候你必須學會最簡單的鑽木取火的方法,利用硬木棒的一端在木質底座上的槽內進行持續快速磨擦,直至集聚的熱量將槽內的木屑點燃,然
後將燃著的木屑放入堆集在槽前端的引火物中,小心地吹旺直到燃起火苗,然後依次加上細柴、粗柴和整塊的樹段,最後就可以得到一堆熊熊燃燒的大火。
十一、準備休息場所:
在野外入睡前前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地點。不要選在峽谷底部等地勢低窪的地方,或是山坡下方,以防夜間因暴雨造成洪水或泥石流,最好選擇地勢稍高,地面乾燥,四周較為開闊,而且又背風的地方,如果有山洞或是石崖下的凹處就更好了。如果在樹林中則要選擇一塊較為開闊的空地,但要避免選在人或獸經常路過的路徑上。如果發現有人使用過的場所,要儘量使用,可以節省時間外,還有可能撿到遺留物品。確定場所後,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地面加以整理,相關區域內的落葉儘量掃除,防止其中藏有會叮人的揭子或螞蟻,如果是山洞的話,就要利用蛇害怕震動的特點,向其中扔石頭,或用木棍四處敲打,將其和其他可能的危險動物趕出,確認安全後才能著手生火或搭建窩棚。我們推崇的是最簡單的”披棚”,這種截面呈人字形的窩棚利用一根斜搭在

高處的粗樹枝作為主樑,然後在兩側分別搭上一排木棍,再在上面蓋上帶葉的樹枝,最好是類似芭蕉的大葉子,像鱗片一樣從上到下依次覆蓋,只要選材合適和注意搭建技巧的話,即使在暴雨中它也能夠支持2個小時不致漏雨。最後再挑選一些細軟的樹葉或樹枝,從"披棚"的入口處塞到棚內地上並鋪平,一個臨時棲身之所就基本完工了。如果氣溫較低,又沒有條件搭建窩棚,那可以採用一種稱之為"煙毯"的宿營方法,生起兩堆平行的長條形火堆,火堆中擺上可以燃燒較長時間的整段樹木,然後在兩堆火之間挖一條淺溝,鋪上樹枝,人就睡在樹枝上。火堆邊緣擺放上石塊,防止人在睡著後被滾進火堆或是燃著的樹枝滾落燒傷。火堆的熱氣會上升並在淺溝上方對流,形成一層溫度較高的空氣帶,起到保溫作用,這種方法的唯一缺點是人會因吸入煙氣而感到不
適。不管是沙漠還是叢林,在第二天醒來的時候,不要急於穿上衣服和鞋子,應該先小心地將它們翻動一下,因為夜間可能鑽進蛇、蜈蚣或是蠍子。當身處沼澤、溼地或是地面因暴雨而有積水,找不到乾燥的高地時那隻能想法搭建一座"高腳樓"。首先得尋找那種分杈多而低的樹木,然後砍伐一些長木棍,將它們綁在合適的高度上,先沿一個方向綁幾根較粗的,然後再垂直地綁上幾根,把兩層木棍用藤條或繩子纏牢繫緊,形成一個平臺,再在平臺上接前述的方法搭建"披棚"。甚至還可以在平臺上生火,只要在火堆的下面墊一層潮溼的樹葉就可以了。特別是在低溫和潮溼的情況下,能夠把腳和襪子烤乾是很重要的,防止患上"戰嚎足"而失去行動能力。

十二、物品收集:
要注意蒐集路途中可能碰到的一些東西,它們對於提高長時間生存係數可能至關重要。比如黃鐵礦石與燧石,它們磕碰時產生的火花可以用來取火。在溪流或河邊,常常能找到石英砂,如果將它磨碎成糊狀,然後抹在剝了皮的木棒上,就成了一根好用的磨刀棒。在火山周邊,常常能找到一種玻璃質的黑耀石,它的斷口邊緣非常鋒利,可以當作刀具使用,還可以製成箭頭。植物的用處更大,比如蘆薈的汁液可以治療水泡、燙傷和割傷。龍舌蘭在葉片末梢上帶有一根木質化的硬刺,用嘴小心地沿著真下端邊緣將真咬斷,並慢慢拉出,刺的下面會帶高一縷和葉片差不多等長的纖維,其質地相當堅韌,可以代替針線使用,並可幾根搓成繩子,用於編制或製作漁網,提高捕魚效率,而白蟻窩也有很大用處,把它的乾粉放進篝火裡,就可以起到驅蚊的效果。天然資源都是有價值的,關鍵看你有沒有留心身邊可利用的資源,並對其進行收集。
十三、最後,請大家記住,在災難後的世界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永遠不要放棄生存的信念,請相信你一定會活下來,你的存在也許對全人類的延續和未來至關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